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传播文明,引领风尚,关注随州文明建设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近日,在随州市最繁华的解放路,小周租用了一辆公交车,载着亲朋好友一起迎娶新娘,大家纷纷点赞。
“选择公交车当婚车,低碳又时尚,节俭又浪漫。”他说。
不仅如此,现在升学宴没了、各试点村操办婚丧嫁娶的风气明显好转……
这文明时尚的新风,正是随州市开展“除陋习、刹歪风、树正气”专项整治“赶情风”行动后产生的变化。
探究“赶情风云”,查找“病根”
“现在赶情200元都拿不出手了。”随州市民代家军说,“人情大于债,别人请你,你不能不去,不去就是不给面子。”
正是这种面子攀比心理驱使下,近年来随州“赶情风”日盛,由以往的结婚、生子、奔丧,逐步发展为孩子过周岁、十岁、庆寿、升学、盖房、乔迁、看病人、当兵等都要赶情送礼。特别是结婚,除了给“情钱”外,还得给“拜钱”,新人拜下来少则500元,多则2000元。
赶情标准也水涨船高,从过去的20元、50元、100元,到如今200元、300元、500元。“一年下来赶情至少要五六千元。”代家军说。
随州统计部门数据显示,2013年,全市城镇居民人均人情送礼消费2375元,比2012年增长19%。
当地一家网站发起关于“赶情风”负担的调查,超过93%的网民认为 “人情债”太重,主张破除陋习。
今年2月11日,随州市委书记刘晓鸣到其联系点随县三里岗镇吉祥寺村蹲点调研。不少农户反映,现在赶情名目太多,赶情花的钱甚至超过孩子读书的钱,苦不堪言又无可奈何。“赶情风太盛,问题在基层,根子在上面。”刘晓鸣表示,刹住这种歪风,要从党员领导干部抓起。
结合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今年2月开始,一场专门针对“赶情风”的专项整治在随州推进。
重拳出击,对歪风邪气“零容忍”
2月21日,该市纪委、市监察局发出通知,禁止党员干部利用婚丧嫁娶等大操大办、借机敛财。
时隔两日,市文明委发出倡议,倡导大家节俭操办,不讲排场,不比阔气,用积极健康文明的方式代替大操大办、铺张浪费。
随后,市教育局公开致信家长,拒绝 “谢师宴”、“升学酒”;民政部门指导督促村、社区将整治“赶情风”问题纳入《村规民约》,倡导婚事新办、丧事简办;团市委、妇联筹划不同形式的集体婚礼。
市纪委开通两部投诉举报电话,成立3个暗访组,到酒店、殡仪馆等重点部位和场所巡查暗访。
此外,市纪委监察局领导班子带队深入农村,以案说法,提出“分类管理”的工作思路,积极引导群众移风易俗。
仅一个月,该市纪检监察机关共组织巡查暗访20余次,查访重点场所300余处,纠正、劝阻14起大操大办行为。
对不守纪律,顶风违纪的党员干部,随州市坚持重拳出击,成立4个明查暗访工作组,并在“清廉随州网”开通举报专栏。
广水市长岭镇派出所所长雷某举办乔迁喜宴、随县殷店镇金塔村支部书记马某大操大办妻子丧事……一批顶风违纪的大操大办案件被实名通报曝光,在全市形成强烈的震慑效应。
截止今年上半年,全市共立案查处党员干部顶风违纪大操大办案件4起,党政纪处分4人,纠正、劝阻大操大办婚丧事宜的问题70余起。
领导带头摘面子文明新风扑面来
自从专项整治活动开展以来,一些领导干部带头践行,树立新风。
2月中旬,曾都区委常委、组织部长姜皓结婚,未作宴请,同事们事后才知晓。曾都区教育局局长刘万年儿子结婚,仅请了自家亲戚。
广水市实验小学教职员工,凡遇赶情只随心意小礼不宴请,主家大多以10元以内礼品相赠。学校附近的科技局、档案馆、益众高级中学等纷纷效仿。
党员干部的“人情新风”,正带动、影响着老百姓。
随州市曾都区洛阳镇龚店村、随县三里岗镇吉祥寺村、广水市武胜关镇桃源村是随州市此次专项行动的试点村。试点村里,全体党员干部签订了拒绝大操大办婚丧喜庆事宜的 《承诺书》,制定了《村规民约》,对村里的红白喜事进行监督管理,真正做到“有约管事、有人理事、有平台办事”。自推行以来,各地风气明显好转,当地群众拍手称快,对周边村镇也产生了积极的示范引领效应。
据不完全统计,活动开展以来,全市600余名党员干部主动取消操办事宜,社会各界自觉抵制大操大办婚丧事宜,干部群众的“人情”负担普遍减轻,“赶情风”太盛问题得到有效遏制。
随州统计部门数据显示,2013年元至十月,全市城镇居民户均赶情送礼消费5940元,2014年元至十月,户均赶情送礼消费2739元,同比下降53.9%。
“遏制这种歪风,既是群众所希、所盼,更是对党员干部的有效保护。”随州市委常委、市纪委书记陈正祥说:“这股歪风我们会一刹到底,还广大干部群众一个风清气正的社会环境。” (来源:农村新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