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论坛
  • 官方微信
    微信公众号 添加方式:
    1:搜索微信号(888888
    2:扫描左侧二维码
  • 手机访问
  • 随州市新时代文明实践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3236|回复: 13

    逐渐走向衰落的家乡——清明节家乡探访

    [复制链接]

    2005

    主题

    2万

    回帖

    89万

    积分

    王牌队员

    Rank: 8Rank: 8

    积分
    898454
    发表于 2016-4-5 17:09:1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传播文明,引领风尚,关注随州文明建设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逐渐走向衰落的家乡
    ——清明节家乡探访
    QQ截图20160405170341.jpg
         “我们的家乡在希望的田野上,炊烟在新建的住房上飘荡,小河在美丽的村庄旁流淌,一片冬麦,一片高粱,十里荷塘,十里果香,我们世世代代在这田野上生活,为她富裕为她兴旺……”20多年前,唱出的这幅新农村蓝图,今天却变成尴尬现实。
          清明节,我再次回到家乡,虽然这是春节后的第三次回家,但心里的感受却格外地不同——
    凄凉的房子
         我的老家在随县新街镇红石桥村,20年前,我所在的村民小组有将近200人,而现在,全部所有的人加在一起,在此常住的人仅剩下30人左右。
        曾经辉煌的小楼,已经变得破烂不堪,那些已经被人遗弃的旧房子,因为多年没有人居住,墙体斑驳,窗损门破,院中长满了各种杂草和树木,显得更加荒凉。
        虽然宽敞平整的水泥路已经通向各家各户的家门口,但仍挡不住大家离开的脚步,在这里生活了几十年甚至一辈子的人不得不丢弃为之奋斗了一辈子的房子,离开自己的家乡,到城镇甚至更远的地方……
         这是一个三正三厅的农村小院,房子的主人姓吴,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期,吴家倾全家之力建起了这个砖瓦结构的小院,结束了几十代人住土房子的历史,但是时隔不久,就因为儿女考上大学、在外工作或出嫁等原因,儿女们把房子买在了外地或城区,加上父母年纪大了,难以适应在农村劳作,于是,才住了十几年的房子便成了他们在这里最后的记忆——全家都搬进了城市。
        像这样的家庭在这里不止一家,在所有的空房子中,要么是父母随同儿女搬到城区,要么是父母在镇区或城区购买了房子,举家迁移了,留下老房子既没人要也没人管,于是,就任由这些房子自生自灭。
    生活的满足
        还有几家,他们的儿女们早已经在镇区或城里购买了房子,但他们却仍旧住在老房子里,除了守着那已经变得有些破败的房子外,就是耕耘那一份责任田,他们大都习惯了农村的生活,再就是舍不得对土地的那份眷念。
        这些老人都有一个共同的想法,那就是儿女们有他们的活法,我们老人也有我们老人自己的活法,虽然儿女们在城里买了房子,但我们总觉得城市里的生活不及我们农村的生活,也许是一种习惯,也许是一种传统,也许是一种对土地的依存。现在政策好,在农村虽然比上不齐,但比下还是有余的。
         他们满足于现在的生活,也习惯了儿女不在身边,“逢年过节娃子们都会回来,到那个时候,家里就变得热闹起来了,我们也就不再孤单了,特别是农闲的时候,我们几个老人聚在一起,晒晒太阳,打打小牌,聊聊家常,这样我们就满足了。”另一位黄姓大哥如是说。
    留下的原因
        其实,张大哥没有从这里搬出去的典型代表,虽然像他这样的家庭还有三四家,但不久之后也会远离这里。
         因为家庭底子薄,加上孩子读书等原因,导致家里经济一直以来不景气,“曾经想到过移居到城镇去,但是受资金的困扰,目前暂时还蜗居在这几间老房子里。”张大哥说,“不过,现在在农村没有什么不好的,种粮有补贴,农忙的时候在家干农活,农闲的时候出去打打工,倒也觉得安逸。”
        对于其他几家,虽然他们暂时没有搬出去,但也有了搬出去的打算,“现在等的就是孩子,他们现在都在读书,等他们毕业后有了工作,我们在考虑搬家的事。”
        话虽这么说,但他们总有一种“不敢面对”的感觉,看到那么多左邻右舍都已经成为“城里人”了,有时候,特别是节假日的时候遇到一起,“看到人家扬眉吐气的样子,心里就觉得别扭,总觉得矮人家一截一样。”几乎所有准备搬出去而没有搬出去的人都这么说。
    坚持到最后
         也许,他们这个群体是最坚定的“留守者”,他们既不愿意搬到城里去住,也不愿意跟随儿女到城里去“沾光”,去享受城里人的那种风光,用他们的话说,他们最爱的是这片养育了他们的土地。
         这些不愿意离开故土的人,大都是60、50乃至40后,他们守着那几间已经显得有些破旧的老房子,从事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歇的传统农业生产,想对于他们来说,耕地是他们赖以生存之本,似乎离开了耕地就缺少了生命之源。
         刘大哥告诉我,他的三个儿女都在城区买了商品房,曾一而再。再而三地要求他们老两口到城里去享福,“我去玩了一段时间,不好玩,对门的人就不认识,也没有一个咵家常的,一天到晚无所事事,没有我们农村好。”
         几十年的农村生活,已经给他们养成了一贯的生活习惯,突然改变他们,的确有些困难,他们向往的是农村的那种散漫、自由、空间大,在城市里“就像把自己关在笼子里一样,一点儿也不自由。”于是,他们选择了坚持下来。
    寻找新空间
         在湾子里,几乎找不到一个上世纪80年代出生以后的年轻人,他们大都搬出去了,因为“在这里没有我们可以发挥的空间。”
          这些年轻人注定了与农村无缘,除了上学那会儿,他们几乎就没有接触过农村,当然逢年过节回老家来暂住那么几天或回来走一趟另当别论。
        小刘已经有七八年没有回老家了,今年清明节,因为出差正好路过,于是他做了短暂的停留,这也是我有幸见到他的原因,谈到家乡,他坦言,有家乡情结,但对于回到老家,他表示以后的机会非常少,因为在另一座城市有他的事业,有他的家庭,家乡相对于外地,他们认为外地的发展空间更大,“至少工资比老家要高。”
        其实也有在本地发展的,这些在本地发展的早已经把房子安顿在镇区或城区,对于家乡,就像上面说的,也就只有在逢年过节回来看看,“几十年了,根本就没有变化,唯一改变了的是水泥路通到大门口,”但仅有这是留不住人的。
      家乡的前途
         现在的家乡,越来越空了,除去过年,平常的农村剩下的基本上是老头子老婆婆、未出去的妇女和未带走的小孩。有些家庭是老的小的一起到城市干活,维持了城市的生机。
        但是,纵观我的家乡(别的地方我不敢断言),估计最多20年后,这里就会变成不毛之地,那些在八十年代曾经让人羡慕的红砖墙房子,随着岁月的磨砺,已经失去了它本来的面目,斑驳的墙体在风雨的侵蚀下逐渐垮塌。
        我不知道那些曾经让我赏心悦目的东西是否即将成为我记忆中的永恒,但我知道,现实是无情的,这个存在了几百年的小村庄已经走向暮年——虽然曾经住在这里的人还焕发着青春。
         人,渐渐离开,而村子周围的树却一步步进逼,如果是在夏秋时节,放眼望去,满目所及,都是一些杂树杂棵子,要是细心一点,你会看见有的树已经冲破房顶,傲视着整座接近衰落的村落。
         还会回来么?回答是肯定的,虽然人在城市,心却在养育我的家乡,一年中总要回去几次,看看儿时嬉戏的地方,和还在家乡坚守的老哥们聊聊天,拍几张家乡变化中的照片,品味一下家乡各种风味的食材。还有那个亘古不变的家乡梦。
         哦,家乡,你真的离我们越来越远了吗?
    QQ截图20160405170412.jpg

    QQ截图20160405170357.jpg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30 金钱 +30 贡献 +30 收起 理由
    封江游子 + 30 + 30 + 30 很给力!

    查看全部评分

    分享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119

    主题

    1万

    回帖

    25万

    积分

    王牌队员

    Rank: 8Rank: 8

    积分
    259225
    发表于 2016-4-5 17:22:24 | 显示全部楼层
    家乡在心中永远是美丽!只是短期的衰落,人鼎时光会有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19

    主题

    1万

    回帖

    25万

    积分

    王牌队员

    Rank: 8Rank: 8

    积分
    259225
    发表于 2016-4-5 17:25:21 | 显示全部楼层
    屋在人撑,说的就是道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4

    主题

    322

    回帖

    1万

    积分

    干事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2237
    发表于 2016-4-6 01:51:25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你都出来多少年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005

    主题

    2万

    回帖

    89万

    积分

    王牌队员

    Rank: 8Rank: 8

    积分
    898454
     楼主| 发表于 2016-4-6 07:43:51 | 显示全部楼层
    香帅 发表于 2016-4-6 01:51
    你都出来多少年了?

    二十五六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1

    主题

    2553

    回帖

    4万

    积分

    白金队员

    Rank: 5Rank: 5

    积分
    46313
    发表于 2016-4-6 09:12:04 | 显示全部楼层
    将来农村会成为有钱人的乐园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005

    主题

    2万

    回帖

    89万

    积分

    王牌队员

    Rank: 8Rank: 8

    积分
    898454
     楼主| 发表于 2016-4-6 09:23:00 | 显示全部楼层
    封江游子 发表于 2016-4-6 09:12
    将来农村会成为有钱人的乐园的。

    这是趋势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2

    主题

    130

    回帖

    4889

    积分

    四级队员

    Rank: 3Rank: 3

    积分
    4889
    发表于 2016-4-6 10:02:42 | 显示全部楼层
    走向衰落的家乡养育了一群正走向辉煌的儿女。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3

    主题

    344

    回帖

    8002

    积分

    铁牌队员

    Rank: 3Rank: 3

    积分
    8002
    发表于 2016-4-6 10:08:37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国的传统:叶落归根。而且随着城市的扩展,带动周边农村的发展,会慢慢变得繁华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6

    主题

    1026

    回帖

    1万

    积分

    银牌队员

    Rank: 4

    积分
    15941
    发表于 2016-4-6 10:36:52 | 显示全部楼层
          看看上面的文章,我深有同感。我的家乡同样在随县唐县镇,原先是风景秀丽的乡村,有着原始的古朴自然生态,可在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经过镇上及村委会大砍伐计划,山坡上的树及花花草草被砍得一棵不剩。现在虽然在山坡种上了大片的桃树,可再也没有原先的那种家乡感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IOS版APP下载:

    官方微信

    安卓版APP下载:

    官方微信

    随州市志愿服务联合会主办 手机版 小黑屋 szvf.com.cn Inc. 鄂ICP备20007109号-2 Discuz! X3.4 Powered by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快速发帖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