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传播文明,引领风尚,关注随州文明建设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近日,中央宣传部、中央文明办、民政部、教育部、财政部、全国总工会、共青团中央和全国妇联印发《关于支持和发展志愿服务组织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明确提出到2020年,基本建成布局合理、管理规范、服务完善、充满活力的志愿服务组织体系。(7月11日 新华社)
虽然雷锋同志离开我们已经五十多年,但雷锋精神永不过时。成为一名志愿者,大力弘扬雷锋精神,弘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培育学雷锋志愿服务文化,尽己所能、坚持所为,为生活的城市及城市中的市民服务,可以让城市更温暖、更美丽,这就是新时代的雷锋精神。
有人说:“愿意做志愿服务工作的人数已经成为一个公民社会健康状况的晴雨表”。的确,做大做强志愿服务是一项多赢之举。对于公民个人而言,公民美德是在社会实践中生成的,志愿服务作为公民道德教育的一种实践形式,有助于公民美德的形成;对于社会而言,公民美德是一种公共的善,志愿服务在培养参与者的共同体意识、公共责任意识和奉献友爱等公民美德方面,对推动社会和谐发展具有不可估量的举足轻重作用。
志愿服务永不过时,成为推动时代进步的永恒潮流和时尚。随着社会不断发展,志愿服务顺应时代潮流,成为站在时代前沿、引领风气之先的时尚趋势。空闲下来就找志愿服务活动,放假过节找志愿服务活动,孩子寒暑假找志愿服务活动,要交志同道合的行善朋友找志愿服务活动……志愿服务活动,嫣然成为了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成为百姓家庭中的“百搭菜”,成为人们开阔自己眼界、丰富人生阅历的一种方式。在我们周围有许多优秀志愿者,他们将做志愿服务转变成为“上瘾”的良好生活状态。从一开始做志愿服务是为了感恩、体现生活、参与团队,在一次次服务过程中渐渐与服务对象、服务事业产生了深厚的感情,逐渐转变成为一种自我要求、一种生活习惯、一种责任使命。做志愿者服务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载体,让永不过时的雷锋精神在祖国大地上生根发芽、薪火相传。
志愿服务永不落幕,成为做大做强服务品牌的“朝阳产业”。志愿服务除了满腔热情以外,还需要向专业化发展。有不少志愿者担心自己没有专业特长,不能做到专业化服务。其实担心是正常的,但大可不必成为阻碍其服务的理由。因为《关于支持和发展志愿服务组织的意见》,为那些专业特长的志愿者解除了后顾之忧。为加强志愿组织专业化、规范化、能力化有序发展,普及“全民志愿”理念,使公民志愿意识进一步提升。《意见》一方面规范志愿组织的发展,不能借公益之名行牟利之实,违背服务宗旨和精神;同时,志愿者组织要向“能力化”发展,进行专业化培训、与志愿者签订协议、给志愿者购买保险,完善志愿服务协调机制、形成服务信息资源共享的机制平台,这些为完善志愿服务工作机制,建立协调有序的志愿服务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此外,通过加快全国性志愿服务立法出台,明确志愿组织、志愿者的权利和义务,强化政府在志愿服务发展中的统筹协调、激励保障以及规范监督等责任,以规范和促进志愿服务事业发展。
“我愿意成为一名光荣的志愿者。我承诺,尽己所能,不计报酬,帮助他人,服务社会,实行志愿精神,传播先进文化,为建设团结互助、平等友爱、共同前进的美好社会贡献力量。”志愿精神是志愿服务的核心,也是推动志愿服务活动长期开展的内在动力和有力支撑。志愿服务组织和服务者只有不忘初心,不忘加入志愿者的庄严誓言,才能做大做强志愿服务,创新志愿服务的内容和载体,改进志愿服务的方式和方法,加强志愿服务的质量与水平,既为自己的生命增加“重量”,也使我国的精神文明建设始终充满生机活力。(何海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