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文明,引领风尚,关注随州文明建设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摘要:”13岁的薛娜丽还不懂得很多大道理,但她知道:不管以后怎样,我都要和爸爸一同走下去……刘振权坦言,设立“道德红黄榜”不是为了争取什么,就是为了让大家有正确的荣辱观,促进和保持高庄村淳朴民风。
谈起薛娜丽做的洋芋面,父女俩会心地笑了。 彭阳建县不过30年,“彭阳精神”流传于宁夏甚至全国却不下20年。老辈人说,这种精神缘于“自古诚信在东山”的传统。12月16日、17日,迎着突然袭来的寒流,记者奔走于该县的山峁林舍,希望找寻出更多王振举、李志远、吴志胜般的英雄故事。但没想到,一个个平凡却暖心的小事竟让我们难掩泪水,原来平凡之爱才是这片土地最为感人的特质…… 父亲丧失劳动能力,母亲离家出走 13岁女孩撑起这个家的希望 和许多单亲孩子一样,薛娜丽不爱说话;和许多单亲孩子又不一样,这个13岁女孩多了一份担当;和几乎丧失劳动能力的父亲住在学校对面一间不足7平方米的简陋出租房里,薛娜丽要学会的不仅仅是做一锅洋芋面,她必须选择懂事,这个家才有希望。 在草庙小学校门对面的街边有一排破旧的平房,揭起其中一扇小木门的门帘,一个腰弯成90度的男子出现在我们面前。 “我是薛娜丽的父亲。”男子艰难地歪过头,满脸笑容地邀请我们进屋,他叫薛广科,39岁,不是本乡人,是邻近的王洼镇马掌村人。 2004年之前,薛广科是家里的壮劳力,一个人料理20亩山地不在话下。2004年,突发强直性脊椎炎却将这个农村汉子击倒,最简单的转动脖子对他来说都很困难。那一年,薛娜丽才3岁。强直性脊椎炎也被称为“富贵病”,好吃好喝地养着,病情才会稳定。对于薛广科一家三口,住在马掌村简陋的窑洞里,等待他们的就是因病致贫。 5年后,这个家庭再遭打击:薛广科的妻子离开这个家,那一年,薛娜丽上小学一年级。2009年,薛广科带着女儿离开马掌村,搬到相邻不远的草庙乡,租下学校附近的一间平房,父女俩开始相依为命的生活。 2011年,薛广科和妻子正式离婚,为了让孩子上学更方便,他在学校对面租下一间不足7平方米的房子,“房租每月80元,现在的收入还算能勉强维持。”薛广科所说的收入,是每月200多元的低保补贴。他们最常吃的饭就是洋芋面,一锅沸水,下点面条,再放一些洋芋块,煮熟后热乎乎地吃一顿。 家里有许多活要干,学校早、中、晚都提供免费餐,但薛娜丽只吃早晨和中午的,晚上一定要和爸爸一起吃,哪怕天天只是一碗洋芋面。去年,薛娜丽学会了做洋芋面,尽管那一锅面煮糊了,但薛广科是笑着吃完的。从那以后,只要时间允许,薛娜丽都会主动做饭。到目前为至,她只会做洋芋面。 出租屋里没有电视,薛娜丽唯一的爱好就是画画,桌上贴着一张奖状,是她三年级时获得的绘画三等奖。薛娜丽说,她最爱画动物,最喜欢画的题材是“一匹孤独的小马坐在草地上”。 薛广科希望女儿能到县城中学,每周回家一次。每说到这个话题,薛娜丽都不吭声,她坐在爸爸身边的小板凳上,紧紧抱着最心爱的白色毛绒兔,努力不让眼泪流出来,眼中流露出与年龄不相符的坚定。 薛广科拉着女儿的手说:“她不想住校,现在每天晚上都是紧紧抱住我的胳膊,才能踏实地睡觉。”13岁的薛娜丽还不懂得很多大道理,但她知道:不管以后怎样,我都要和爸爸一同走下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