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文明,引领风尚,关注随州文明建设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游子回家,最美家乡的腊肉味 有一篇多年的网络微博,读来甚是新鲜,于是拣来,把题目做个修改。 随州游子都有回家过年的愿望,他们有一句口头禅:“有钱没钱,都要回家”。家住曾都何店的孙先生在外地打工。他通过QQ对记者说出了自己的感受:不管有钱没钱 他都要回家,因为家里有年迈的父母。陈先生大概很有些文字功底,他的文字很是优美。他在QQ里这样写道:“在外漂泊,无论多么艰辛,家永远是游子心中的向往和羁绊,也永远是入梦最多的画面。家对每个人都有着强大的吸引力,因为家里有白发的父母,温柔的妻子,娇憨的幼儿和淳朴的乡亲。特别是,父母的年纪已经一大把了,他们已经没有多少时间可以等待。所以,有钱没钱,都要回家,父母永远不会看重你的口袋。”陈先生充满深情的表述代表了所有游子的心愿。属于打工一族的姚先生也是如此。他说:过年一定回家,不管行囊是否饱满,归途多么艰难,也不管火车或汽车多么拥挤,一定要尽力回到家乡,因为家乡的父母娇儿在依门而望。因为,他乡没有泡泡青,没有空气中弥漫的腊肉味,没有糯米舂的糍粑香。 话虽如此,更多在外务工的随州人在能否回家过年与工作岗位的续存发生冲突时,理性地选择了为保住工作岗位而留下来。因为,有些岗位越是过年过节的时候走不开,而这些岗位又是好不容易才争取到的。 据记者了解,随州的在外务工人员,虽然大多有回家过年的愿望,但并不是所有的务工人员都可以实现自己的愿望。有的是因为口袋并不“暖和”,所以他们没有做回家过年的安排。比如家住随县某镇的正君就说:“我口袋里没钱,不打算回家过。”正君嘴上虽然如此,但据他透露,他内心里冲满了回家的渴望,因为那泡泡青,那腊肉味,那熟悉的田园风光,还有期盼着自己的父母。 李先生是一个不大不小的老板,在南方拥有一家属于自己的公司,刚从外地回来。他感慨地对记者说:走得再远,家永远是走不出的港湾,在外千里,故乡永远都是心头无尽的牵挂。不过牵挂是牵挂,公司过年还有一大堆事情没有处理完,所以他决定在南方按随州的风俗过好龙年。 也有一些人似乎是因一票难求而不能回家。市民周女士说:“我侄女17岁技校毕业就出去打工,一去三年后才回家。第一年是口袋没钱,不能回家,第二年和第三年是因为买不到火车票而不能回家,一直到三年后的春天才回家。”这个故事听了让人很是感慨,一个女孩子,十几岁出门,回家时已经20出头了,在外面经受了多少磨难,其中的艰辛可想而知。女儿去年回家时,她母亲抱着她的头哭了,不过这小姑娘却异常冷静,说:“老娘,你应该高兴才是,我这几年在外面已经学会了如何过日子。”元月1日这小姑娘又打电话求她母亲,今年过年,不准备回家了。“不过,不要忘了给我寄点香肠。家乡的土香肠太好吃了。” 有一位吴先生对记者说他也是三年都没有回家了。他是这样说的:“我在南方开出租车,因为每到节假日,出租车的生意就会异常火爆,出门在外嘛,自然是想赚点钱回去啊。每到过年就想,今年好好赚点钱,明年再回家吧。因为家中的老婆下岗,孩子上初中,还等着钱过生活和交学费呢。还有,孩子的学习成绩不错,还得攒点钱,将来好供孩子上大学。就这样,我已经三年都没有回家了。前几天,我实在忍不住想回家看看,就趁元旦前生意相对差一点跑回来了。回到家,我每个兄弟姐妹家里玩一天,我实在太想念他们了。我明天又得走了,年是不能在家过了,很遗憾。”难怪有人说“父爱如山”,有多少这样的父亲为了孩子而孤身在外拼搏啊,我们要对普天下为儿女在外辛苦拼搏的父亲致以真诚的敬意。 随州人一向注重过年,但随州人近年对于“年”的观念确实在悄然发生着改变。随州人已经不像过去一样,每到过年的时候买上一大堆的年货,人们更注重的是平常的“过日子”。再就是因为工作节奏的加快以及工作岗位性质的因素。随州人现在大多数在他乡工作,过年就那么几天假,而每年过年的时候,买票很是困难,来去再耽误几天时间,回来一趟也待不了几天,所以选择干脆不回家。有的则因为工作性质的原因,过年不能回家。更多的是因为随州人已经开始注重平常的生活质量,而不是像过去,只有在过年或过节的时候才会有好东西吃,好衣服穿。所有这些使随州人对于“年”的观念发生了悄然变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