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论坛
  • 官方微信
    微信公众号 添加方式:
    1:搜索微信号(888888
    2:扫描左侧二维码
  • 手机访问
  • 随州市新时代文明实践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1688|回复: 5

    说文解“随”

    [复制链接]

    381

    主题

    5598

    回帖

    8万

    积分

    红钻队员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82077
    发表于 2014-12-25 11:00:1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传播文明,引领风尚,关注随州文明建设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本帖最后由 苔花小小 于 2014-12-25 11:04 编辑

                说文解“随”
                包毅国
         人类能够说话就能进行交流,交流的载体就是语言。语言要由听觉变成视觉就必须变成文字。文字的形成就能够积累各种认识。认识是知识的起点,观察和实践沉积为思维和观念,需要语言这个载体,思维和观念的广泛和深刻就一定能推动人类社会的进步。这种进步是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历史的量变过程是十分漫长的,量变就是文明点点滴滴的积累,积累到一定的厚度时,很多时候是突然和出乎意料的发生变化,这时候就出现历史的飞跃。我们把这种历史的飞跃叫作质变。没有量的累积,肯定不会有质的变化。历史是由量变堆积,历史的分野多是由质变界定。

         老祖先的观察和想象,然后用最美的线条和图画刻画,记录不能遗忘的故事,汉字是在老祖先博大精深思维中诞生,文明就在一代接一代的传承中进行着积累。《淮南子·本经训》记载:“仓颉作书,天雨粟,鬼夜哭。”轩辕黄帝建立政治文明后,任命圣贤仓颉为左史官,传说仓颉仰观天象,俯察万物,首创了“鸟迹书”,尊为中国文字的创造者。郭沫若在《古代文字之辩证的发展》中说:“任何民族的文字,都和语言一样,是劳动人民在劳动过程中,从无到有,从少到多,从多头尝试,到约定俗成,逐步孕育、造练、发展出来的,它绝不是一人一时的产物。”也就是说,仓颉以前,各个部落集团的远古先民为了记录和回忆往事,大都创造了自己的类似文字的刻画符号,这就是历史的量变过程。我们可以通过“随”字的字形字义,破译古人的思想意识,寻找到其中的巨大魅力。“随”字的出现,先后经历了“阜”和“人”、“阜”和上下两个“左”、“隋”和“随”。这每个“随”字的出现都有不同的含义,反映和记录着祖先不同时期的思想认识和生活实践。
    分享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81

    主题

    5598

    回帖

    8万

    积分

    红钻队员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82077
     楼主| 发表于 2014-12-25 11:05:4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苔花小小 于 2014-12-25 11:07 编辑

         “随”字最早写法是由“阝”和“人”组成的。“阝”是简写,繁写“阜”,阜的篆写“                               ”是画出山脉的形状,人的篆写就是画的一个人的形状。《说文解字》解“阜”曰:“大陆山无石者象形。”高坡的意思。文字的构成是有规律的,从繁到简,从表形到表意,再到表音。汉字的创造是在讲道理,解读汉字就是剖析文字中的道与理。这是在比如一道山脉像一个人一样从天而落,读音“坠”,“坠落”的意思,“坠落”和“陨落”相通。所以,这座从天上坠落的山今天叫大洪山,在远古叫“陨山”。这座山里流出来的水,至今依然被称为“涢水”,它是湖北唯一一条境内河“府河”的上游。
          汉字字形固定,表意准确,有着博大精深的人文、历史、社会以及民族内涵,是文化传承的载体,是中华文明的根。老祖先用这个“随”字告诉我们,祖先在远古对“随”地的认识。中国中部有一座山,山不高也不险峻巍峨,但因为这座山位于汉民族的母亲河—汉水中下游的东岸,显得尤为重要。清代,康熙诏谕各省绘所属名山图进呈御览。湖北境内有秦巴山脉、大别山脉,崇山峻岭纵横、雄峦伟嶂交错。比如荆山山势就很是巍峨,还是荆楚文化发源之所在,然而,它属于秦巴余脉之余脉,连名山也没能被列入。湖北以大洪山及武当山二图呈上。大洪山排名于武当山之上前,大洪山山脉皆在湖北境内,星野在翼、轸之间,生气勃勃主湖北之龙脉。《周礼·保章氏》以星土辨九州之地,所封之域皆有分星,以观妖祥。武当是道教名山,山势颇盛,没有排在大洪山之前,是因为它不对应湖北。《太和山志》载:“太和居荆、豫、梁之交。”武当山属于秦巴之余脉,对应地下的汉水以南的湖南、湖北、陕西华山和河南开封、黄河南以及荆山北等地,并不是湖北的龙脉所在。
       《水经注》、《太平御览》、《舆地纪胜》、《广舆记》等多种文献记载,大洪山星野在翼、轸之间。翼宿、南方朱雀七宿中第六宿,轸宿、南方七宿中最末一宿。《史记·天官书》:“翼轸,荆州。”仰观天文,大洪山虽然属于翼宿对应的地域,然而仔细观察,它在随郡之西南、竟陵之东北,盘基所跨,广圆一百里,处平原众阜之中,为诸岭之秀。汉水出秦巴山脉之后,就是广袤的南襄盆地和江汉盆地,几乎再无险要之地。幸亏,汉水之东乃水之阳,突然从天上坠落了这座大山,与汉水之阴的荆山相峙而立,成为荆襄之门。文明与河流的关系是密不可分,或者说,河流就是文化的产床。中国的文明由长江和黄河两条大河组成,成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这两条河流经那么多省,分割开来,上游的一个省可以很轻松地摧毁下游一个省的生态。为了他们的文明根基,两条大河就必须成为一个整体。能让这两个流域成为一个整体,是因为有一条汉水的存在。
         先民以整个宇宙为观察对象,以取之不尽的宇宙为自己的营养,然后胸怀宇宙万物,使宇宙的浩然正气与自己生命的精神品质接近,然后创造出了汉字。“阝”和“人”组成一个“随”字,就是祖先们对自己生活场域的认识。远古时期,最好的地形,不是难以攀援的巍峨高山,不是水患频繁的奔涌江河,更不是积水四溢,一片汪洋,浩森无际的湖沼泽国,只能是眼前可以亲昵、能够接近的山地。这座山与早期人类生存发展关系极为密切。最早中国人的方位感就和这座山有关,“东南西北”四个字的产生,与江汉平原的地理环境有一致性。甲骨文的“东”,上面的一个圆圈“O”,代表太阳,太阳的下面是一个“︿”,代表山丘。太阳升起的地方就是东方的那个山丘,江汉平原的东面,可以看到的山丘就是大洪山(《汉水文化探源》王雄著、中国青年出版社2007年版)。
          地球的板块理论告诉我们,大板块中有小板块。欧亚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的碰撞,造就了中央造山带。秦岭的存在不仅是隔开了长江和黄河两大流域,同时又对小板块产生作用,扬子板块与华北板块的碰撞,中国中部的正中心就开始错动,大地在震颤和觳觫中开始塌陷,褶皱隆起。塌陷的地方是盆地,隆起的就是高山。这两个小板块的运动就出现今天的南襄盆地和汉江盆地。两个盆地的边缘发生隆起,就矗立起一块褶皱断块山地。古人在不知道地球的板块运动时,以为这个山块无宗无脉的断块山地是从天上坠落的。他们把这种认识融进文字的创造之中,这就是“阝”和“人”组成“随”字的来由。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81

    主题

    5598

    回帖

    8万

    积分

    红钻队员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82077
     楼主| 发表于 2014-12-25 11:07:46 | 显示全部楼层
         文明与河流的关系是密不可分,或者说,河流就是文化的产床。中国的文明由长江和黄河两条大河组成,成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这两条河流经那么多省,分割开来,上游的一个省可以很轻松地摧毁下游一个省的生态。为了他们的文明根基,两条大河就必须成为一个整体。能让这两个流域成为一个整体,是因为有一条汉水的存在。汉水发源于起伏连绵的大巴山脉,流过中国中部重要的三个盆地,上游是汉中盆地、中游是南(阳)襄(阳)盆地、下游的江汉盆地。
          说这三个盆地重要,是因为这三个盆地与中国成为一个整体有着密切的关系。如果占据上游的汉中盆地,就能够得陇望蜀,陇是八百里秦川、蜀是天府之国;南襄盆地是进出中原的必经之地,“得中原者才能得天下”,所谓逐鹿中原就是争夺整个中国;汉水下游的江汉盆地,得到这里就能得到整个长江中游。被罗斯福称为“美国生活中最伟大、最有影响的人物”,阿尔弗雷德·赛耶·马汉认为长江中游是中国的中心,他说:“谁拥有了长江流域这个中华帝国的中心地带,谁就具有了可观的政治权威。”由此可见,汉水在中国地理中那种贯穿东西、融通南北的特质,用一线串珠的方式穿起汉中、南襄、江汉三个盆地,实际上就把地域广阔的中国联系成一个永不分离的整体。
         “随”因这座山而得名,这座山屹立在汉水东岸,所以“随”在古代有三个别名都与汉水相关。历史文献中的“汉东”、“汉川”、“汉阳”,多数时候就是说随州。这几个词语经常会出现较早的历史文献之中,与“随枣走廊”有很重要的关系。中华文明能延续5000年依然有旺盛的生命力,就在于长江和黄河两大流域构成完美而足够的空间。长江全长6211.3公里,流经中国的11个省市区,流域面积达180万平方公里,占中国陆地面积的五分之一。黄河全长5464公里,是世界上的第五大河流,流经9个省市区,流域面积达75万平方公里。秦岭就在欧亚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的最后一次碰撞中隆起,横亘在中国的中部,就隔开了中国的两大河流,秦岭山脉700公里,秦岭以北属于华山地理和人文系统,秦岭以南及淮河以南属于江南地理和人文系统。中国人的历史舞台是人类文明史上最宽阔广大的舞台,它是其他文明都无法企及的完美生存空间。
         这个空间之所以完美,就是联系它成为一个整体有多个通道,其中联系两大流域中部地区除了汉水这条水上通道外,还有一条陆上通道联系。这条通道就是“随枣走廊”。史称这条通道为“荆豫要冲”、“襄汉咽喉”。如果站在更高的角度来看,随州地处中国中部豫、鄂、皖、晋、湘、赣六省中心,豫、鄂两省的紧密就能够对整个中部产生引力,各个地域围绕两大流域中心区域形成互动,这种互动就是相互依赖,相互依赖就是你离不开我,我也离不开你。华夏各民族在这种相互依赖中呈现一种平衡和谐。宇宙万物只有平衡和谐,才能存在,存在就必须平衡和谐。中国中心地区存在平衡和谐,才有足够的能量温暖华夏的多民族。中国的历史只有围绕这个中心区域的平衡和谐展开,才有真正的恢弘气度。
    “随”因为它的地位和作用必然走进中国历史。或者说,没有“随”,就没有气度恢弘的大一统中国历史。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005

    主题

    2万

    回帖

    89万

    积分

    王牌队员

    Rank: 8Rank: 8

    积分
    898454
    发表于 2014-12-26 11:35:01 | 显示全部楼层
    读后把随州的历史做了进一步的了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4

    主题

    3293

    回帖

    3万

    积分

    白银队员

    Rank: 5Rank: 5

    积分
    39574
    发表于 2014-12-27 16:13:35 | 显示全部楼层
    读来津津有味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2

    主题

    3392

    回帖

    3万

    积分

    白银队员

    Rank: 5Rank: 5

    积分
    39142
    发表于 2014-12-29 10:46:29 | 显示全部楼层

    快哉快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IOS版APP下载:

    官方微信

    安卓版APP下载:

    官方微信

    随州市志愿服务联合会主办 手机版 小黑屋 szvf.com.cn Inc. 鄂ICP备20007109号-2 Discuz! X3.4 Powered by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快速发帖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