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传播文明,引领风尚,关注随州文明建设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在湖北老河口市,有一个名叫“天使助孤”的爱心群体,四年来,他们捐款捐物,已累计救助了208名贫困的孩子,仅今年一年的资助金额就有近50万元。
为了打造这个纯公益的“天使助孤”行动,发起人李春生几乎将自己石化生意的所有收入都投了进去,并“拖累”退休的姐姐打理自家宾馆、年迈的父母帮他整理、运送物资。而对于这些付出,他则表示,希望更多的人参与进来,关爱准孤儿,“让孩子们感觉到还有人在关心他们,哪怕被父母抛弃,社会也没有抛弃他们。”
神农架笑容纯真的孩子
“没有痛苦、没有哀伤、没有怨恨,她的脸上只有纯真的笑容。她的母亲是个聋哑人,父亲外出打工腿残废了,不能再干重活,家里还有85岁的爷爷。
她怯生生的眼神引起了我的注意,叫她进到我们吃饭的屋里聊天,拿出最后一块巧克力,她礼貌的推让让人怜爱,穷人家的孩子懂事真早啊。当我们买旁边一农民的活鱼时,这孩子指出一条装进去的死鱼而遭呵斥。我明白,这孩子纯洁的心知道感恩。她的表现让这几个老江湖(指同行的几位朋友)动了恻隐之心,大家一致决定尽自己能力来资助她。
唉,总是在需要之时才发现身上带的东西太少,本来有一盒防冻很好的护手霜,自己懒没带在车上,现在只能寄过去了。爱旅游的人们,请多带上一公斤物品,文具、食品都好。前住大九湖的同志们经过那途中唯一的村落时,如果能遇上她,请带给这孩子一丝快乐。”
“天使助孤”的创建,源于网友“西风歪马”2010年11月在神农架大九湖的旅游。“西风歪马”的真名叫李春生,在广州从事石油化工销售生意。他的QQ空间日志里,是这样来形容这一段经历的。
从神农架回到广州,李春生和几个朋友分别整理了不少新旧衣物、日用品、食品和学习用品等物品寄给了小女孩,仅邮寄费都花了三百多元。
让人愤怒的是,那个自告奋勇代收包裹的餐馆老板贪污了几乎全部物资,只给了小女孩两件衣服和几支笔,连旅游时给小女孩的200元钱也被他哄了过去。
这让李春生萌生了发起一个正规公益组织的想法,让爱心人士的每一分资助款都能送到孩子们的手里。
两个月以后,当李春生和朋友再次来到大九湖时,发现这个小女孩家里遭遇了巨大的变故——父亲和爷爷相继去世,只剩她和聋哑母亲相依为命。
李春生和朋友们决定对小女孩进行长期资助,并表示,“如果哪位亲戚收留她,每月600元(一年后改为一年2500元)资助款就给谁。”
发起“天使助孤”,网络串起爱心
再次从神农架回来之后,李春生仍旧念念不忘大九湖的那个女孩,也更加坚定决心要帮助更多的孩子。在朋友的建议下,他决定先对故乡老河口市进行摸底调查。
经过摸底,李春生发现,该市的准孤儿群体约300余名,这个数字远远超出了他的预期。他意识到,仅靠一个人的力量是无法改变这种情形的,自己必须发动社会的力量才能真正帮助到弱势群体。
2011年8月,李春生组建了“天使助孤”QQ群,他们通过这个平台呼吁更多人关注准孤儿群体,参与到公益活动中来。
“天使助孤”成立后,虚拟的网络迅速串起一颗颗爱心。来自全国各地的网友、甚至海外人士都加入到了资助孩子的行列。如今,这个草根公益组织里,有大学教授、企业家、政府官员、公司职员、教师和自由职业者等各行各业的90多名爱心人士,对208名准孤儿进行长期资助,仅今年一年的资助金额已近50万元。
准孤儿无法纳入保障
对孤儿的救助,国家早有政策:每月由政府补助600元。然而,在现实生活中还有这样一类儿童,他们虽有父母,却因某些原因导致实际上无人抚养,而民政部门因其在政策规定上不属于孤儿,无法按孤儿标准纳入保障。
如何将这些孤苦的小孩找出来,又怎样找到资助人来帮助他们,对常年在广州的李春生来说几乎是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经过不断的摸索,李春生和朋友们确立一套标准的“助孤工作手册”。首先是明确资助群体——因交通、医疗等意外事故导致父母一方亡故另一方伤残的;因父母一方死亡,另一方失踪或改嫁,导致事实上无人抚养的;因父母一方死亡,另一方为智障、重度残疾人或重病在身,失去生活依靠的;因父母双方或一方服刑,导致一段时间内失去生活依靠的;父母因毒品问题不照顾未成年子女的。
对此,李春生介绍,“在能力有限的情况下,只能优先帮助最困难的群体,优先帮助有希望的群体。”
又如何判断捐助对象是否符合捐助条件?李春生介绍,初期主要依靠各乡镇的妇联主席,由她们以私人名义与各村和各学校联系,“找出大致符合资助标准的小孩,然后一家家走访,确定是合乎资助标准的小孩,才会收录到待资助名册中。”
“走访中,家庭条件不好的,一眼就可以看出来,同时也会向邻居、老师等进行核实。”李春生认为,家访虽然费力,却是非常重要的步骤,“在这个信任危机的时代,如果我们不认真负责,就没有道德感召力,会失去人们的信任,活动就失败了。”
“让孩子感觉有人关心他们”
“天使助孤”实行一对一资助,“我们提供准孤儿的信息,由捐助者决定捐助哪一个,资助多少。”
“其实对于在城市生活的老百姓来说,每月100至300元并算不多,一个三四线城市的烟民每月的烟钱也得三五百,但这几百元对于困难家庭的孩子来讲,就非常重要了。”李春生说,经济上的资助对依靠务农收入的农村家庭来说,算是相当大的一笔收入。最重要的是,这些资助能让孩子们感觉到还有人在关心他们,哪怕没有与资助人保持联系,孩子心里也有一丝暖意。
“哪怕被父母抛弃,社会也没有抛弃他们。”李春生希望,这些对救助人来只是一顿饭钱的资助,能带给一个孩子物质和心理上的双重帮助。(长江商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