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文明,引领风尚,关注随州文明建设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本帖最后由 苔花小小 于 2016-1-26 17:21 编辑
还记得吗? 每逢过年的时,大街小巷里总会摆上炸米子的小摊,黑乎乎的炸米机卧在熊熊煤火上不停地旋转。随着轰地一声巨响,炸米的师傅把洁白的米花从沾满煤灰的大布袋里倒出来,顿时米子的香味充满了大街小巷。 炸米花师傅的手和脸总是黑黑的像戏台上的花脸。但我们看着却感到非常亲切,孩子们因为有炸米花的轰响,那时每天都充满无尽的快乐 。 岁月在炸米花机的旋转中悄悄流逝,已经好多年没有听见炸米子的轰响,炸米子这样的技艺是否跟童年往事一起消失在时光深处呢? 听说,一桥头东有一个七十多岁的老人在炸米子,找了好久都没发现。却在南关口附近的巷子里,碰到了正炸米子的王师傅。王师傅今年四十多岁,是安微阜阳人,来随州已经七八年了,走遍了随州的小街小巷,重复着这一活技。 “十多年前,我发现随州这边炸米花的人很少,而我们那边村子里三分之二的人都在做这事。我便跟老婆一起来随州了,没想到这一做,做了这么久。”王师傅一边操纵着手里的老行当,一边说。 炸米花的机器是圆圆的肚子,它后头是一个圆的象阀门一样带一个手柄的东西,而且有个压力表。前头是一个可以开合的盖,盖上有爪子,稍微旋转一下,就和机体紧紧的连在一起。 王师傅往“圆肚子”里加上两斤糯米,两勺生粉,然后把炸米花机放在生了火的炉子上,一手摇动炸米花机,一手摇着手动风鼓子,火的呼呼声,炸米花机的咿呀声,风鼓子的呜呜声,一起响起来,好不热闹。 过个十来分钟,王师傅慢腾腾地站起来,喊着“好啦,好啦”,把散着热气的炸米花机从炉子上拿下来,塞到旁边一个前头缝了胶皮后边拖着长尾巴的布袋子里。然后拿一根短撬棍,别住炸米花机前头的爪子,一使劲,“嘭”的一声巨响,一大团的烟雾腾空而起。这是米花的香气便弥漫在空气中。
小时候每每炸米子,总会炸满满一大袋子。那时候没有现在那么多零食可吃,抓一把米子放在嘴里也是极好的。或者拿一个大瓷缸,把米子放进去,加上白糖、或红糖,加上开水泡开,满满一碗,吃起来喜滋滋的。更好吃的还有米子糖,每到过年时,妈妈总会做,用米子加麦芽糖粘做而成的,吃起来甜而不腻,又饱腹。过年拜年时,米子糖可是小孩的最爱。 而如今,炸米子似乎已在记忆中了。去年,随州举行了一次美食节,其中有一道菜品叫“随县红糖米子茶”, 一碗米子茶,热气腾腾,甜甜的滋润着亲情,怀念那久违的,家的味道! 米子糖,过年时家家户户也不做了。偶尔街上也会卖,但感觉已经没有小时候的味道了。王师傅说,他不光卖炸米子,还卖米子糖、“球球”(有小米、麦花、玉米等做的)、“麻杆“、”“爆米花”,品种很丰富,式样很多,五颜六色的,口味也很多。也许现在丰富的品种更能满足我们的口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