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15-1-21 10:23:25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梦中的绿洲 于 2015-1-21 10:52 编辑
三、2015年重点工作
围绕今年目标任务,必须以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一)以更强支撑谱写转型跨越新蓝图。强化全域视野和战略思维,科学规划今后五年的发展。坚定不移扩投资,持续用力上项目,力争今年固定资产投资突破1000亿元。
坚持应急与谋远结合,科学编制规划。准确把握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趋势,充分衔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各项目标,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因地制宜,科学编制“十三五”规划。突出抓好“十三五”项目库建设,力争入库项目总规模达到1.5万亿元;加强策划包装、沟通对接,力争有更多的重大项目进入国家和省规划安排。出台我市参与汉江生态经济带、新型城镇化建设实施方案,修订完善重点产业发展、商业网点布局等规划。注重提高县乡规划的可操作性,探索推进县市“多规合一”,一张蓝图干到底。
坚持建设与储备并重,扩大项目投资。开展项目建设竞进年、项目储备提质年、社会投资促进年三个“主题年”活动。全力抓好在建重大项目,确保麻竹高速浪河互通及大洪山、长岗连接线建成通车,力争东风车轮新工厂和航天双龙新能源汽车等项目竣工投产,加快生态产业新城“一河两岸”综合整治和神农大道建设,推进和促成鄂北水资源配置工程、武西客运专线、华能随州燃煤电厂、青岛啤酒搬迁扩能、编钟大道延伸至何店段等项目尽早开工。在抓好续建和新开工项目的同时,及早谋划下一年的项目储备,确保接续推进。充分调动社会投资积极性,继续推出一批吸引社会资本参与的项目,积极推广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促进投资便利化。健全领导包保、“一项一策”、现场观摩、督办通报等工作机制,加强要素协调保障,完善“一表制”收费制度,以最大的力度确保项目建设取得实效。
坚持数量与质量兼顾,抓好招商引资。把招商引资作为扩投资、稳增长的有效支撑,强化目标考核,抓好专班招商、驻点招商、网络招商、委托招商和以商引商,围绕产业链完善配套,积极引进更多的战略投资者。更加注重精选招商项目,切实提高招商引资质效,力争引进亿元以上项目40个以上,实际利用内联资金235亿元以上,利用外资1.1亿美元以上。积极抓好争资立项,争取无偿资金增长10%以上。
(二)以更优结构增强特色经济新优势。注重运用市场的力量,培育壮大特色产业,促进新常态下经济发展提质增效。
立足集群发展,壮大支柱产业,做大做强特色工业。以建设“中国专汽之都”、“中国风机名城”和争创国家新能源示范城市为重点,狠抓七项关键举措,加快做大工业总量,调优工业结构。狠抓传统产业升级,推动汽车机械、农产品加工、医药化工、冶金建材等产业转型发展。突出抓好专汽行业集中整顿,促进行业自律,继续推行“五统一”管理模式,支持曾都区湖北专用汽车产业园建设,办好2015中国(随州)专汽产业发展国际论坛,争创国家级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狠抓新型产业壮大,扶持发展电子信息、战略性新兴产业,力争界山等3个风电场并网发电,推动马鞍山光伏电站竣工投产,力争全市光伏发电装机容量达到200兆瓦。狠抓混合所有制经济,深化与央企省企对接合作,积极推进湖北三环与全力公司、中节能与金峰肥业等企业重组,承接健民集团项目向随州转移,力争新增混合所有制企业5家以上、投资20亿元以上。狠抓县域工业发展,加快构建以随县农产品加工、广水风机、曾都铸造和专用汽车等为支柱的县域工业体系,促进县域经济特色化、集群化发展。支持高新区“四园两区”建设,做大做优发展平台,培育高新技术产业,确保创建国家高新区一举成功。狠抓创新驱动战略,组建专汽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加强科技孵化器、专汽研究院创新能力建设,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力争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突破10%,新增中国驰名和省著名商标6件以上、湖北名牌产品5个以上。狠抓市场主体培育,实施重点企业培育、中小企业成长行动方案,力争新增亿元以上企业20家、规模企业60家,培育小微企业1600户,新登记市场主体2万户以上。狠抓企业家队伍建设,坚持“产业第一、企业家老大”的服务理念,培育重商文化,开办“随州企业家市场大学”,全面提升企业家思想境界和经营能力。
立足农民增收,建好特色板块,做精做深优质农业。以壮大粮食、食用菌、蔬菜、养殖、林果、农产品加工等特色板块为重点,积极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加快政策、资本、项目、科技融合,推进农业现代化进程。大力优化农业产出结构,以发展绿色、特色、品牌农产品为主攻方向,坚持稳粮增收、提高综合效益,推广节水作物和节水模式,确保粮食增产2.5万吨。进一步扩大畜禽、食用菌、木本油料、蔬菜、应时鲜果等特色基地规模。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化,加快建立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和农产品流通体系,引导农村土地流转,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提高农业生产集约化程度。鼓励发展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推动农产品电商、物流、冷链等对接直销。突破性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重点扶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力争新增省级以上龙头企业2家。加强低丘岗地资源开发利用,探索循环农业、观光农业发展新模式,多途径增加农民收入。加强农产品质量监管,推进“餐桌污染”治理,保障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大力推进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高标准改造基本农田10万亩,建成通村公路350公里。实施中小河流治理、水生态修复等重点水利工程,力争全市水库“全脱险”。
立足拉动消费,加强旅游营销,做活做优现代服务业。以办好乙未年寻根节和第25届中国(随州)兰花博览会为契机,以争创湖北省文化旅游产业发展试验区和鄂北交通物流中心为重点,加快发展文化旅游等第三产业,力争服务业增加值增长10%以上。大力推进炎帝故里文化旅游区创建5A级景区,全面提升软硬件设施,力争年内通过验收。启动大洪山5A级景区创建工作,支持抱朴谷隐修主题公园、昱辰观光农业示范园、桃源村、三潭等景区创4A。整合旅游促销资金、平台和渠道,开发利用新媒体,探索发展智慧旅游,创作一批影视宣传作品,全方位推介炎帝故里、编钟之乡、佛教名山、千年银杏谷、西游神话世界等文化旅游品牌。实施游客满意度提升工程,力争全年接待游客1700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达到105亿元。优先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推进电子商务区域总部和营运中心、大宗农产品交易市场建设,加强网络交易市场和快递行业监管。落实物流业发展中长期规划,加快随州综合物流园等重大物流项目建设,完善客货运站场布局。积极发展生活性服务业,扶持壮大限上商贸企业,引导房地产业健康、规范发展,促进智能家电、文化创意等新型消费,进一步扩大医疗健康、家政服务、法律咨询等消费需求,促进居民消费更加个性化、多样化。
(三)以更美环境彰显神韵随州新魅力。全面启动全国文明城市、卫生城市、环保模范城市、生态园林城市、双拥模范城新一轮“五城同创”,加快新型城镇化进程。
高标准推进城市建设。坚持以人为本,按照城乡统筹、产城融合的思路,启动编制城乡总体规划,做好重点区域、重点地段的控详规编制工作。做大做强政府融资平台,积极探索资本市场融资,多渠道筹措资金73亿元,实施53项重大工程,加快新老城区互通互融。在新区建设上,依托路网、拓宽框架,建成东外环公路和城南中环线,启动南外环公路建设,推进中国编钟音乐之都、城市公共活动综合体建设,进一步拓宽城市发展空间。在旧城改造上,全面推进功能配套、提档升级,加快东护城河治理,启动交通大道明珠路至汉东路两侧环境综合整治,改造城市棚户区,新建美食文化街,维修老城区桥梁、排水设施,实施地下管网普查,加快智慧城市建设,不断推进旧城焕新彩。
全方位提高城镇品位。加强城市规范化、科学化管理。加快完善“五城同创”必备要件,对标整改薄弱环节,不断放大创建边际效应。全面推行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管理,严格规划执法,坚决遏制违法违规建设行为。加快推进环卫作业、园林管护市场化,进一步规范小区物业管理。支持随县拓展东区、改造老城,支持广水市新区建设和应广两城改造,支持曾都区城乡一体化发展,支持高新区打造生态产业新城。
多层次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着眼让随州地更绿,实施“绿满随州”行动,完成造林绿化28万亩,新建5个万亩特色林产业示范基地,新增城市绿地面积60万平方米。着眼让随州水更清,大力推进城乡饮用水源地整治,全面封堵白云湖排污口,加大规模化畜禽养殖污染治理力度,加强城镇污水、垃圾处理设施建设和运行管理。着眼让随州空气更清新,持续开展空气质量改善、城市噪音污染防治、黄标车和老旧车淘汰等专项行动,推进环保产业园建设,确保全面实现“十二五”减排目标。着眼让随州乡村更美丽,推进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全覆盖,加快美丽乡村示范片建设,继续抓好全国重点镇、省市级重点中心镇和特色镇建设,建成一批省级以上生态村镇和宜居村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