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文明,引领风尚,关注随州文明建设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围绕文明创建 严格交通执法 ——访随州交警支队支队长王道田 开阔的城市空间、优美的环境、畅通的交通环境是文明城市的三大主要要素,城市交通文明作为纳入创建文明城市的整体范围之一,关乎到这个城市的文明程度,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严格交通执法,为城市的文明创建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成为交警部门助力文明创建的一个风向标。如何围绕争创全国文明城市的总体目标管好交通,体现随州交警在城市文明创建中的地位和意义?随州交警支队支队长王道田日前接受了记者的专访。 人人需要交通文明 交通需要人人文明 随州的城市交通,随着越来越多的车辆变得越来越堵,上班堵、下班堵,平时也堵。据了解,2014年随州车辆增速达到22%,小车增速达到27%。2013年,我市汽车总量9.9万辆,按此增速,预计到2020年,随州车辆保有量将达到40万辆。随州车辆呈双两位数井喷式增长,城市道路和管理面临着矛盾,由过去的混乱变成拥堵,这也考验着随州交通运行能力和随州交警的智慧。 交通作为城市的大通道,是目前社会上最复杂的交通道路,直接影响到城市的交通文明,因为车辆过多,道路容纳受限、停车位严重不足,加上道路拥堵,这样百姓方便出行会出现一系列的问题,由此带来的是交通畅通在城市发展中的重要地位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因为交通文明在整个文明城市创建中显得尤为重要,特别是路口交通出现的占道抢行等已经纳入我们的重要管理范围。如何做到运行安全、通行高效、功能齐全,这不但考验着政府规划的合理性、协调组织的科学性,也考验着交警的指挥疏导能力。 文明交通,不仅仅局限于规划和管理,还在于市民的行车文明,随意停车、调头、变道、乱串、不按规定行驶等已经成为随州市民行车的一种习惯,路堵、心堵,这种不文明的行车习惯是阻碍随州道路畅通的一大顽疾,这些顽疾不根除,随州的交通要想达到真正意义上的畅通,这将是一个艰难而又长远的过程。因此,保证畅通有序,市民的交通文明意识和整体素质还有待于提高,只有群策群力,共同参与,文明开车,文明走路,我们的文明交通才能文明。 整治酒驾醉驾 让市民养成一个习惯 酒驾醉驾,不但容易造成交通事故频发,甚至让人深恶痛绝。但总有那么一下人,他们为了一些所谓的“感情,”或者习惯于小酌小饮,自我感觉良好,却忽视了酒后上路存在的道路安全隐患,因而导致各种因饮酒发生的道路交通事故频发,严重威胁着市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和道路交通安全。 在整治酒驾醉驾方面,随州交警功不可没,在甚至比武汉市管理还要严的情况下,对酒驾醉驾起到了震慑作用,因酒驾醉驾导致的交通事故逐年下降,2014年在查处醉驾方面,仅此一项交通事故死亡率就下降14.7%,,因此,查处醉驾,在保护公共安全方面起到了显著的作用,首先保护了驾驶员自身的身体健康,过量饮酒会导致饮酒本人的身体有所损害,这是众人皆知的;其次是保护了家属的幸福,戒除掉饮酒的坏习惯,开车出行自己放心、家人放心、同车的人也放心;其三是保护了社会的公共安全。 同时,查处酒驾醉驾对交警也是一个严峻的考验,风险也大。鉴于警力不足,设备设施不是很完备等,在这种情况下面对酒驾醉驾人员,各种风险随时都有可能发生,如不听劝阻威胁执法人员、醉驾人员为了躲避追责驾车逃避、有的弃车后不辨方向地狂奔等等,不管是我们的交警还是驾乘人员都带来极大的安全风险。当然还有社会公共资源和社会成本等一系列的问题。 要想让市民自觉避开酒驾醉驾,并形成一个良好的习惯,这还需要一个很长的过程,这主要归咎于市民的交通安全意识不足,抱有侥幸心理。针对这种情况,我们还需要进一步搞好宣传教育,广泛宣传酒后驾车对家庭房和社会带来的危害性,社会上要形成一种良好的氛围,如杜绝(劝)司机喝酒等等,不要把我们中国传统的酒文化强加在司机身上,这样不但起不到弘扬中华的酒文化,反而会因此给社会带来更多的安全隐患。 自律是我们平时工作、学习和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很多事实都能说明这个道理,比如买票要排队,否则任何事情都毫无秩序可言。而我们作为一名驾车的司机,处在交通安全的最前沿,更是有数不清的法律法规来要求和约束我们,告诉我们该怎么做不该怎么做。但是,如果我们总在一种被要求的环境下是很难得到彻底改变的,所以我们应该学会自己约束自己,自己要求自己,变被动为主动,自觉地遵守法律法规,拿它来约束自己的一言一行。毕达哥拉斯说:不能约束自己的人不能称他为自由的人。希望我们的驾驶人员用自律的行动创造一种井然的秩序来为我们的交通打造一个安全的氛围。 摩托车整治 建立长效机制常抓不懈 从2014年3月1日起,随州市政府在全市范围内集中开展创新摩托车(电动车)交通安全管理机制专项行动,集中整治摩托车违法问题,此整治活动将持续两年时间。
近年来,摩托车(电动车)成为随州第一大车辆种类,保有量达78.7万辆,是汽车的8倍之多。由于大多数摩托车(电动车)无牌、无证、无保险,造成事故查处难、赔偿难、维稳难,为此市政府决定开展摩托车、电动车专项整治。与此同时,交警部门还联合住建部门完善道路功能,对随州城区汉东路、沿河大道、清河路、交通大道等内循环线进行摩托车(电动车)专用车道规划和改造。在汉东路和清河路建设一条“摩托车(电动车)规范停车示范街”,建立摩托车停放专用设施和泊位,强化摩托车的停放管理,取得较好的效果,截至目前,全市已为12.8万台摩托车办理各种牌证,仅占全市应办理牌证摩托车的16%,2015年,随州交警将加大摩托车治理工作,全年力争办证数量达到15万台,并在20415年春节后将启动电动车(免费)办牌工作。 2014年以来,随州交管部门为了全面加强我市摩托车管理,有效预防道路交通事故,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他们通过散发传单、媒体通告、广泛发放和张贴《摩托车(电动车)车主依法行车明白卡》和施行“断粮行动”、深入到乡镇(村)、企业为摩托车主提供办证服务,以及在城区几条主干道开辟了摩托车专用车道,为摩托车通行提供了方便等多项措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并掀起摩托车集中办牌办证高潮,到2014年底,全市共有12.8万台摩托车按照规定办理了牌证。摩托车牌证的办理,随城交通状况因此得到改善,与摩托车相关的交通事故随之下降,全年因此而发生的交通事故与往年相比,下降了17个百分点。但是,不难看出,目前我市仍有大量摩托车没有办理牌照,下一步,交警部门将加大力度,实行禁行禁运、拖离等多项措施强化摩托车办牌办证工作的顺利进行,力争达到每台摩托车“行车有号牌、上路有保险、进城有专道、停车有专位”。 强化城市交通管理 从无序到有序 随州城市交通管理的无序一直受到市民的诟病。多部门管理的现实在一定程度上给随州交通带来了体制上不协同的困扰。再加上其他制约因素,导致随州交通迄今仍呈现出“无序”的状态。交通拥堵已经成为现代城市的一大痼疾。 近年来,随州市城市道路建设得到了快速发展,随着外环线的逐步开通和青年路大桥的开通,为随州交通缓解起了非常大的作用,但随着随州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和一些大中发达城市一样,城市部分道路“拥堵”现象仍然是一道难解的题目,面对我市的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城市交通压力越来越大,因此,积极提前采取相应措施,加大城市交通“治堵”力度,确保城市畅通,共建美好和谐社会成为我们的关键。 据了解,全国每万人拥有7.56个公交座位,随州市虽然采取一些措施,发展公共交通等,但无论在投入上和采取的手段上还必须进一步加大投入,如尽快开通社区巴士,采取激励措施和优惠政策,倡导公交优先,鼓励社会力量投资、经营公共交通项目等。交通“拥堵”现象突出反映在“行车难”和“停车难”的问题上,因此,在城市规划中要做好停车位的规划和建设,正确处理好动静态交通空间的协调关系,道路规划要做到力求科学、合理,才能有利于通畅。同时,在规划中要强调前瞻性和合理性。从而减少人们出行需求,减少交通流量,加大老城区的停车场建设和改造。按照前面所说的增长速度,必将使城市交通增加压力,因此,应根据随州市城市发展规模、道路状况,对购置车辆有所适当限制,必要时,对拥堵严重的路段、区域实行限时通行,尽量减少车辆的出行从而自动减少车辆运行,减少尾气的排放,优化环境等。 城市交通治理,需要公民的支持和参与,而不良的出行习惯加剧了拥堵程度,因此,要进一步提高驾驶人员和行人的遵守交通规则基本规范教育,普及交通法则教育;同时,要大力倡导低碳生活,采取优惠和激励措施,提倡市民乘公交出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