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论坛
  • 官方微信
    微信公众号 添加方式:
    1:搜索微信号(888888
    2:扫描左侧二维码
  • 手机访问
  • 随州市新时代文明实践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2265|回复: 5

    随国气度

    [复制链接]

    381

    主题

    5598

    回帖

    8万

    积分

    红钻队员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82077
    发表于 2014-12-24 09:45:4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传播文明,引领风尚,关注随州文明建设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本帖最后由 苔花小小 于 2014-12-24 09:48 编辑

                              随国气度
                                                      ——随史探秘之四
                                                                              刘永国
          “汉东之国随为大”。《左传》上的这一表述,常令随州人为祖上的荣耀而自豪不已。
          随国是汉水东部较旱的诸侯国。“随为大”是地域大,还是志向大?或者二者兼而有之,亦或还有别的什么“为大”?

                                        从大编钟说起
         随是北方贵族,西周王朝的封国。她的受封之地,起始在肥沃的晋西南,即汾水之西今介休一带。
         西周早期,周王室将随迁到汉东。那时的汉东,大部分应是待开垦之地。在随人到来之前,这里或许只有与炎帝神农有血脉关系的厉人繁衍生息。但随人不仅要与厉人分享汉东,还有接踵而至的唐国、郧国,甚至还有稍晚路过,却赖着不走的鄂国。随国必须与这些方国,分享从桐柏山到大洪山的汉东之地。由此,今天的人们可以推测,随国无论怎么大,也没有今日随州市的国土面积大。
         说“随为大”,是比较而言,比起周围的汉东小国,如唐国、厉国、郧国、贰国,随国是大一些。但终究是难与秦楚燕赵齐魏韩相比肩。
         “随为大”,应主要是鉴于随国做事大气,大度。
         曾侯乙编64件一套、擂鼓墩2号墓编钟36件一套,两套编钟合为百件,音律相通、音色相谐,可以联奏套演。如此恢宏的乐队,如此大气的随国青铜乐阵容,一统中原的周王室可曾有?春秋五霸、战国七雄可曾有?史上未见记载,地下未见出土。
          商周被称为青铜时代,编钟在当时的上流社会,并非稀见之物,然动辄36件一组,64件一套,且58度音齐全,一钟双音,与齐楚等五国音律相通。如此博大、恢宏,实乃“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随侯铸钟可埋头山林,一旦大钟铸成,自当铿锵于庙堂,音震九州,传闻于诸侯国之间。编钟的大气魄,让中原诸侯有了大印象。
          随国之大气度,当然不仅仅是铸了大钟,还有挺身而出、保护被吴唐联军追杀的楚昭王,还有“救蛇得珠”,拥有独一无二的、令人羡慕的“随侯珠”。这样一些让人惊诧、感叹的事情,在中原,在南方流传,在庙堂、在江湖谈论,渐渐地,“汉东之国随为大”,成了共识。随为大,其实是气势大、气度大。
    分享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81

    主题

    5598

    回帖

    8万

    积分

    红钻队员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82077
     楼主| 发表于 2014-12-24 09:49:2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苔花小小 于 2014-12-24 09:51 编辑

                                          大义与担当
          人说春秋无义战。
          其实,至少义举还是有的。公元前506年,随国的义举,震嚇吴唐联军,震惊中原。
          公元前506年,几成楚国的丧国之年。吴国联合蔡、唐,攻陷楚国郢都,楚昭王惶惶然无处可走,逃入随国都城避难。吴军紧追不放,直追到随都城下,向随国索要楚昭王。
          吴国人说了一段话,申述了追索“穷寇”的理由:“周之子孙在汉川者,楚实尽之。”并主动表示,若随侯交出楚昭王,则“汉阳之田,君实有之。”
          以上内容,见于《左传·定公四年》,语境前提:吴、随及汉川(即汉东)诸国,都是“周之子孙”,姬姓国家。吴军劝谕随国之君:“你别糊涂啊,周室子孙封在汉东的,都被楚蛮子吞掉了,你保护他干什么啊?”
          吴国的说辞是具有攻心力的,及至吴楚之战,楚国已灭掉了汉水以东诸多姬姓封国,即便地位特殊的随国也受过欺负挨过打。楚是蛮夷,随、吴、唐是周室的姬姓同宗,同姓同宗应相帮。既如此,随侯如何回答兵临城下的吴国君臣呢?
          随国的回答是:“以随之辟小……楚实存之。世有盟誓,至于今未改。若难而弃之,何以事君?若鸠楚竟,敢不听命?吴人乃退。”(见《左传·定公四年》)
          随国人回答的意思是:“随国偏僻弱小,楚国也并没吃掉我。随楚之间订有友好盟约,发过誓,至今未改。如果楚国有难,我们就丢弃它,不讲信义,如何侍奉周室?如果吴国能让楚国安个窝,我们怎敢不听你的命令?”
          吴国索要楚昭王,措辞听起来很客气,但吴新败强楚,军威正盛,且又有蔡唐二国加盟,三国得胜之师兵临随国城下,对随国的压力是很大的。但随国骤遇大事有静气,沉着、理智地处理国家的外交危机。随国回答吴国的一番话,既对吴国有适度的反驳,也有理直气壮的申述。其中心意思是大大方方地告诉吴国,随楚之间有盟约,随国不能背信弃义。我们不能按你们的要求,交出楚王;而希望楚王能像鸠鸟一样有个安身之处。这就是为楚王日后复国,埋下了伏笔。
         吴蔡唐三国攻破楚都,是不是义战,另当别论。国破家散之时,随国人挺身而出,自身冒着风险庇护楚昭王,绝对是义举。吴蔡唐联军为随国人的义举所动,竟然退了兵。随国人敢作敢为的大义之举,赢得了中原诸侯乃至南方蛮夷的尊重。特别是随楚之间的关系此前并非晴朗无云,楚伐随已有数次,公元前706年楚攻随,未能战胜,便与随订立了友好盟约。随国人厚道、重义,不计前隙,坚守盟约。唯如此,更受称道。日后,随(曾)侯去世,楚昭王的儿子惠王,送铸钟致悼,说明楚人也还重义重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81

    主题

    5598

    回帖

    8万

    积分

    红钻队员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82077
     楼主| 发表于 2014-12-24 09:52:2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苔花小小 于 2014-12-24 09:54 编辑

            随侯珠之谜
         唐代大诗人李白与随州人倩公交厚。其《江夏送倩公归汉东序》有绝句云:
              彼美汉东国,
              川藏明月辉。
              宁知丧乱后,
              更有一珠归。
          李白诗中的“珠”,即随侯珠。随侯珠的渊源,同样显着随国人的大气度。
          汉代人高诱是个大学问家,他在《淮南子注》中云:“随侯汉东国,姬姓诸侯也。随侯出见大蛇伤断,以药傅而涂之,后蛇于夜中衔大珠以报,因日随侯之珠,盖明月珠也。”
          高诱讲清了随侯珠的来历:随侯救断蛇,蛇奉明月珠酬报。
          据唐代《搜神记》云:随侯珠直径盈寸,纯白,光可照亮房舍。
           随侯珠是带着神秘色彩的宝物,它与和氏壁并称,随楚双宝,光耀荆汉,照亮了春秋战国的时空。
           撩开随侯珠多少有些神秘的面纱,人们应该看到这个故事实际上反映的是随国人与自然界,与动物的关系,悲天悯人,由人及动物,随国人有一种与动物和谐相处的心愿气度, 为断蛇疗伤是一个窗口,它展示的是保护动物,爱护动物、与动物和谐相处的大气度。
           其实,疗蛇得珠这件事情也并不神秘,它透露的是随人的图腾崇拜。大蛇者,龙也。随人疗蛇,与蛇有亲近感,说明随人虽在南方却不是与楚一样崇凤,而是崇龙。龙蛇崇拜是中原乃至北方部族的图腾标志,这正揭示了随人从北方迁来的血脉因缘与秘密。
          来自北方,植根汉东,随国人表现出了与邻居,与自然界和谐相处的心胸与气度。他们铸编钟,远刀枪,期望着和平与安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2

    主题

    3392

    回帖

    3万

    积分

    白银队员

    Rank: 5Rank: 5

    积分
    39142
    发表于 2014-12-29 10:25:16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大随国V5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3

    主题

    422

    回帖

    7711

    积分

    五级队员

    Rank: 3Rank: 3

    积分
    7711
    发表于 2015-1-7 22:49:59 | 显示全部楼层
    很多谜也只是文人猜揣而已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IOS版APP下载:

    官方微信

    安卓版APP下载:

    官方微信

    随州市志愿服务联合会主办 手机版 小黑屋 szvf.com.cn Inc. 鄂ICP备20007109号-2 Discuz! X3.4 Powered by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快速发帖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