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论坛
  • 官方微信
    微信公众号 添加方式:
    1:搜索微信号(888888
    2:扫描左侧二维码
  • 手机访问
  • 随州市新时代文明实践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3143|回复: 9

    第一次随枣会战

    [复制链接]

    5253

    主题

    2万

    回帖

    179万

    积分

    执行干事

    Rank: 8Rank: 8

    积分
    1798139
    发表于 2017-7-7 15:36:1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传播文明,引领风尚,关注随州文明建设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本帖最后由 红菱 于 2017-7-7 15:39 编辑

    1、日军三路进攻
           1939年5月1日,侵占武汉的日军第11军出动了近15万人马,在战机、坦克的配合下,扑向与占领区最近的随县,还有随县的西邻钟祥、宜城,随县的北邻桐柏。西起汉江边,越过大洪山、襄花公路、随中丘陵、随南山地到桐柏山南北,处处炮声隆隆,枪声阵阵。日军在长达200公里的正面,选取了襄花公路、大洪山、桐柏山、汉江东岸等重点攻击部位,发动了凶猛的进攻。
            1938年10月25日,日军侵占武汉,应山、安陆相继失陷。进而,日军占领了毗邻应山、安陆的随县淅河镇,兵临漂水河对岸。河这边则是第五战区的数十万中国守军。
            炮声隆隆,第五战区40万大军紧急行动!
            战区内的地方政府、民众紧急行动!
            日军进攻的基本阵容为,兵分左、中、右三路,向随县正面和东西两翼的桐柏山、大洪山3个方向攻击前进。
            日军的东路是山胁正隆师团长率领的第3师团,从应山县和随县淅河方向出发,向随县县城和县城以东方向攻击前进,计划从襄阳—花园公路及两侧,经厉山镇、唐县镇,猛扑枣阳,将中国军队主力牵制在正面。
            日军东路部分兵力从信阳出发,向桐柏、唐河攻击前进,切断随县正面战场中国军队北退之路。
            日军西路是田中静一师团长率领的第13师团、第16师团,还有骑兵第4旅团。西路的部分兵力沿汉水左岸向前猛推,经钟祥长寿店、宜城县郑家集,抢占襄阳县双沟镇,截断随县正面中国军队向襄阳方向的退路。
            日军进攻随县正面的主力,构成中路。实际上是第3师团、第13师团、第16师团的主力部队,依次由随县东、随县西,向随县的正前方全面进攻,中间突破,吸引和牵制中国军队,让东路第3师团的铃木支队和西路的骑4旅快速包抄,到襄阳东、枣阳北设网堵截随县前线的中国军队。
            冈村宁次做梦都在想歼灭五战区的生力军,控制随县和枣阳。
            随县、枣阳两县,都是汉水东部的大县。随县辖地7000平方公里,当时人口80多万;枣阳辖地5000平方公里,人口60多万。随枣两县北枕桐柏山,与豫南平原相连,东与大别山相连,西邻汉水,与荆山(南漳县境)隔河相望,大洪山逶迤于西南,与江汉平原相接。
            随枣走廊,前抵武汉,后通川渝。有随枣,中国军队进可威胁武汉,守可屏障重庆大后方。随枣与大别山、桐柏山唇齿相依。有随枣,两山可守;两山能守,则随枣可保。在武汉日军的视野里,大洪山、桐柏山是威胁他们的两把尖刀。控随枣,日军便可完全控制平汉路,取得西进走廊,严重威胁中国的战时首都重庆,威胁中国的大后方,动摇中国的持久抗战。
    分享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253

    主题

    2万

    回帖

    179万

    积分

    执行干事

    Rank: 8Rank: 8

    积分
    1798139
     楼主| 发表于 2017-7-7 15:39:3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红菱 于 2017-7-7 15:43 编辑

    2、第五战区严阵以待
            敌情严重!
            五战区紧急行动!
            1938年10月下旬,武汉失守后,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率领五战区部队退守鄂北、豫南后,检视部队,多数残缺不全,但师以上编制全部得以保全。经过几个月的整顿、补充,部队战力有所恢复和提高。有了补充和休整,加之倚重物产丰饶的随枣、襄阳,背靠大后方,部队有了饱饭吃,士气也旺盛。
            国民政府军委会划定五战区作战的范围为鄂北、豫南、皖西,作战任务是,保守鄂北,扰袭平汉路,威胁武汉,拱卫重庆。守鄂北,必守随县;攻随枣,随县首当其冲。武汉失守后的中国抗战,随县站上了持久战的风口浪尖,成了抗战的最前线。
            根据统帅部规定的作战范围和任务,李宗仁退守鄂北后最初的军事部署是,兵分四路,李品仙率领11集团军、22集团军为左翼,担任大洪山至桐柏山整个随县正面的防务,防守重点是襄花公路随县至枣阳间走廊地带;张自忠率29集团军、33集团军为随县右翼,担任大洪山南麓至汉水两岸的防务,防守重点是京(山)钟(祥)公路及汉水两岸;郭忏率江防军,担任宜昌以下长江北岸防务;廖磊率21集团军留守大别山,在鄂东和皖西开展敌后游击战争,袭扰平汉路,牵制日军。
            李宗仁将军路经随县,过厉山时,遥拜炎帝神农,郑重表示:随枣走廊乃先农祖地、战略要地,大洪山、桐柏山乃随枣走廊之倚卫,非死守不可!
            探知日军发动随枣会战的动向后,中国统帅部加强了五战区的兵力配备。1939年3月,驻守湘北的汤恩伯第31集团军,奉命调往枣阳待敌;随枣会战打响之际,根据李宗仁的作战计划,统帅部命第一战区孙连仲第2集团军,南调桐柏山、唐河县,战备迎敌,保障一、五战区结合部的安全。
            敌军进攻在即,五战区在四月的樊城军事会议上,经重庆统帅部批准,下达了作战命令。
            ①左翼兵团,兵团长李品仙。辖:
            第11集团军,总司令李品仙兼,率第39军、第84军。
            第22集团军,总司令孙震,率第41军、第45军、第68军。
            左翼兵团计5个军11个师,另1个独立旅,兵员约8万人马。
            左翼兵团的战斗任务是,防守大洪山东至桐柏山180公里的随县正面,以襄花公路为重点,以大洪山和桐柏山为依托,迎击进攻之敌,迟滞敌军的进攻,相机出击,消耗敌人。
            ②右翼兵团,兵团长张自忠。辖:
            第29集团军,总司令许绍宗(代),率第44军、第67军。
            第33集团军,总司令张自忠兼,率第55军、第59军、第77军。
            右翼兵团计5个军12个师,另1个旅,兵员约9万人马。
            右翼兵团的战斗任务是,防守大洪山西南麓至汉水两岸,阻滞或击破敌军的进攻,不得已时,可退守汉水右岸和唐白河右岸,待机反攻。
            ③江防军,总司令郭忏。辖:
            第26军3个师、第75军3个师、第94军3个师,要塞守备队、第128师。
            江防军计3个军10个师,另1个要塞守备队,兵员约9万人马。
            江防军的作战任务是防守江汉平原至宜昌段的长江和钟祥至襄阳段的汉水,防止敌军西渡长江和汉水。
            江防方面的作战事宜,由重庆统帅部和五战区长官司令部直接指挥。
            ④机动兵团,第31集团军,总司令汤恩伯,辖第13军、第85军。
            机动兵团共计2个军6个师,约6万人马。
            机动兵团控置于枣阳东北部,支援左翼兵团作战,外线运动,相机击敌。
            ⑤大别山游击兵团,第21集团军,总司令廖磊。辖第7军2个师、48军2个师,另有鄂、豫、皖3省各游击部队。
    游击兵团两个军4个师,加3省在大别山中的抗日游击部队,计约5万人枪。
            游击兵团的作战任务是,以大别山为根据地,向鄂北、鄂中及皖中一带游击,并以有力部队相机攻击武胜关以南地区,威胁平汉路,破坏敌军的运输和后勤保障,策应随枣主力作战。
            以上作战命令表明,第五战区的军力部署是以守备随县正面和大洪山、桐柏山为主,同时重视了江防军备。
            从作战部署上可以看出,五战区全力应对紧急军情,动用了战区全部可动用的军力计17个军43个师,另2个旅、1个守备队。43个师另两个旅,若编制满员,以1个师1万人计,应有45万兵力。但由于武汉会战后,部队整补尚未完全到位,部分军编制尚不足1万兵员。据此估算,第五战区部署参战的兵力大约近40万人马。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253

    主题

    2万

    回帖

    179万

    积分

    执行干事

    Rank: 8Rank: 8

    积分
    1798139
     楼主| 发表于 2017-7-7 15:43:5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红菱 于 2017-7-7 15:45 编辑

    3、敌机轰炸随县城,800多人惨死
      
            随州老城区里,一些七八十岁的老人一辈子也忘不了那毁灭性的一天。
            老人们说那一天是“民国二十八年的三月二十四日”。翻阅百年历书,那一天正是随枣会战爆发的1939年5月1日。
    那一天快到中午时,18架日军轰炸机轰炸随县城,3架一组,共6组。这些敌机傲慢地飞过随县县城上空,然后折回俯冲,机关枪对准市区疯狂扫射,投下炸弹、燃烧弹100多枚。人们惊慌失措,四散奔逃。瞬间,随县城大街小巷血火一片……
            不一会,又有9架敌机飞来,在毫无防空能力的随县城上空横冲直闯,耀武扬威,投下炸弹、燃烧弹50多枚。善良的民众惨遭屠戮,古老的县城受到摧残。炸弹巨大的爆炸声中,一片片生灵倒卧街头,一栋栋房屋起火燃烧。
            日军的大部分炸弹落在青城内。青城北门附近,居民何宝富有一栋3层小楼,敌机的一枚炸弹把它全部炸毁,弹坑深8米,口径10米。何宝富家10余人及左右邻舍,30多人被炸死。城隍庙附近落了两枚炸弹,死伤30余人。城东列山中学附近落两枚炸弹,死伤50多人。城西飞来土附近,一个防空洞被炸塌,躲进防空洞的几十人,一个也没跑出来。
            敌机轰炸和机枪扫射的另一个重点目标,就是大十字街、小十字街。大十字街一带被敌机炸得血肉横飞,300多人丧生。
            当日从大十字街往西、往南、往北,处处楼宇,处处火海,大街小巷,血肉模糊,死伤无计。抗日战争胜利之后,随县县政府对这次日机空袭损失做过调查,死于敌机轰炸、扫射者792人。
            792人中,有城关居民,也有赶集乡民,还有救火救人的军人。他们中的大多数没有姓名,赶集的乡民,有些家庭只知道他们失踪了,却不知他们魂归何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253

    主题

    2万

    回帖

    179万

    积分

    执行干事

    Rank: 8Rank: 8

    积分
    1798139
     楼主| 发表于 2017-7-7 15:46:3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红菱 于 2017-7-7 16:01 编辑

    4、随县正面、襄花公路两翼,第84军死守7昼夜
            敌军进攻随枣,最初的交锋面主要在随县。敌军的3个师团、1个旅团投入进攻,大洪山以东到桐柏山摆了两个师团,即从应山出发的第3师团和从安陆出发的第13师团;大洪山以西摆了1个师团和1个骑兵旅团,即从京山和钟祥出发的16师团和骑兵第4旅团。
             敌第3师团攻击的正面,是广西将领李仙洲率领的11集团军第39军、第84军。39军军长刘和鼎,84军军长覃连芳。11集团军是五战区的核心部队,其中84军基本上是广西兵,能吃苦,耐力强。李宗仁将军把广西子弟兵布置在随县正前方。
            李宗仁令84军驻守随县,这一守就是两场大会战,3万多广西子弟兵与随县结下了不解之缘。
            84军守随县,所守阵地包括县城和襄花公路两侧宽大的正面。来犯之敌,就是占领了应山县城并伺机向随县推进的敌第3师团。
            据84军189师师长凌压西后来回忆,在1938年秋冬至随枣会战爆发的1939年4月间,84军得到整补,全军3个师,每师两旅4团,全军至少12个团,每团的兵员由1500人左右增至2000人。战斗力增强,士气旺盛。
            84军根据敌情和随县东中部前方的地形地貌,对一线阵地及其纵深配备,作了部署。覃连芳把军司令部和军直属队放在了厉山镇及其附近。所辖3个师,189师、174师两个师投入一线阵地,173师为军预备队。
            具体部署为,174师为左翼,占领漂水北岸、高城、磙山、烽火山一线,扼守桐柏山西麓至随县城近郊,阻敌前进。174师的左邻,今小林、桐柏一带,有孙连仲第2集团军和汤恩伯第31集团军一部掩护与呼应。189师为右翼,左与174师相衔接,经万家店、七里岗,跨襄花公路和涢水,至随县县城右前方高地,右与第39军洛阳、柳林防线相接,扼守襄花公路及其两侧。预备队173师,布置在净明铺、唐县镇一线,任务是接应前方,控制襄花公路,掩护可能的撤退。
            这个具体部署可以看出,预备队在后,军司令部在前。军司令部所在地的厉山与174师、189师的前方阵地直线距离在20公里左右。从这样一个布置里面,3个师长也看出了军长覃连芳的心思:好好打,再不能往后退了!
            84军前方的敌军第3师团主力,准确地说,是在1939年4月30日发动的进攻。
            日军第3师团主要兵力在应山,师团司令部驻应山县城东门外的曹塘角。随枣会战前,日军第3师团兵力1万多人,随枣会战时补充到2万多。冈村宁次看好3师团,也看好应山县城前出鄂西北的战略位置。随枣会战前,日军各师团都补充了兵员,其中尤其给3师团多多地补充,让3师团在随枣会战中当主力。开战前,冈村宁次把他的军司部也临时移到了应山城。
            中日双方是主力对主力。84军是五战区的主力,随枣会战前补充到2万多兵力,加上临时配备的工兵营、运输队、战地医院,达到了3万多人马。
            4月30日,日军炮轰84军174师、189师阵地。榴弹炮、加农远射程炮、坦克都用上了。174师、189师的前沿阵地是砂岩和土壤山丘,单兵掩体、战壕是就地下挖的“土”工事,完全没有钢筋混凝土工事。敌人半个小时炮击之后,我军前沿工事大部分坍塌。
            84军少量的大炮,在武汉会战中和转移中损毁贻尽,到随县整补期间,大本营无大炮可供,调拨了一批迫击炮。全军数十门迫击炮,另有不到10门山炮。这就是84军和五战区兄弟部队最好的武器装备了。
            炮击过后,敌机疯狂轰炸,我军伤亡惨重,但战斗意志仍很顽强。广西士兵看起来个头不高,但一个个耐力强,能吃苦,战场上机警灵活。炮击和轰炸过后,我军阵地上几乎静寂无声,负伤官兵的血,在静静地流。然而,估摸着敌人快冲上来了,只听连排长一声喊,无数士兵从炸塌炸翻的砂土中站了起来,向冲上来的敌人射击。敌军步兵躲在坦克后面冲锋。坦克对缺少重武器和反坦克武器的中国守军,造成了重大威胁。面对气势汹汹的坦克,步枪、机枪啃不动它,士兵们就摔手榴弹,偶尔也有集束手榴弹炸坏炸断日军坦克履带的。打红了眼,84军阵地上的士兵也不在乎这钢铁乌龟了,一些胆大的士兵爬上日军的坦克,猛然揭开顶盖,向坦克车里“喂”手榴弹。一声闷响,一辆坦克趴下。
            李仁先生在《李宗仁回忆录》里,描述了84军与日军厮杀的惨烈:
            敌坦克在阵地上横冲直撞。我方部队,久经战斗,无充分补充,本已残破,又缺少平射炮等武器,对冲来的坦克简直无法抵御。所幸士气尚盛,士兵据壕死守,即以血肉之躯与敌人的坦克相搏斗,官兵的勇者,竟攀登敌人的坦克之上,以手榴弹向车内投掷。作战的勇敢与牺牲的壮烈,难以尽述。然血肉之躯终究难敌坦克、大炮。以致敌人坦克过处,我军的战壕每被压平,守壕士兵非被碾毙,即被活埋于壕内。坦克过后,敌方步兵随之蜂拥而来,轻重机枪密集扫射,弹如雨下,锐不可挡。
            敌第3师团攻势凶猛,84军前线阵地的174师、189师顽强抗击。
            第一轮进攻之后,84军发觉敌军的主攻方向是174师的阵地。189师望城岗阵地和城西南高地,也发生过激烈战斗。189师一部和游击第六纵队等地方武装奋勇还击敌军的进攻。此后呈胶着状态。而174师当面,敌人不断增兵。在飞机和坦克的掩护下,敌人对高城、万家店、塔儿湾烽火山一线,集中炮火和兵力实行锥形突进。174师师长张光玮严令各团坚守阵地,未奉命令不得撤退。
            84军的前方部队战至第7日,战斗减员十分严重,弹药补充也接济不上。敌人攻到第7天,也十分不耐烦了,竟然放起了毒气。我前方部队渐感不支,173师部分部队出现溃退迹象。
         据第五战区司令长官部作战参谋尚奇翔10多年后的回忆:“5月8日晚间,左翼兵团开始转移行动”。左翼兵团即39军、84军,84军所辖的部队包括174师和173师的增援部队,撤离随县前线的时间,应该是1939年5月8日夜间。
    1939年5月7日,随县县城被日军占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253

    主题

    2万

    回帖

    179万

    积分

    执行干事

    Rank: 8Rank: 8

    积分
    1798139
     楼主| 发表于 2017-7-7 16:01:4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红菱 于 2017-7-7 16:07 编辑

    5、第84军519旅激战烽火山
            随州城东北5公里处,有一座稍稍隆起的小山峦,古称烽火山。烽火山是随州城的守护神。
            据守烽火山的,是84军173师519旅,旅长梁津。519旅的左邻是副师长、旅长粟廷勋带领的517旅。粟旅的阵地在高城、万家店一线。519旅的右邻是张光玮师长带领的174师。
            烽火山在塔儿湾背后,地处要冲。塔儿湾沿河,河称蒋家河,宽30米左右,水浅及胫,对日军的坦克无法形成障碍。
            旅长梁津看过地形,要求深挖战壕,深2米,宽2米多。5月1日,日军疯狂地炮击烽火山。炮击之后是飞机轰炸。第一天,敌人出动了6架,第2天来了12架。
            战至第3天,敌人阵地上空忽然升起一个怪物,似艇非艇,似球非球。有识得者知是炮兵观测气球,其功能是指示炮兵射击。不一会,敌炮数十门按照气球指示,开始了炮击,对烽火山前沿阵地连续轰击了1个多小时。其弹着点自左至右,自右至左,循回往返。敌人的炮击停止后,大队步兵密集的队形开始冲锋,蜂拥而上,有点肆无忌惮。大约敌人以为飞机轰炸、密集的炮击已使中国守军死伤殆尽,即使少数人活着也无济于事。不料,敌人冲到200米以内时,猛遭密集枪弹。中国守军从散兵坑、机枪掩体、战壕内交织射击,敌人非死即伤。活着的掉头就跑,但能跑回去的不多。梁津旅长督促构筑的阵地,很好地发挥了保护自己、杀伤敌人的功能。原来,士兵们在散兵坑和掩体的底部挖出横洞,称之为“蛤蟆洞”,敌方炮击时,士兵们藏身“蛤蟆洞”;敌人步兵冲锋时,战士们钻出来射击。我方的炮不如敌人,但步枪、机枪的杀伤力不比敌军差,梁津旅长设计的散兵坑、掩体洞、战壕形成了多重交织的火力网,在烽火山前为敌军选了一片抛尸场。
            炮击、冲锋,以枪对炮,顽强坚守。
            这种状况持续了5天,84军军部派骑兵突击送来了弹药:10万发子弹、200箱手榴弹。
            第6天破晓,敌人的大炮又开始了轰击。519旅沉着应敌,待敌人冲到二三百米时,600多支步枪开始射击,接着是手榴弹,继之以肉搏。两个团共同对敌,敌人死伤一片,退了回去,守军的两个团也伤亡惨重。
            敌军退回蒋家河对岸后,好一阵子未见动静。突然有炮弹打过来,爆炸声沉闷。刘栋平、李岳嵩担心是毒瓦斯弹,急令众兵士暂时避开低凹之处,用湿毛巾捂口鼻。这时,阵地上的官兵已开始呕吐流泪,鼻孔里、胃腔里热辣辣的,痛如火烧。由这症状,旅团指挥员均断定,敌人使用了毒瓦斯弹,违犯了有关国际性公约。
            次日拂晓,东风微微。敌人又开始打炮,又是那种闷闷的声音,丧心病狂的日本侵略军又开始施放毒瓦斯了。这个公然违犯国际公约的野蛮军队,是日军第3师团。
            日军在东,中国守军在西,日军的毒瓦斯,随着东风向烽火山前沿阵地飘过来,阵地上毒气弥漫,不断有官兵晕倒。救护队和随县民众担架队,用湿毛巾捂着口鼻,紧急抢救晕倒的官兵,把他们抬到山背后吹风。官兵们苏醒过来后,又立即返回阵地,防止敌人冲锋。
            5月8日晚间,正在烽火山上观察敌军动静的519旅旅长梁津,接到84军军长覃连芳的电话。电话里,军长向他通报了敌情,后方枣阳已被敌人攻占。11集团军总司令李仙洲已到唐县镇收拢部队,前线官兵不要后退枣阳,要从随县厉山、唐县镇一带向东北方向斜穿桐柏山,退往河南唐河县一带,跳出敌人的包围圈。
            苦战7日,刘栋平团缩编已不满一营,弹药将尽;李岳嵩团参战两日,连营长皆已阵亡,缩编仅余两个连。两团已不足500人。夜色中,梁津率刘栋平、李岳嵩两个团400多名残存的官兵,向厉山镇转进。
            敌人的炮弹呼啸而来,飞落进古老的厉山镇。珍贵的中华古文明的建筑、石刻,在敌人的炮击中坍塌。
            至夜,84军519旅——最后的建制部队撤离了厉山,往唐县镇、三合店方向转移,一路上寻找师部、军部、11集团军总部,一路上伤兵横七竖八,倒卧街头路旁,呻呤之声不绝于耳。
            翌晨9时抵吴山店,84军军部正在此处。见到殿后部队的旅长,愁眉不展的覃连芳军长脸上有了一丝笑容。
            5月13日左右,中国军队第84军的3个师、6个旅的框架和大部分部队,陆续到达河南省唐河县集结,也有部分团营的残部,暂避于随县中北部的群山之中打游击。
            覃连芳军长总算见到了他的3个师长,而且各师残存的部队大部分带出来了,4人唏嘘不已。令覃连芳军长愤怒而羞愧的是副师长兼旅长少了1个,不是阵亡了,也不是因伤掉队了,而是叛逃了——189师副师长兼566旅旅长李宝琏叛国投敌,跑到日军那里去了。
            中国军队第84军在随县正面的阻击作战,历时8天,坚定而有成效,它粉碎了日军对随枣的“闪击”,它使日军付出了惨重的代价。
            84军的坚守随县前线可谓十分顽强;84军的撤退和转移,却有一些乱象。
            各师分头撤退,军长不知道师长在哪里,师长不知道军长在何地,团长不待旅长命令,便自行其是;伤兵也缺少妥善的安置。幸而,军部有方向性指示在先,各师、旅虽相互呼应不够,但最终都从随县前线突出了敌人的包围圈,抵达集结地河南省唐河县。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253

    主题

    2万

    回帖

    179万

    积分

    执行干事

    Rank: 8Rank: 8

    积分
    1798139
     楼主| 发表于 2017-7-7 16:07:47 | 显示全部楼层
    6、第85军阻敌桐柏山东南麓
            敌军第3师团一部攻万家店、、烽火山、滚山、一线,一部攻殷店、东岳庙、天河口一线。
            85军在殷店、东岳庙、天河口一线依山据守,与当面之敌也激战了一个星期。
            随枣会战开战后,集结于应山县城一带的敌军笫3师团一部,攻陷应山县境内的郝家店、吴家店后,向随县北部的白庙、殷店方向猛扑。这里是桐柏山的西麓,山岭不高,但一道又一道。王仲廉军长倚重这横亘在敌人面前的一道道山岭,顽强地阻击敌军。
            战至5月7日,85军退至殷店、东岳庙一线,依据漂水和桐柏山的山岭沉着应战。一日之内,敌军在飞机和坦克的掩护下,数次突破85军的阵地,85军组织反击,前沿阵地血肉横飞。至夜,85军前沿守军退至江头店设防。
            次日,日军由天河口猛攻江头店。敌军在20多部铁甲战车的掩护下,向江头店冲锋。85军前沿部队占据江头店村后的山岭,还击敌军,激战竟日,呈胶状状态。战至8日下午,85军军长王仲廉接到31集团军总司令汤恩伯急电。
            汤恩伯的31集团军,是1939年3月自湘北调至五战区的。大本营意在加强随枣地区的防卫力量。31集团军当时辖13军、85军,约有5万兵力。
            85军在前,13军在后。随枣会战打到5月8日,战场局势发生剧变。汤恩伯获知汉水东岸日军已进至枣阳西北、襄阳南部一带,抄了中国守军的后路,急令前方的85军快速后撤,退入桐柏山中的吊金岩、蚂蝗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253

    主题

    2万

    回帖

    179万

    积分

    执行干事

    Rank: 8Rank: 8

    积分
    1798139
     楼主| 发表于 2017-7-7 16:08:5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红菱 于 2017-7-7 16:10 编辑

    7、同仇敌忾:第一次大洪山保卫战
            1939年5月1日,大洪山的东、南、西三个方向,响起了激烈的桥炮声。
            第五战区布置在大洪山前后和两侧的守军有第29集团军的第44军,第67军和第33集团军的第55军、第59军、第77军,大洪山东侧洛阳店、柳林店一线还有第39军、第45军,计7个军约20万人马。
            5月1日,日军3个师团,1个旅团在飞机、坦克的掩护下,向东起桐柏山,西至大洪山和汉水东岸的中国防线,发起全面进攻。
            巍巍大洪山经受着日军两个师团的疯狂炮击。日军第13师团、第16师团从东西两个方向,向大洪山猛攻。
            洛阳店、柳林店是大洪山东麓的两道大门,第39军沿浪河、贯庄、洛阳一线布防,其一部在洛阳店依山阻敌,新四军李先念部在洛阳店、柳林店以南地带袭扰日军后方;第45军125师扼守均川、柳林。5月1日,125师的750团、646团在柳林、均川前方的山岭阵地,均遭到日军炮击。日军第13师团在柳林、均川方向各有1000余兵力,炮击之后,日军开始冲锋,川军士兵依托战壕、树墩近距离向日军射击,扔手榴弹,一次次地把敌人打回去。
            第45军125师师长王仕俊督率749团,控制柳林店至三里岗店、长岗店的通道,当师的预备队。
            川军125师750团、646团各以千人之众抵挡各自前方的1000多个日军,坚持5个日夜,当地百姓送茶、送水、送饭、抬伤员,支援前线。
            新四军李先念部在敌后断公路、炸粮车,严重威胁日军的粮秣弹药供应。
            大洪山西麓,5月1日拂晓,敌军从钟祥县城、东桥、大龙垱等地出发,向张公庙、楼子庙33集团军的37师、180师和29集团军防守的阵地猛烈攻击。
            随枣会战爆发之前,总揽大洪山西麓至汉水两岸防务的第33集团军总司令张自忠,战前将司令部从宜城前移至荆门快活铺,就近指挥前方战事。
            大洪山西麓炮火连天,各部队奋起抵抗。连攻了3天,中国守军斗志激昂,阵地巍然不动,但阵地前后树木尽失,山石崩裂。
            5月4日夜,日军将大洪山东麓的第13师团部分兵力,调到大洪山西麓。5日晨,得到增援的日军16师团,发起更大规模攻势,空军狂轰滥炸,守军伤亡惨重,被迫节节抵抗,节节后退,张公庙、楼子庙失守后,长寿店、普门冲、黄起庵相继失陷。大洪山西战场顿陷危局。
            5日起,大洪山西麓、汉水东岸出现新的险情,一直躲在汉水东岸的敌骑兵第4旅团近万生力军突然发力,在飞机的掩护下,沿汉水东岸疯狂北进,将中国守军数个师的部队甩在后面,33集团军第77军于转斗湾附近迅即渡过汉水拦截这路疯子般的日军,毙伤其1000余人,该敌不管不顾,拼命北进。
            5月5日,第41军从襄阳南调到达大洪山北麓,风尘仆仆的122师立即投入阻击战,凭借有利的地形与敌13师团一部在大洪山白林寺、太平砦、温家庙、张家集一带与敌对峙。敌凶猛突进,122师逐次抵抗,伤亡惨重。
            7日上午,日军陷张家集,向双河、茅茨畈推进,第45军127师自唐县镇、新街紧急驰援。日军攻不下大洪山,只得绕山而走,向枣阳、襄阳进犯。
            7日,随县城、枣阳城失陷,日军骑兵第4旅团与东线桐柏山东麓第三师团的铃木支队即将在豫南形成合围,随县前线部队奉命紧急转移,跳出即将形成的包围圈。但第39军奉命:“不得后移,转进大洪山,准备截击撤退之敌。”
    至此,第一次随枣会战的大洪山保卫战,告一段落。大洪山军民秣兵砺马,准备打击将会从枣阳、襄阳方向回撤的日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253

    主题

    2万

    回帖

    179万

    积分

    执行干事

    Rank: 8Rank: 8

    积分
    1798139
     楼主| 发表于 2017-7-7 16:11:06 | 显示全部楼层
    8、新四军挺进团敌后袭扰
            1939年2月,随枣会战风雨欲来。4月,李先念奉中共中央中原局指示,率新四军游击队挺进平汉铁路以西,开辟敌后抗日根据地,配合友军,袭扰日军。
            5月9日,随枣会战正酣,李先念所部独立游击大队到达安陆县赵家棚,开创了以赵家棚为中心的敌后抗日游击根据地。
            此时的鄂中敌后,也活跃着共产党领导和掌握的抗日武装。其中鄂中区委军事部长陶铸率领的“应城抗日游击队”,频频出击,震撼了日伪军,使得日军进攻随枣不敢倾巢出动,必须留置部分兵力,对付新四军袭扰。
            5月1日,敌军大举进犯随枣地区的第一天。鄂中区党委军事部长陶铸率领“应城抗日游击队”等抗日武装,夜袭云梦县城。
            5月1日,日军发动的随枣会战正在进行中,陶铸带领应抗巧取云梦县城,城内伪军原应允打开城门接应,由于日军看的紧,未能实现初衷。情况有变,陶铸临危不乱,部队改由南门城墙缺口进入,分兵攻打云梦县伪维持会、警察驻地大庙等地,歼灭敌伪军一部,解救被关押的游击队员和群众多人,烧毁了敌人的1座弹药库。
            陶铸率“应抗”攻入云梦城,惊动了武汉日军,急令驻孝感日军派出坦克部队增援,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日军进攻随枣的作战部署。敌人坦克部队出动后,陶铸率部队迅速转移。攻下县城虽不能保守,但仍然给了日军侵略军强烈的震撼。这是相持阶段,中国军队在华中第一次打进被占领县城。抗日军民受到鼓舞。
            随枣会战期间,李先念所部新四军多次从敌军背后出击,袭扰敌军。在大洪山东麓,支持过阻击敌军的380团,解除380团的侧面之危;在襄花公路旁的憨山寺袭击日军车队,毙敌数十人,烧毁日军物资车数十辆;“应抗”一个支队,配合川军731团守卫大洪山麓的袁家台,两军协同作战,消灭日伪军800多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253

    主题

    2万

    回帖

    179万

    积分

    执行干事

    Rank: 8Rank: 8

    积分
    1798139
     楼主| 发表于 2017-7-7 16:12:3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红菱 于 2017-7-7 16:16 编辑

    15、反击日军,收复失地
            唐河县在随枣会战中是一个焦点。
            随枣会战,按日军第11军司令官冈村宁次的设想,那就是中间(随县)突破,两翼包抄。这两翼,东为信阳、应山方向的第3师团,经桐柏、泌阳至唐河县境,京山、钟祥方向的第16师团、13师团、特别是第4骑兵旅团,沿汉水北上至唐白河,则顺唐白河南岸东掠,包抄随县境内的中国守军的“圈”,就拉到唐河县封口。
            唐河县,是中日两军高层十分关注的战略要地。
            随枣战场的中国军队高层,显然知道封口在哪里。从随县正面后撤转移的84军、45军,还有汤恩伯所部的85军,后撤的方向无一例外地都是经枣阳,奔唐河。
            知道封口处重要,知道封口的时间——赶在敌人封口之前,跳出封口,则更重要。
            冈村宁次期待的封口时间,应该是5月12日。
            5月11日,日军第3师团在桐柏山中追击31集团军,汤恩伯率部向唐河县转移。
            5月12日,从信阳出发的日军铃木支队,由桐柏县向唐河方向攻击前进,占领唐河东边的西新集,接近唐河县中部的合网封口处。
            5月12日,日军13师团主力东出枣阳县境,进至唐河县西的湖阳镇。
            战场上的时间主动权至关重要,胜负所系,生死悠关。
            日军在唐河县的合围在5月12日,随县前线中国军队撤退到达唐河县的时间,有5月11日的,也有12日的。
            5月11日,在随县前正面襄花公路防守中伤亡惨重的84军各部,陆续抵达唐河县。
             5月11日,在随县西部防守的22集团军41军、45军各部,先后抵达唐河县。
            5月12日,桐柏山中汤恩伯部31集团军,一部坚持桐柏山,一部进入唐河县。
            当时,唐河、泌阳地带,驻守着较为强劲的中国军队,孙连仲所部第2集团军30军、68军正枕戈待旦,地方抗日军队牟庭芳师也驻守在唐河一带。撤退的中国军队,到达唐河县后,有了安全感。
            三路日军到达唐河县后,未捕捉到中国军队的主力,失望情绪开始蔓延,在兵力使用上也作了调整:一部折回大洪山一带,寻战中国军队,维护后勤保障线;一部强渡唐河,攻占南阳,遭遇中国军队第二集团军和牟庭芳部队猛烈围攻后,旋即退出南阳,向后收缩。
            至此,日军已显露颓势,而中国军队完成了大踏步后退,变内线为外线,主动击敌的势头已显现。
            重庆,中国军队大本营关注着随枣战场。
            西安,前移至此的天水行营一片忙碌。行营主任程潜将军,准确地掌握着敌我两军各部队的位置、动态。程潜将军看到战场上的态势演变,沉重的心有了一丝轻松。
            1939年5月13日,程潜发出了部署反击的电令。当日,稍晚,李宗仁也发出了同样内容的命令:令汤恩伯所部31集团军、孙连仲所部第2集团军,由南阳、唐河向南攻击前进;张自忠所部33集团军、许绍宗代理总司令的29集团军自大洪山、汉水东部北进阻截日军;4个集团军南北对攻日军;令第2集团军刘汝明所部68军截击信阳派出的铃木支队;令江防军第94军一部向京山、钟祥公路线敌人的后方攻击,策应枣阳、唐河作战。
            这个反击命令,是中国抗日战争正面战场相持阶段少有的军事举措,是一个振奋人心、振奋军威的命令。
            5月14日,参加随枣会战的中国军队开始反击。
            这一天,南阳、唐河、泌阳一线有3个军投入反击作战。他们是汤恩伯所部13军、85军,孙连仲所部第2集团军30军。13军、85军装备较好,作战能力胜出一筹;30军的军长池峰城,台儿庄保卫战一战成名,是敢打敢拼的抗日名将。是日,13军、85军、30军数万大军,自南阳、唐河北向南猛攻,唐河各路日军败退,唐河县全境遂告收复。
            15日,汤恩伯率31集团军、孙连仲与池峰城率30军继续南攻,压迫退往枣阳、随县北部之敌。
            16日,刘汝明军长率领的68军追击南退信阳之敌至桐柏,119师713团收复桐柏县城。
            16日至19日,退入大洪山中的39军东出长岗店一线,在茅茨畈的马鞍山、鸡鸣寺、长岗占据山岭要津,阻击向应山、安陆撤退的日军,以较小的伤亡杀伤了数百日军,日军第3师团、第13师团各一部夺路而逃。33集团军、江防军各一部,在大洪山北麓、西侧阻击退往钟祥、京山的日军。
            17日,中国军队各部继续攻击枣阳、随县北部、桐柏南部日军,压缩敌军的空间。
            5月18日,五战区通令前线各集团军,利用有利地形,阻击、截击、追击日军,前线第2集团军、31集团军、33集团军、、29集团军、11集团军第39军奋勇作战,失去天时、地利、人和的日军深恐后路被截断,边打边退。
            5月18日晚,枣阳前线的日军开始总退却,3个师团、1个旅团分多路后撤。中国第五战区前线各部队斗志高昂,纷纷尾随追击或侧后阻击。从抗战开始以来,一直是日军追着我们打,现在终于有了我们追着敌人打的头一遭,中国军人有了一种扬眉吐气的感觉。也正因为是头一遭追着敌人打,中国军队显得缺少追击敌人的有效秩序和打击力度,给了敌人以创伤,但未能成建制地歼灭日军作战单位。
            5月19日,枣阳克复。当日,中国军队驱逐了枣阳县境的全部日军。
            5月20日至23日,随县北部、西部、东部均有激烈战斗,22集团军、29集团军、11集团军第39军奋力追击和侧击南退日军,攻击5月上旬日军进占的据点,驱逐日军。至23日晚,五战区部队基本肃清随县各地日军,但未能攻下5月7日被日军占领的随县城。1938年秋沦陷的淅河镇,也未能克复。
            5月24日,五战区前线部队进至随枣会战爆发前的战线,日军第3师团、13师团、16师团、第4骑兵旅团,在200公里的前进之后,经历了200公里的撤退,退回了各自的出发地信阳、应山、安陆、京山、钟祥等地,中日两军恢复了随枣会战爆发之前的态势,继续在随县正面及两翼对峙,相持。
            李宗仁在谷城石花镇做随枣会战的回顾与检讨。
            随枣会战历时24天,日军出动了3个师团、1个旅团,还有配属的炮兵部队、坦克部队、化学部队、配合的飞行队,总兵力在15万人左右。五战区出动第2、第11、第22、第29、第31、第33等6个集团军和江防军,计15个军,约45万人左右。我军与敌军兵力对比,如前几次大会战基本相同,大约为3:1略强。我以兵力优势对敌装备火力优势。以天时、地利、人和优势对敌无道侵略战争之劣势。
            随枣会战的结果,冈村宁次应该是心存沮丧。前进了多少,又吐出了多少;占两山、占随枣、占襄阳与樊城,一项意图也未能实现;伤亡颇大,据《李宗仁回忆录》称,“日军伤亡13000余人,其中战死者5000人。”据中国参战部队军长、师长、旅长们的回忆测算,日军伤亡尚不止这么多。敌人的沮丧,当然是我们的欣慰。五战区的中国军队,战斗意志较强,对战力的脆弱有所弥补,各部队忠于职责、遵循命令,守则岿然不动,退则迅如脱兔,能较好实现上峰的意图。据统计,五战区参战部队的伤亡为25832人。同样,据参战部队军长、师长、旅长、团长回忆,中国军队的伤亡不止这个数字。尚真如我方25823人、敌方13000人,伤亡比为2:1,而此前的中日交战,我与敌的伤亡比大约在3:1至5:1。
            第一次随枣会战的胜利,稳定了随枣走廊直至襄阳、南阳的战局,拱卫了重庆大后方的安全,鼓舞了抗战中的中国军民,打击了日本帝国主义的野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IOS版APP下载:

    官方微信

    安卓版APP下载:

    官方微信

    随州市志愿服务联合会主办 手机版 小黑屋 szvf.com.cn Inc. 鄂ICP备20007109号-2 Discuz! X3.4 Powered by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快速发帖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