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论坛
  • 官方微信
    微信公众号 添加方式:
    1:搜索微信号(888888
    2:扫描左侧二维码
  • 手机访问
  • 随州市新时代文明实践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3639|回复: 9

    一篇值得一读的关于随州方言的网络文章

    [复制链接]

    1513

    主题

    2万

    回帖

    33万

    积分

    观察员

    Rank: 8Rank: 8

    积分
    330361
    发表于 2017-9-14 08:59:1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传播文明,引领风尚,关注随州文明建设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一篇值得一读的关于随州方言的网络文章


          最近阅读很多随州方言方面的网络文章,其中有一篇很有意思,估计其论据很有点科学。于是信手拣来与大家共享。文章作者不知是谁,如有冒犯欢迎联系。


    原标题:是随州话像四川话还是四川话像随州话?看完这个自己会有答案

        位于鄂东北的随州市是个非常有特色的地方,在湖北省的地级市中,个头不算大,人口不算多,但要论起文化底蕴来,不仅在湖北省绝对是“拿蓓儿玩”(No.1),即使在全国排起座次来,也要坐到很靠前的位置。炎黄二帝是炎黄子孙的人文始祖,排序第一的炎帝就诞生在随州,这样算来至少有一半的文化元素与这片土地有渊源;周王朝分封天下,此地得以分封建国,国君还获得了“侯爵”的封号,而邻居楚国的国君才弄了顶“子爵”的帽子,比“侯爵”整整低了两大等级,要是像现在这样按级别排座位,开起会来随侯完全可以坐在主席台上,而楚王只能待在台下面;这个国名也有超高的文化含量,“随”就是顺应发展规律的意思,亦即“顺势而为”,它是《周易》六十四卦中第十七卦的卦名,并且是个大吉大利之卦,意思是只要能做到“随”,就不会有任何凶险,这也是周文王在监狱里悟出的人生智慧和哲学精髓,可见周成王当年对随国这块风水宝地是多么的上心;擂鼓墩编钟的惊艳亮相,毫无争议地征服了世界,把人类音乐中音阶的完美史一下子提前了数百年,让咱们中国人心中有了满满的文化自信。在汉语的语言文字中也记录着随州人的贡献,有很多成语记录着随州故事。使用频率甚高的成语“南辕北辙”于春秋时期诞生在随国,其中蕴涵着深刻的人生哲理;成语“隋珠弹雀”也是因为“隋侯珠”的超高价值而流传后世,不仅具有经济学价值,更有“知恩图报”、动物保护等方面的人文价值。


       “绿林好汉”不仅记录着东汉初年那段历史,还把2000前的随州“声音”记录了下来,国家语言文字委员会特批这里的“绿”字仍然读“随州音”,因为大洪山当年就叫“绿林山”,当然,这个读音还保留在其他地名中,如中朝边境那条著名的河流“鸭绿江”的“绿”,也读“录”。不仅如此,还有很多地方至今仍然跟随州人一样顽固地坚持把“绿”念“录”,如安徽黄梅戏《天仙配》中的唱词“绿水青山带笑颜”中的“绿”,正宗唱腔念“录”,四川重庆一带把羞辱男人的“绿帽子”中的“绿”也仍然读“录”,还有与“录”字有关的那些字,逯、禄、碌、渌、録、箓、琭等等,都念“录”,这充分说明此字自古以来正确的读音就是今天的“随州音”。所以,我很纳闷,为什么会把最常用的“绿”字读成“驴”呢?不符合常理呀,这中间肯定有猫腻。

         古今中外能够改变常用字读音的不是政治家就是音乐家,就以上所列证据,足以证明明清两朝不会改,明朝朱元璋是安徽人,清朝努尔哈赤是辽东半岛人,他俩老家人都始终念“录”,所以,绝对不会在这个字的读音上去瞎折腾。再上溯一下,唐朝皇帝倒是有重大作案嫌疑,特别是那个唐明皇李隆基,既霸道也懂音乐,成天跟杨贵妃在KTV里“卡拉OK”,说不定美人的小嘴偶尔把“绿”唱成了“驴”,他一高兴就拍了板,于是,西北那边的诗人和歌唱家率先把它唱成“驴”了——这只是散咵,千万别当真。


    说起四川重庆一带跟随州一样也把“绿”读“录”,我就有故事可讲了。

         大约三年前,国家关工委在重庆的分支机构派人来随州联系工作,谈完正事,几个随州人在一旁闲聊,两位客人听了一会突然感慨道:“你们随州方言跟咱们重庆方言差不多!”

         当时也就一笑而过,没想那么多,事后也就渐渐淡忘了。直到有一天,跟一位研究训诂学的学者聊天,他说随州方言有鲜明的地域特点,与东西南北四周的方言都不搭界,江汉平原及京山、钟祥是楚音系,枣阳、宜城、信阳是豫音系,广水、安陆受鄂东黄麻等地的方言影响比较大,只有随州方言在湖北独树一帜,但非常接近四川、重庆的方言,让人觉得有点奇怪。

            经他这么一说,我也觉得挺奇怪的,然后就在网上查资料,把随州方言与四川、重庆的方言仔细对照,看看相似度究竟有多高。这一对照果然有惊人的发现,特别是重庆方言,跟咱们随州方言简直是太像了!好多日常用语的DNA图谱几乎一模一样。

    挑几个最常见的例子说说。

            介绍身体部位把膝盖叫“磕膝头”,把踝关节叫“螺丝骨”,把手肘叫“倒拐弯儿”,最雷人的是把臀部叫“坐墩儿”;常见动物名称把青蛙叫“咳蚂”,把跳蚤叫“虼蚤”,把蚯蚓叫“虫鳝”;在日常生活用语中,把鞋子读成“孩子”,把敲门读成“靠门”,把解手读成“改手”;还有一些形容词、副词、歇后语等,都有很多相同的,如把搅局的人说成“搞屎棒”,把给脸色看说成“垮起个脸”,把形容物品很短说成“短杵杵的”,把叮嘱人认真严肃办事说成“好生点儿”……

    总之,两地在使用这些方言时,读音和语义至今仍然高度一致,不能说没有一点因果关系。


        什么关系呢?我琢磨了好长时间,最后从都德的《最后一课》中得到了启发。具体说是这段文字:


             韩麦尔先生已经坐上椅子,像刚才对我说话那样,又柔和又严肃地对我们说:“我的孩子们,这是我最后一次给你们上课了。柏林已经来了命令,阿尔萨斯和洛林的学校只许教德语了。新老师明天就到。今天是你们最后一堂法语课,我希望你们多多用心学习。”


          统治者的语言就是标准语言——原来方言的改变与形成与政权更迭有极大的关系!英国统治印度190年,留下的最大文化遗产就是全民英语,日本殖民朝鲜半岛50年,留下了日常用语“请多关照”。

           按照这个思路去推理,四川方言与随州方言之间也一定会与政治扯上关系。简言之,在中国历史进程中,要么是四川人统治过随州,要么是随州人统治过四川,二者必居其一。

           想到这里,事情真相就有点眉目了。1982年3月,重庆一个纺织厂搞基建的时候意外发现了一座皇帝墓,皇帝的朝服居然完好如新,经考古工作者认定,墓的主人公便是大夏国皇帝明玉珍,这是一位随州土生土长、满口随州方言的随州汉子。

          明玉珍1331年生于随县柳林镇的梅丘,1351年参加了元末的农民起义,在徐寿辉旗下打拼,两年后积战功官至元帅,六年后也就是1357年率数万随州子弟入蜀,成为了今天四川、重庆、贵州等地的军政长官,也就是这片天地的最高统治者。

           1360年起义军内讧,陈友谅杀死了明玉珍的顶头上司徐寿辉自己称帝,明玉珍一怒之下宣布脱离陈友谅,在重庆自立门户,先称陇蜀王,不久便自己当起了大老板,国号大夏,以恢复汉族王朝的统治为号召,纪年天统,成为了大夏国的开国皇帝。

           皇帝是随州人,成天说着随州话,那些从随州带过去的几万弟兄自然也被安排到各地当领导,据《明史》记载,西南那边有三分之一的土地和农庄都分给了入川的随州人,用今天的话来说,起码乡镇长以上的干部都由随州人担任了,其他人要想进步,博得领导的好感,就不得不下苦功夫学说随州话,起码要能听懂领导的讲话啊。


            古今官场上的潜规则都是一致的——领导的手表就是标准时间,领导的方言就是普通话,皇帝指着脚上边的那个部位说“这叫螺丝骨”,谁还敢纠正说那是“踝关节”?除非想找死。

    这个政权虽然存在时间不太长,也就十几年的光景,但在语言方面的影响却是深远的。

            明玉珍的儿子明升向朱元璋投降后,他那一支血脉被礼送到朝鲜养老,但其政权体系却完整地保存了下来,只是把大夏国朝廷改成了省衙门,把皇帝换成了“省长”而已,其他的官员也就改了改名称,过去干嘛还是干嘛。也就是说数万随州人仍然在那里当着领导,传播着随州文化,渐渐教会了当地人说随州话。

            试想,那些随州哥儿们成为了贵族后可是要娶老婆的,最低得娶一个吧,平均生三个孩子,一代下来就有几十万人说随州话,600年的发展中,已经繁衍了几十代。当然,这些人的语言也会受到当地方言的影响,在这个相互同化和异化的过程中,形成了今天的“四川话”。

    这就是今天四川、重庆、贵州等地的方言有点像随州话的根本原因。



    分享到:
    我的新浪博客http://blog.sina.com.cn/szlsmtz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119

    主题

    1万

    回帖

    25万

    积分

    王牌队员

    Rank: 8Rank: 8

    积分
    259221
    发表于 2017-9-14 09:49:56 | 显示全部楼层
    说唱艺术形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19

    主题

    1万

    回帖

    25万

    积分

    王牌队员

    Rank: 8Rank: 8

    积分
    259221
    发表于 2017-9-14 09:50:44 | 显示全部楼层
    很有点通俗经典

    点评

    跟你的水平差不多吧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9-14 09:56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13

    主题

    2万

    回帖

    33万

    积分

    观察员

    Rank: 8Rank: 8

    积分
    330361
     楼主| 发表于 2017-9-14 09:56:38 | 显示全部楼层

    跟你的水平差不多吧
    我的新浪博客http://blog.sina.com.cn/szlsmtz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19

    主题

    1万

    回帖

    25万

    积分

    王牌队员

    Rank: 8Rank: 8

    积分
    259221
    发表于 2017-9-14 12:14:23 | 显示全部楼层
    老市民 发表于 2017-9-14 09:56
    跟你的水平差不多吧

    又在夸我,我会骄傲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5

    主题

    5982

    回帖

    5万

    积分

    白金队员

    Rank: 5Rank: 5

    积分
    52710
    发表于 2017-9-14 14:27:54 | 显示全部楼层
    看过了,说的想七想八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964

    主题

    3万

    回帖

    37万

    积分

    执行干事

    Rank: 8Rank: 8

    积分
    379812
    发表于 2017-9-14 14:47:24 | 显示全部楼层
    随州话就是随州话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246

    主题

    2万

    回帖

    179万

    积分

    执行干事

    Rank: 8Rank: 8

    积分
    1797546
    发表于 2017-9-14 15:26:32 | 显示全部楼层
    一篇值得一读的关于随州方言的网络文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主题

    421

    回帖

    7918

    积分

    五级队员

    女汉子

    Rank: 3Rank: 3

    积分
    7918
    发表于 2017-9-19 15:51:59 | 显示全部楼层
    像那回事样!
    再烦也别忘微笑,再急也注意语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7

    主题

    1447

    回帖

    2万

    积分

    白铜队员

    Rank: 4

    积分
    25072
    发表于 2017-9-20 10:12:10 | 显示全部楼层

    一篇值得一读的关于随州方言的网络文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IOS版APP下载:

    官方微信

    安卓版APP下载:

    官方微信

    随州市志愿服务联合会主办 手机版 小黑屋 szvf.com.cn Inc. 鄂ICP备20007109号-2 Discuz! X3.4 Powered by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快速发帖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