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传播文明,引领风尚,关注随州文明建设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历史长河滚滚流淌,人类文明的新衰在地球诞生的几十亿年中不断更迭,光明与黑暗,创造与毁灭,一幕幕上演。大势将至,不可逆转,轮回之中,难以逃脱……尽管如此,但毋庸置疑的是,古今中外,幸福生活一直都是人类亘古不变的追求。收眼于当今社会,在这个物质文明极度丰富,互联网信息技术应用与智能服务的大爆炸时代,科学技术在人类生活中已扮演愈发重要的角色,党和国家领导人着眼于人类未来的幸福生活和国际地位的提升,将建设世界科技强国视为复兴之路上不可或缺的发展战略。
由此可见,如何开展基层科普工作,扎实推进科普工作常态化长效化至关重要。
引导群众理性思考,树立正确的科学价值观。科学技术离不开发明创造,而发明创造不是最终目的,它只是让人类的智慧服务于人类自身,乃至服务于自然万物,让人类活动与大自然变得和谐美好的一种手段,切不可让科学技术变为一种盲目的信仰。对受用者而言,如果对科学技术不加以了解,盲目信奉,甚至肆意利用,这种迷惑而信,可否称其为迷信?尤其是碰上物欲横流,社会缺乏理性思考,人们惯于随波逐流的年代。将势必导致,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同时人类自身的本能却逐渐丧失的局面。比如,手机、电脑等设备对人类视力等健康状况的影响;及这些设备所释放的磁场对人类大脑的影响。电子设备占据人类日常生活的大量精力,尤其对于青少年儿童,使其丧失了活动肢体、体验劳动、与大自然亲近的宝贵机会。又比如,曾经多项调查表明,成年人若出门不带手机,将会产生丧失生活本能等不良心理状况……因此,善于引导人们理性面对科学技术,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极其重要。
科学技术的更新,应及时公布,甚至勇于纠错。万物常新,一切都在变化当中,科学技术也不例外,百年前某些轰动一时的发明创造对如今而言可能已被贴上“落后”的标签,有落后就有对比,一方面说明科技让生活更美好,另一方面说明当时发明本身所存在的缺陷——无非是对人类或自然产生的不良影响。比如“抗生素”的发展史。它在20世纪70年代在国外被视为“药到病除”、“起死回生”的神药,医学科学家甚至预言:人类将完全消灭对其有害的病原菌,它们将从人类居住的地球上消失。殊不知人类对目前所知关于病菌的一切,可能只是冰山一角。然而,最终发现原来“神药”本身也会害人,10年数据表明,我国近2000万听力残疾者中,近80%的致聋原因是由抗生素导致;当人类用抗生素治疗感染时,体内正常菌群同样会被杀灭或抑制;“菌群失调症”——本想用抗生素杀灭致病菌,结果反遭受更厉害的细菌感染……因此,抗生素在国外早已受到严格的监管与控制。但在全国范围内,由于这些科学新常识信息未能及时推广,老百姓仍然不明所以的被动接受着抗生素的伤害。因此,科学技术的更新及时有效推广对减少人类甚至地球不可挽回的损失至关重要。
今年全国科普日活动主题是“创新驱动发展,科学破除愚昧”。扎实推进科普工作常态化长效化,勿要让科学沦为愚昧的代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