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论坛
  • 官方微信
    微信公众号 添加方式:
    1:搜索微信号(888888
    2:扫描左侧二维码
  • 手机访问
  • 随州市新时代文明实践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1438|回复: 3

    神农故里绿之歌

    [复制链接]

    572

    主题

    630

    回帖

    2万

    积分

    白铜队员

    Rank: 4

    积分
    25022
    发表于 2014-9-26 07:51:0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传播文明,引领风尚,关注随州文明建设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随州,神农故里、编钟之乡,孕育了灿烂的农耕文明和深厚的礼乐文化。“先祖给我们留下了这片美丽的土地和天人合一的朴素思想,我们一定要保护好、继承好、发展好。”随州市委书记刘晓鸣在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动员大会上满怀深情地说。近年来,该市以“神农故里,森林随州”为主题,气势磅礴、浓抹重彩地加强生态文明建设。2011年底荣膺湖北省森林城市称号,去年4月获全国绿化模范城市称号。

      在去年《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中,随州荣登全国城市生态竞争力指数排名榜第四。今年9月她又摘取了生态文明建设最高桂冠—“国家森林城市”称号。

      生态立市 建设全新随州

      金秋时节,徜徉在2公里长的白云湖绿化带下,置身于乔木、灌木和花草垒起的“立交林”中,但见水清岸绿,天空一尘不染,滨水高楼大厦映照其中,美景赏心悦目,让人流连忘返。

      这个昔日长满芦苇的荒滩,已成为市民休闲观光的乐园。这一精心打造的“一河两岸”风光带,最近获得“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

      这是随州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的一个范例。

      2006年环白云湖一河两岸绿化风光带开始建设,2007年,位于市中心占地17万平方米的神农公园对广大市民开放,2009年,随城山城市森林公园开建,2010年,文化公园动工……

      2011年,该市发出强劲号召,再用三年时间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国家森林城市,不仅是一个城市的品牌和名片,而且是对一个区域生活环境、生产环境和生态环境的综合评价。”刘晓鸣说。市里成立“创森”领导小组,市委书记任第一组长,市长任组长,其它常委任副组长,25个市直部门、5个县主要负责人为成员。

      随城山位于城区中心位置,为建造一个健康的“绿肺”,随城山森林公园应运而生。市林业局对其进行了合理规划与改造,逐步加大景观绿化,提档升级。目前林相改造工程已经完成,林分从单一的绿色针叶林向多彩的景观阔叶林转变,实现了森林色彩化,生物多样性逐渐丰富,各种珍稀野鸟成群结队而来。公园各项基础设施建设正在推进,有望成为华中地区最大的城市森林公园。

      主城区全方位实施立体绿化、房顶绿化和垂直绿化,结合旧城改造,建设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和地质公园,以及生态文明教育基地。 在纵横交错的河川上,在四通八达的公路、铁路沿线,一排排、一列列白杨树随之伸向远方。

      三年来随州直接投入森林城市建设资金48亿元,以城镇绿化为点,以路网、水网、田网为线,以桐柏山、大洪山、中华山绿化屏障为面,重点实施城市森林建设工程、城市生态保护圈建设工程、绿色家园建设工程等十大主体工程,该市宜居宜旅宜业的城市发展环境和全市生态环境进一步优化。

      如今的随州,已经形成了以城乡一体为统筹、以市域河流为主轴、以山体为屏障、以历史文化为特色,“山、水、绿、文”四脉合一的绿化网络。森林覆盖率达到51.52%,市民出门500米即可步入休闲绿地。古老的随州焕发出灵动秀美、生机盎然的风采。

      护绿增绿 打造秀美山川

      “ 绿树村边合,青山廓外斜。”来到随州,无论是城区郊区,无论是农村原野,都是苍翠欲滴,满目皆绿。

      随州地处鄂豫两省交会地带,大洪市脉、中华山脉、桐柏山脉形成了其独特的气候环境,土地肥沃,气候温和,更适宜花草树木生长,炎帝神农氏在此“植五谷,尝百草”,我国农耕文明发源于此,绝非偶然。

      绿色作为当地最大的禀赋资源,一定要好好呵护,实现可持续发展。“封山封死封三年”。2012年9月18日,随州出台政府令,决定从当年10月15日起,封山育林,期限三年。在全市辖区这样做,我省还是首次。

      伴随这一政策的是开展林地占用、木材采伐、割松脂专项清理整顿和“楚天绿剑”、“楚天剑兰”等专项行动。

      全市森林采伐限额为33万立方米,而实际批准的额度仅为省核定的1/3,838万亩山场得到了休养生息,自然复苏。“像保护文物一样保护生态”。大洪山林场场长李成武,这个“林二代”二十年如一日,带领林场干部职工守护着7.7万亩山林,被人社部、国家林业局授予劳动模范称号。

      该市古树名木众多,林业部门调查摸底,对1.8万株名贵古树一一登记造册,落实管护责任。同时建设银杏、兰花种类自然保护区(小区)、地质公园13处,建立了30处生态文化教育基地、林业科普基地和野生动植物保护科普基地,免费对市民开放。

      着眼于青山长绿,更着眼于荒山披绿。去年年初,市委、市政府又开始了城乡绿化三年攻坚行动,提出在2015年之前消灭60万亩宜林荒山荒地,使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51.5%。

      该市绿化委下通知,要求全市党员干部带头建百亩义务植树基地。市县区及直属单位要建立不少于100亩的义务植树基地,每个党员干部义务植树不少于20株,每个适龄公民不少于10株。组织部、机关工委和林业局检查验收,一年一通报,三年算总账。

      种树的事关系着每个人的生活环境和生活品质,各单位不用督促,绝大多数完成得极为出色。

      与此同时,市创森领导小组发布《致市民的一封信》,号召大家积极行动起来,争做绿色建设者、绿色保卫者和绿色传播者。“随州一片绿,有我一份力”成为大家共同的心声。全民参与,风生水响。据统计,去年该市完成植树造林20多万亩,同时飞播造林2.5万亩。

      家有梧桐树,引来凤凰栖。良好的生态环境成为珍稀鸟类繁衍生息的天堂。去年6月,省观鸟协会会员、曾都区北郊办事处六草屋村农民陈小强在白云湖中一下子发现了几十只中华秋沙鸭,还首次观察到弯嘴滨鹬这种大江大河才能见到的鸟类,在高城镇他又发现了灰脸鹰的繁殖地。中华秋沙鸭是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动物,被称为“鸟类中的大熊猫”。“这种鸟很"挑剔",对水质、环境要求特别高。”陈小强说。“创建国家森林城市,不光是在城区栽树,还要到乡村、荒山上植绿,城乡一体化绿化,才能实现创建目的,才能让随州绿起来。”市长郄英才多次指出。据了解,未来十年,该市将投资100.2亿元,实施兴绿计划,以突出生态文明建设为主题,以兴林惠民、兴林利民、兴林富民为发展理念,着力打造神农故里特色生态文化体系。

      资本上山 发掘绿色财富

      “前30年砍树,后30年种树”,湖北丰年农业开发公司总经理徐道恒自嘲完成了一个“轮回”。

      淅河镇徐道恒、徐道明兄弟俩以前拿着斧头砍树,创立了兄弟家具公司。如今,他们拿起锄头栽树,流转了独山、大铁山、府君山、幸福村四个村荒山秃岭2.6万亩50年,种植油茶、核桃,套种中药材等近3千万株,建立木本油料基地,投资近亿元。

      据徐道恒介绍,丰年农业公司在林下套种中药材当年就有了收益。公司的目标是今年建成国家级木本油料示范基地3万亩,初级产品5千万元、深加工产品过亿元的绿色企业,安排860人就业。“资本上山”成为随州热门产业话题。一大批企业和大户通过林地流转而成为新的“林场主”,近两年投向林业基地建设的投资累计达到3.34亿元。统计显示,去年全市流转林地26万亩,农民从中获得经营转让费16亿元,山场雇请农民从事劳务33万人次,支付工资1980万元。与此同时,催生出600多个业主投资林业基地建设,亩均投入超过800元,业主造林占总造林面积95%。2000多个新型林场经营着全市近1/3的林地。资本上山盘活林地资产,林地增值促成林业崛起。昔日的穷山恶水变身为青山绿水,青山绿水孕育出永不枯竭的财富。“全市最大的资源禀赋就在林业,经济社会发展的潜力也在林业。”分管林业多年的市委副书记彭明方说。

      香菇是是随州龙头林产品。1978年,华中农业大学教授杨新美来到三里岗镇杨家棚村,传授椴木香菇种植技术,点燃了该市食用菌产业的星星之火。1996年,该市开始全面普及袋料香菇。2001年实现了工业化生产,产品远销日韩欧美等地。2008年,以裕国、三友等公司为龙头的企业采取基地加农户的发展模式,形成产业规模,牢牢占据了中国香菇出口第一的地位,70%的当地农民走上了脱贫致富的康庄大道。

      成立仅仅三年的湖北炎帝农业科技公司,去年就出口创汇5000万美元。公司采用工厂化恒温栽培金针菇、杏鲍菇,一年四季全天候生产。难能可贵的是公司只用45%到50%的栎树叶、树枝作原料,其它则采用玉米蕊、油糠等废弃物替代,对林业的消耗不大,并将剩余物转化为有机肥料,探索出了一条资源节约型发展之路。

      据了解,香菇发展40年来,随州椴栎木林由原来的200多万亩,上升到330万亩,作为香菇原材料的椴栎木林不仅没有减少,反而得到了增加。

      随州市政府安排资金扶持木本油料等林业特色产业发展。如今,全市千亩以上的基地达到112个。古银杏果、覆盆子酒、山茶油等深加工产品成功推向市场,并获得国际森林博览会金奖。

      良好的生态环境引爆了生态旅游业。到随州拜始祖、听编钟、赏美景的游客去年达到1400万人次,旅游收入85亿元。

      去年全市林业社会总产值达到109.65亿元,进入全省五个市州林业产值过百亿“俱乐部”。林业在农民致富中的比例由过去的30%左右提高到60%。“绿色致富为农民增收提供了重要支撑”,随州市副市长冯茂东说。

      绿色名片

      中国兰花之乡

      随州兰花资源丰富,目前已经发现有121个品种,数量在2亿株以上,被中外兰商誉为继日本和韩国之后第三大兰花产地,2009年3月被中国野生植物保护协会授予“中国兰花之乡”称号。兰花被该市评定为“市花”。今年第24届中国兰博会上,参展兰花评选出5个大奖,产自随州的有2个。

      中国古银杏之乡

      随州市洛阳镇拥有千年以上的银杏树308株,百岁以上的17000多株,定植银杏树510多万株,成为全国四大古银杏群落之首。永兴村被称为千年银杏谷。洛阳镇年产银杏叶2000多吨、银杏果5000多吨,被誉为“中国银杏之乡”。2010年,“随州古银杏”在国家工商总局注册为地理标志集体商标,成为一块响当当的招牌。

      中国香菇之乡

      全市90%的乡镇、30%的农户,近30万人从事食用菌相关产业。随州食用菌产品85%以上外销,其中约30%出口,出口创汇占总产值一半以上。经过30多年的发展,该市已成为中南地区最大的食用菌生产和出口基地、全国食用菌十大生产基地之一,拥有全国十大食用菌加工出口龙头企业三家。如今,当地企业向科技创新要效益,不再以消耗林木为代价,“废物”利用,稻草、麦秆、谷壳、玉米秸等草蔓藤萝,都可以用作原料,种植香菇,而且质量上乘,味道鲜美,闯出了一条领先所有同行的新路。

      中国蜂胶之乡

      蜂胶是蜜蜂将其从植物芽孢或树干上采集的树脂混入上腭腺、蜡腺的分泌物加工而制成的一种具有芳香气味的胶状固体物,是蜜蜂用于维持整个群体健康的有效物质。一个5万至6万只的蜂群一年只能生产蜂胶70-110克,被誉为“紫色黄金”。蜂胶具有抗菌、消炎、止痒、抗氧化、增强免疫、降血糖、降血脂、抗肿瘤等多种功能,现已成为各国科学研究的热点,并成为新兴的保健品倍受推崇。湖北随州鸿发蜂产品有限公司1995年研发成功蜂胶口服液,获卫生部首批蜂胶类保健食品批号,曾参与起草蜂胶行业标准。如今该企业蜂胶产量占全国70%。(湖北日报讯)

    分享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005

    主题

    2万

    回帖

    89万

    积分

    王牌队员

    Rank: 8Rank: 8

    积分
    898454
    发表于 2014-9-26 09:55:13 | 显示全部楼层
    随州,被评为“森林城市”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50

    主题

    5057

    回帖

    6万

    积分

    黄钻队员

    Rank: 6Rank: 6

    积分
    69603
    发表于 2014-9-26 11:16:04 | 显示全部楼层
    随州——国家森林城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2

    主题

    3392

    回帖

    3万

    积分

    白银队员

    Rank: 5Rank: 5

    积分
    39142
    发表于 2014-9-29 15:12:57 | 显示全部楼层
    惟我独俊 发表于 2014-11-6 16:55
    随州,被评为“森林城市”了!

    鼓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IOS版APP下载:

    官方微信

    安卓版APP下载:

    官方微信

    随州市志愿服务联合会主办 手机版 小黑屋 szvf.com.cn Inc. 鄂ICP备20007109号-2 Discuz! X3.4 Powered by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快速发帖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