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17-10-29 15:52:49
|
显示全部楼层
三、如何发扬“钉钉子”精神,用脚步“丈量”城市文明
市委书记张国伟同志指出,城市治理要坚持“双修一养”(城市功能修补、生态环境修复、文化滋养)城市治理思路。这种城市治理思路和理念,对于新乡来讲,非常实际,非常务实,非常管用。“创文”工作对象复杂、内容繁多、任务艰巨,需要科学统筹处理好物质与精神、全局与局部、内在与外表、当前与长远、静态与动态、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与次要方面等各种各样的关系。为此,需要我们按照市委书记张国伟同志提出的“双修一养”城市治理思路,发扬“愚公移山”和新乡先进群体精神,使出“庖丁解牛”那种深入探究规律、练就高超技艺的韧劲和招数,去抓好硬化、绿化、净化、亮化和文化。
(一)大力激发创建主体的热情。
“创文”工作是一项全城动员、全民参与、群策群力地改造客观世界与主观世界的重大实践活动,务必牢牢抓住用好创建主体这一重要方面,进一步激发各类各级各个方面创建主体的热情。
党委政府要主导。中国共产党是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在以人民群众为主体的“创文”工作中,各级党委政府起着领导和主导的作用。但是,主导不是包办一切,而是抓好创建资源的优化配置,即路径选准、投入到位、干部选好、机制理顺。各级党委政府要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创建工作理念,要深入群众、依靠群众、发动群众、组织群众、宣传群众、教育群众,做到群策群力谋发展、同心同德搞创建。要沉到基层、深入社区、进区入户,问计于民、问需于民,大力争取社会更为广泛的力量参与文明创建。要通过创建工作,切实解决一些影响城市形象的“老大难”问题,让群众从生产生活、生态环境的改善中体会文明城市创建带来的实惠和“利好”,最大程度地争取广大群众对创建工作的理解和支持。
广大市民要主动。创建文明城市的最大特点,在于其群众性。创建文明城市出发点是为了群众,根基在群众,主体也是群众。群众的广泛参与和支持,是“创文”工作取得成功的力量源泉。我们讲创建文明城市,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建思想,就是这个理。因此,要充分激发广大群众参与文明城市创建工作的热情,让群众唱主角,由群众来评判,把群众需求作为第一信号,把群众满意作为最高标准,切切实实把“创文”工作开展成为更接地气、更连民心的群众性实践活动。如,我市组建了由道德模范、身边好人、志愿者(党员义工)、政协委员、普通市民代表等各行各业代表组成的市民文明巡访团,直接参与“创文”督导工作;市创建文明城市指挥部先后命名了买世蕊等100名文明城市代言人,他们为文明代言、向陋习宣战,有力地推动了创建工作的深入有效开展,也大大提高了“创文”的群众知晓率、支持率、参与率和满意度,实现了全民共商、共创、共享的良性互动。
社会各界要联动。社会各界,如,企业、高校等在文明创建过程中发挥着巨大作用,它们既是城市文明的受益方,更是城市文明的建设者。一方面,创建文明城市助推了新乡经济社会发展,改善了城市基础设施、完善了城市功能、提升了城市品位,为社会各界在新乡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环境,也必将吸引更多实力强、信誉好的企业走进新乡、落户新乡。同时,广泛开展的文明单位、文明校园、文明村镇、文明行业、文明窗口等创建活动,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到社会各界的党建、团建、工建、文化建设、生产经营乃至制度建设之中,树立了文明诚信的城市形象,提升了城市的软实力。另一方面,营商环境的改善,社会各界满意度的提高,也必将为城市建设提供充足的物质基础和发展自信,也必将为城市综合竞争力的提高提供扎实的社会基础,城市发展的良性循环会逐步形成。因此,在文明城市创建过程中,要注重发挥社会各界的重要作用,凝聚社会各界的力量,为新乡城市发展注入强大动力,开创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双赢”的良好局面。
(二)高姿态高标准抓好创建任务落实。
中央文明委对文明城市创建设计了一套指标体系,简称“12-90-188”体系,即12项一级指标、90项二级指标、188项三级指标。我理解的城市创建工作可以概括为八个字,即规划、建设、管理、文化。新乡市城市规划科学、大气、简约,但是在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方面任务较重,城市治理任务艰巨,城市文化品位仍需提高。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而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就包含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之中。加快由城市管理到城市治理的转变,不能单单依靠党委政府的力量,需要社会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社会各阶层、社会各界人士都是城市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要依靠广大群众、社会各界,依靠党委政府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共同参与城市治理。只有这样,城市文明程度才能体现好,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的成果才能巩固好。同时,城市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创建的重点内容也不一样。当前,要按照全省百城建设提质工程的总体要求,依据城市功能修补、生态环境修复、文化滋养即“双修一养”的城市治理思路,全市上下共同努力,助推文明城市创建向纵深推进。同时,还需着力增强城市文化内涵,提升市民的精、气、神,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始终作为创建文明城市的灵魂工程,从细处着眼、小处入手、实处用力,使之走进百姓生活、融入城市血脉。要紧扣创建体系,坚持积极主动工作不动摇,坚持特色创建不动摇,探索和建设“原始”创建元素,高姿态高标准地抓好各项创建任务的落实。
(三)全面掌握创建工作的方法论。
创建工作的方法论,就是要解决如何“过河”的桥和船的问题。桥和船解决了,方法对了,将事半功倍。具体到“创文”工作,要重点抓好以下四个方面。
科学搞谋划。文明城市创建工作既是一项系统工程,更是一项长期工程。要按照市委、市政府下达的创建目标与任务,按照任务期限,保质保量完成各项工作。在创建的具体过程中,要处理好当前与长远的关系,把当前与长远结合起来,把近期发展目标与长远发展战略统一起来。既要做好眼前工作,更要树立长远目标,做好总体谋划,提出具体推进路径。
精准治“顽疾”。目前,制约“创文”工作的“顽疾”主要有占道(店外)经营、车辆乱停乱放、摊贩区规范管理、闯红灯难以根治等“顽疾”。因此,要对照创建标准,对照点位标准,对照点位为了人、服务人的要求标准,坚持“点线面”一体化,坚持“上中下”一眼净,查找创建工作的差距和不足,制订具体的创建方案,明确创建任务分工,建好创建工作台账,切实将创建工作的重点、难点问题抓实、抓细,常抓长抓,抓常抓长。
善于“弹钢琴”。“创文”工作涵盖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党建等方方面面,涉及各个领域、各个层面,需要教育、公安、环保、住建、交通、文化、卫生计生、新闻出版广电、安监、食药监等与创建文明城市工作关系密切的部门发挥各自优势。这就需要参与创建工作的同志在创建实际工作中学会“弹钢琴”,坚持以“市委市政府主导、指挥部推动、部门联动、市民主动”的大创建格局不动摇,全市上下“一盘棋”,万众一心、众志成城,最大程度地凝聚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强大合力。
坚持创新开放包容理念。新乡之新,在于常新。新乡独特的历史文化、先进群体精神、开放包容意识、综合交通优势、产业集约集群等优势,造就了新乡创新、开放、包容的特性。在文明城市创建工作中,要秉持创新、开放、包容的理念,善于创新思路、创新体制机制、创新方式方法;用开放的胸怀,学习外地的好经验好做法,兼收并蓄;用包容去调动方方面面的积极性,用包容激发各方活力,用包容接纳社会各阶层和谐共处,不断探索文明城市建设新路径,不断完善创建工作的领导决策机制、组织运行机制和发展保障机制,建立健全城市管理监督机制,着力提升市民文明素质,着力提升城市文明程度,着力提升城市文化品位,着力提升群众生活质量,逐步解决制约城市发展的一系列“老大难”问题。
(四)大力弘扬文明创建精神。
我理解新乡市文明城市创建精神的主要内容是“钉钉子”精神。在坚持“钉钉子”精神的前提下,再用脚步一步一步“丈量”城市文明。
弘扬文明创建精神,就要将文明城市这一抽象概念转化为市民可感受、可触摸、可分享的文明成果。文明城市创建成果主要体现在“五化”,即硬化、绿化、净化、亮化和文化。要将“五化”这一文明城市的抽象概念转化为市民可直观、可感受、可触摸、可分享的文明成果。文明城市创建改变的不仅是城市的“面子”,更是城市的“里子”;改善的不仅是群众的生活环境,更是广大市民文明素养的养成。要通过弘扬文明创建精神,抓创建成果的巩固和提升,不断改善城市基础设施、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位,不断提高人民群众对这座城市的认同感、幸福感和归属感。
弘扬文明创建精神,就要盯住任务不放、盯住目标不放、盯住问题不放。要做到抓铁有痕、踏石留印,做到一分部署、九分落实。要用小锤一锤一锤地敲,用脚步一步一步地量,从而“雕刻”“绣出”城市文明。如,要紧盯以水润城、以绿荫城、以文化城等建设,解决好城市规划、城市设施、城市历史文脉、城市风貌、城市交通等问题。要善始善终、善做善成,切忌畏首畏尾、虎头蛇尾,要以强有力的执行力和务实重干的工作作风,让人民群众不断感受到文明城市创建带来的实实在在的成效和变化。
弘扬文明创建精神,就要把文明创建精神贯穿、结合、融入到先进群体精神之中。以史来贺、吴金印、刘志华等基层干部为主而孕育形成的干部先进群体精神,是新乡的宝贵精神财富,也是新乡乃至河南重要的精神坐标之一,更是我们不忘初心、继续前进的精神动力和力量源泉。同时,以裴春亮、李江福、买世蕊等全国道德模范、全国诚信人物、中国身边好人等普通群众积淀形成的群众先进群体精神,也是新乡的宝贵精神财富,也是新乡乃至河南重要的精神坐标之一,更是新时期建设道德之城、好人之城、志愿服务之城、诚信之城的重要元素和支撑力量。新乡砥砺前行15年而形成的文明创建精神,是对新乡先进群体精神的继承和发扬,是新乡先进群体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对牧野文化等地方区域文化的吸收和传承,更是我们建立健全文明创建长效机制的精神内核和关键所在。(中共新乡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 丁同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