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传播文明,引领风尚,关注随州文明建设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本帖最后由 等风来 于 2015-1-3 20:29 编辑
当前,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农村居民的生产生活条件得到了很大改善,当年低矮的土坯房,正在新农村建设指引下,被一座座小洋房代替。如今的农村居民,多数已通了水泥路,住上高楼房,穿着新时尚,吃饭讲营养,用品讲高档。本山大叔小品中,家里的唯一的电器是手电筒子时代一去不复返了。
但与之不相和谐的一幕也在广大农村普遍存在:农村房前屋后,临湾池塘河沟,遍布一次性塑料餐具、泡沫、废酒瓶、乱衣服鞋子等垃圾,就连农村驻村工作队帮忙修建的垃圾池也多是堆满无人清运。时间久了,风吹满天飞,雨冲随水流。既污染环境,又影响美观。曾经的“一座座青山紧相连,一朵朵白云绕山间,一片片梯田一层层绿,一阵阵歌声随风传”的美丽乡村正被这些垃圾覆盖。我们心目中的“望得见山水,记得住乡愁”的家乡绝非现在这个样子。
形成这种现状的原因,主观上讲农村居民环保意识不强,只求家里洁净,不管户外环境。客观上讲,各自然湾无垃圾池,即使有垃圾池,也常年无人清运。既无保洁人员,也无清运经费。
要想解决农村垃圾处理情况,按照“易堆放,能清运,可持续”的原则,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考虑:
一是修建相对容易分类的垃圾池,农村垃圾池建设可分两格,一格是可作堆肥垃圾,比如菜根菜叶可自然分解的垃圾,可以就近发酵作为有机肥利用;一格是不可作堆肥的垃圾,主要是塑料等不可分解的垃圾,需要清运处理。
二是对农村居民垃圾分类进行宣传,培养垃圾定点堆放清理的意识。
三是各镇、村建立相对固定的垃圾清运队伍、保洁员。因经费原因农村保洁员可以探索多种激励机制加以奖励等。
四是有条件的地方可以对垃圾进行无害化处理,比如水泥厂高温焚烧利用,垃圾发电等。
随着我国小康社会进程的推进,这些课题已经摆在我们面前,让我们共同努力,建设一个真正的天蓝地绿,山清水秀的幸福家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