今日得闲,通览各文明网,其中绍兴文明网范德洲先生一网评《“专座之专” 需要法规专管》吸引了笔者眼球。
本人不才,不善独创文点,今借“范先生”文也聊聊随州“专座之专”与“专座不专”问题,个别段落引用范先生的话作本人之言,决不是有意剽窃。
在随州城区大街上,为了治理“脏乱差”、“不文明”现象,有关部门可谓刹费心机,投资制作宣传标语,确实起到了好作用,人们的整体素质在提高。但是,在一些地方、一些场合,大家仍然不难看到,“请勿乱停车”牌子旁边往往就是倒顺不一的停车、“全路段禁止停车”“人行道两侧禁止停车”的牌子下面有可能就是全路段和人行道两侧乱停的首辆高档车、“禁止左拐”牌子旁边也许就是抢着左拐快速的大爷、“请不要乱丢垃圾”的告示牌有时就插在大堆难以入目的垃圾堆尖尖上。而“请遵守交通秩序”“闯红灯危险”的下面有时就是抢红灯勇敢份子,还有一群人在乱穿马路、“老弱病残孕专座”上的乘客有时就是花艳美女或帅哥。难怪10月22日人民日报文章批评说,在各种文明提示中,最没人当一回事,最不具约束力的,大概就是“老幼病残孕”专座了,尽管这种专座遍及各处,从地铁车厢到公共汽车,无所不在,只可惜,坐在上面的人大多都是最不该坐的人。
笔者认为,“专座之专”变为“专座不专”的现象,引发许多人的讨论,大家纷纷指责之后以一阵议论而告一段落,随后便此起彼伏,以国人“素质低下”的结论而再次告一段落,每个段落都会以引导成效或突击性大整顿了有一次大提高而沾沾自喜,随后便有“复原”之嫌。大家都坚信不疑的认为,通过如此这般坚持不懈的“引导”文明目标一定能够实现。然而,在笔者亲历中确发现这种起伏式的“成效”在这些人中显然是无济于事的。那些国人“素质低下”论者愤激是出于“恨铁不成钢”,但是,我们更应该清楚的是,钢不是“恨”出来的,而是“炼”出来的。那么,如何炼就“专座之专”这一块“好钢”呢?“引导”文明目标需时太长,法规的介入与专管,也是必不可少的。“法规罚出来的文明”在国内外的例子累见不鲜。
新加坡在当年建国初期不文明现象另人头疼过,时任总理的李光耀冒着风险采用了法规狠招,逼着该国上下讲文明,不到十年功夫,国民精神面貌大变样,国家经济大发展,很快成为当时的“亚洲四小龙”。美国的公交车中没有“老幼病孕”这一类一类专座,因为他们的文化理念不服老,但他们却设置了残疾人专座。对于这些专座,不仅充分体现着人性化的设计思想,更关键的是,专座之上印有类似“这些座位供年老及残疾乘客优先乘坐。如果司机要求你让出,请配合”的字样,而在这些温馨提示的旁边,同时印有相应法律条文的出处,其用意,不言而喻,原来他们有配套的管理之道。专座就有专的效果,窃以为确实值得借鉴。
湖北比较流行的一句话叫“三句好话抵不住一嘴巴”,初看话词很粗鲁,但其意是说对好话说得很多,但仍不讲规矩的人和事要采取硬性措施。宜昌市成为全国文明城市,“专座之专”是千百条成功体现之一,谁去看了谁服气,为什么?其经验千万条,有些与随州甚至是异曲同工,我看有一条确实是个大实话,他们说:“十年磨一剑,宜昌创全国文明城市十年有五年是在用法、用规、用罚来治理。没有一套过得硬的硬性规定,说一千道一万,神马都是浮云。”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借鉴他人的经验,在设置专座之后,及时跟进,出台相应的规则,也就显得至关重要了。值得欣慰的是,我们已经开始了类似的整治。最近,公安部交通管理局要求各地严格落实严管高速公路通行秩序等严防重特大道路交通事故十项措施,重点整治小型汽车占用应急车道通行等违法行为,严查货车野蛮驾驶行为,确保第四季度道路交通安全形势稳定。
整治“专之不专”这一痼疾,不仅能够确保“专项专用”,最高程度最大层面地减少专座、专道形同虚设的混乱,同时,更能够促进全体民众树立并强化遵守一切社会规则的理念。整治还有一条,就是谁去执行的问题。参观学习别人时,笔者只能私下问:“谁来执行呢”?人家领导说的爽快得很:管住三个人的帽子(城管局长、交通局长、交警队长)、管住违规人的票子(劝、规无效之后是罚、是法)、用好两支力量(即:人民群众和新闻记者的监督、专业队伍的取证兑现),这对营造文明、有序、和谐的社会,也是大有裨益的。以此为基础,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专项专用”的现象,一定能够成为社会新常态。
文明创建内容很多,任务很重,“专座之专”与“专座不专”仅为一题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