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传播文明,引领风尚,关注随州文明建设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以高息回报为诱饵,男子邓某和张某某两年非法集资1.03亿元,有100余人上当受骗。
警方在后期调查中发现,张某某在案发后将非法所得1476万元转移到自己女儿名下,公安机关多次向其女儿追缴赃款,均被拒绝。日前,曾都警方以掩饰、隐藏犯罪所得收益罪将其女儿张某依法刑事拘留。
昨日,曾都警方向记者披露了相关案情。
案发
禁不住诱惑 百余人被套
2013年10月,家住曾都区万店镇的江某在一次朋友聚会时认识了邓某和张某某。在交谈中,邓某吹嘘自己生意做得很大,信用很好,有很多人把钱拿来在他那里投资,并可获得高额回报。
去年11月,邓某打电话对江某说生意周转急需现金,并承诺月息4分,借期一个月。禁不住高息的诱惑,江某汇款200万元给邓某。一个月后,邓某主动将本息给江某打了过来,取得了江某的信任。后来,邓某一直以做苹果手机生意需要资金周转为由向江某借款,前后共向江某借款达1500万。
同样,做生意的童某也通过朋友介绍认识了邓某,邓某用同样的手段迅速取得了童某的信任,童某先后几次向邓某汇款共计1000余万元。今年3月,江某和童某无论怎么打邓某的电话都打不通。通过向周围朋友了解,才得知邓某可能携款潜逃了,无奈之下他们向警方报案。
警方调查后发现,像江某和童某这样被邓某和张某某所骗的人还有很多,达到100余人,少的有几十万,多的有上千万。邓某和张某某有可能携款潜逃的消息在这些债主间传开,大家纷纷到公安机关报案。
曾都警方接到报案后,高度重视,迅速立案侦查。
抓捕
躲避债主 卷款潜逃
调查发现,今年3月21日,邓某和张某某携款潜逃,警方接到报案后将两人列为网上逃犯。4月19日,警方将68岁的张某某抓获。
6月底,警方获悉邓某藏身于广东惠州。7月2日,经过周密布控,在广东警方的大力支持下,一举将犯罪嫌疑人邓某抓获。
经审讯,邓某和张某某对其非法集资诈骗的事实供认不讳。原来,邓某和张某某纠集在一起,以做生意为名,以月息两分到两毛的高息非法吸收公众存款,张某某主要帮他找资金来源。
邓某交代,2005年,他在万店老家与几个朋友合伙买了收割机想通过帮镇上农户收麦子,赚取利润发家致富,不料却亏了,借亲戚的1万多元钱到期了也还不上,无奈之下邓某便开始走上借高息还款的不归路。邓某先从亲戚那里以两分的利息借了1万多元钱还了买收割机的钱,到期时又从另一亲戚处借高息款还给亲戚,就这样,邓某拆东墙补西墙,利滚利,资金越集越多。
邓某说,当资金集到上千万时,他心里也害怕过,也想过利用这些集资款做一些实体生意,期望赚些钱还清借的钱。他先后投资150余万做过苹果手机销售、洗浴中心等,但收益都没有预期的那么高,远远不及他借的集资款。
为了堵上巨大的窟窿,邓某只有继续疯狂地进行更大数额的非法集资。他不断地涨利率,月息两分到后来不好借贷了,月息两角他都敢认。像这样恶性循环,纸最终包不住火。2014年3月,邓某为了躲避债主的追讨逃往广东省惠州市。7月2日,警方在一家电子厂将邓某当场抓获。非法集资的钱,他将一部分用于“拆东墙补西墙”偿还债务,另外的被其大肆挥霍,被抓时身上仅剩2100元。
目前,犯罪嫌疑人邓某和张某某已被批准逮捕,移交起诉,此案正在进一步办理之中。
调查
转移资金 仍难逃法网
警方调查发现,张某某的银行账户上都是一些取现金的流水赃,经常是几十万、上百万的资金流出。
那么,取出来的钱流向了哪里呢?警方觉得很蹊跷。随后,警方通过调查张某某的亲属,他的女儿张某逐渐进入警方的视线。通过调取张某某女儿银行赃户发现,她的银行卡大部分都是存现,而且存入的现金和张某某从银行取出的资金数目是吻合的。
在警方提供的银行一段监控视频上,记者看到张某某和女儿在青年路一银行取现金的录像,两人在银行取了170万的现金,装了一纸箱。
警方通过技术手段断定,张某某在案发后通过取现和存现的方式将非法所得转移,存入了其女儿的账户,转移金额高达1476万元。公安机关多次向其女儿追缴赃款均被拒绝。日前,曾都警方以掩饰、隐藏犯罪所得收益罪将其女儿张某依法刑事拘留。
警方提醒,市民在生活中不要轻信他人,不要贪图小利,避免上当受骗,防止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楚天快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