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文明,引领风尚,关注随州文明建设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如何规避不文明交通行为的调查
随州城区交通混乱的现状,已经成为广大市民诟病的焦点,虽然有关部门多方治理和整治,但市民却反映说“效果不大理想”,虽然有的市民表示自己所在区域交通秩序有所改善,但仍有一部分市民回答是“没有改善”,还有一部分市民直言不讳地说“比以前更差”,当然也有人对此不置可否,表示不好说。 绝大多数受访者表示身边常见不文明交通行为:“都不自觉。” 梁先生今年年初参加了交通协管员的工作。他说,随着各个路口交通协管员增多,越来越多的人习惯听从交通协管员的指挥过马路,一些人车较为密集的路段交通状况有了很大改善。但一旦管理者离开,就乱套了。“最多的还是有行人不听指挥随意闯红灯,我们虽然尽量去提示,有时甚至会因此发生争执。” 虽然交通秩序得到了改善,在受访者看来,交通秩序得到改善的主要原因是“交通法规比起以前更严”,如驾驶人不文明交通行为减少,人们遵守交通规则的意识增强,执法力度增强,公共交通建设完善,交通信号设置科学了,城市或道路规划完善,对交通法规、安全的宣传力度加大等。 “大家都闯红灯,一个人站在那里挺傻的。”秦贞(化名)在一家电器城工作,她坦言,就算不那么赶时间,自己也习惯了跟着周围的人闯红灯。她还发现,即使在修了过街天桥之后,还是有很多人翻越护栏看着车流空隙过马路。 调查中,受访者表示自己身边不文明交通行为常见。具体说来,行人的不文明交通行为主要有:闯红灯、与车辆争行、过马路不走斑马线、翻隔离带、翻护栏等。驾驶人的不文明交通行为主要有:夜间驾驶长时间使用远光灯、交叉口或遇拥堵排队时“加塞儿”、驾驶过程中打电话、开得过慢、乱停乱放车辆、行经人行横道不减速、随意挤占自行车道、往车窗外扔垃圾、并线不打灯等。 一位警官这样说,新交规出台后,当地驾驶人都更为小心谨慎,随意变道等行为大大减少。“以前司机违规被扣分时,可能找找关系就能避免。现在管理得更严格了,这种做法不大行得通。”不过,他同时表示,在当地,并线不打灯、车辆乱停乱放、超速依然是多发的违规现象。 曹先生是一名公交司机,是近20年的专职司机。他感到最让司机犯难的就是摩托车和电动车。“有些摩托车连牌照都没有,电动车说是非机动车,又比自行车快很多。如果机动车和摩托车、电动车发生摩擦,不管是谁的责任,最后都得机动车承担。这么一来,这些车就更有恃无恐了。” 那么,不文明交通行为何屡禁不止?受访者认为:首要原因是执法不严;其次,人们缺乏规则意识;第三,受访者认为城市或道路规划不合理;第四,一些交通设施设置不合理;第五,驾照考试把关不严;第六,公交优先未落实;第七,人们抱有侥幸心理;第八,上下班时间过于集中。 说起和行人争行的问题,刘先生表示了司机的无奈:“右转时如果让行人,不仅自己走不了,后面的车也都走不了,整个路口都会响起鸣笛声。迫于压力不得不抢行。” 在刘先生看来,不文明交通行为多发、交通秩序混乱,是因为管理上存在问题。“应该是警力不足,仅靠那点警力怎么可能管得过来?有些不文明的交通行为,比如司机随手扔垃圾,虽然很危险,却不太好处置。” “虽然有最严交通法的威慑,不过不少人一时还难以养成严守交通规则的习惯。”有时晚上交警查得不严,一些司机怀着侥幸心理很容易酒驾、超速。有人表示,近两年机动车辆激增,给交通带来了更大挑战。“不少司机是新手,对于交规不太熟,也造成违规现象多发。”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城市规划系教授谭纵波曾经指出,交通法规的一个目的是安全,另一个目的是提高道路的效率,现行的交通法规或多或少地忽略了效率这一部分。“相比规则本身,严格执行更重要,现实中发生的很多问题,比如占用应急车道、并线比较乱、左转车辆不避让直行车辆,交规都写得非常清楚,但在执行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不到位之处。” 如何杜绝不文明交通行为?调查显示,大家认为首先应消除“特权”,规则面前人人平等;其次是从自身做起遵守规则;第三是建议加大对违规行为惩罚力度;也有人建议加强交通规则教育。 调查中,对于改善当前交通状况,受访者建议一是行人车辆严守交通规则,二是应该做好城市和道路规划,三是期望完善公共交通,四是建议继续鼓励公交出行,五是建议加强智能交通建设,六是提议错峰上下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