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文明,引领风尚,关注随州文明建设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10月下旬城区实施摩托车、电动车新交通安全管理机制你准备好了吗? 针对城区电动车、摩托车目前的状况,市公安交警部门通过长期调研,学习外地经验,出台和推行了一套新交通安全管理机制。这套机制包含哪些内容?市公安交警支队对本网作了下列解释: 据测算,我市摩托车、电动车社会保有量高达78.7万辆,是汽车的8倍之多。由于诸多原因,摩托车电动车长期处于漏管失控状态,成为了交通秩序上的乱点、交通安全上的隐患点、事故维稳上的难点。 为了从根本上解决这个老大难问题,今年由市政府牵头,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陈传根同志,副市长、公安局长傅义同志挂帅,市直十三家职能部门参加,实施四项超常规举措,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了创新摩托车(电动车)管理机制专项行动。 第一,党委政府统筹。市政府出台了存量摩托车牌证“三免两减”的优惠政策(即承诺交纳车购税、车船使用税、车检费,驾驶证减收80元、体检费减收20元),充分调动了农民办牌办证的积极性。市、县(市)两级政府每月对各乡镇下达摩托车办牌办证指标,实行每月一通报排名。随县县政府还实行了月度排名末位约谈和年度排名末位综合治理考核一票否决的制约机制,各级都把摩托车办牌办证纳入了政府的日常工作。 第二,公安交警部门推行“三个两”的超常举措。即发挥“两类”中队作用,“队所合一”中队负责动员组织和资料收集,交警专业中队负责信息录入和牌证办理,协力做好摩托车办牌办证的业务工作。用好“两大”系统,在应用好现有机动车管理系统的同时,开发出摩托车、电动车外挂系统,满足各类车辆、各种特殊情况的办牌需要。抓好“两员”培训,积极开展查验员、考试员培训,全部配齐各中队的摩托车查验员、考试员,基本满足了车辆查验、学员考试的工作需要。按照“三个两”的操作模式,全市共组建“流动车管所”33个,巡回到各乡镇,分村预约,逐村办理,短短三个多月的时间就办理摩托车牌证5万余副(个),是去年一年办理总量的7.2倍。 第三,部门联动。国税、公安、保险等部门统一制作《摩托车“带牌销售”委托书》,委托摩托车经销商代办车购税、代办保险、代办号牌等部门业务,提供“一站式”服务,让广大车主少跑路、少花时间。目前,全市已有40家摩托车经销店开展了“带牌销售”业务,深受广大群众欢迎。工商、质监、公安等部门联合对全市225家摩托车、电动车经销商进行了全面清理,对没有产品目录、不符标准的30种摩托车、电动车,限期退出随州市场。 第四,建设启用摩托车专用道。采取“三导”并重,建好用好摩托车专用道。即设施诱导,市政府投入300多万元,采取将非机动车道“一分为二”、串联机非车道隔离花坛、压缩绿化带扩展路口、设置摩托车前置待候区等措施,在随州城区的清河路、汉东路、沿河大道、交通大道等四条道路上建成摩托车专用车道8.5公里、专用道停靠点95处,为摩托车(电动车)与其他机动车的分道行驶、分类停放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宣传引导,采取路口路段竖牌宣传,送宣传册上门宣传,微信、网络、报纸、电视、电台同步宣传等方式,迅速让摩托车主知晓上路走专道的方式和好处,积极改变行为习惯,逐步转化为自觉行动。打击督导,对摩托车违法行为坚持先学习、后处理,先体验(违法当事人站违法体验岗)、后放行,先处罚、后办证的方式进行处理,形成一定压力,督促人们改变行为习惯,自觉在专用道上行驶。实践证明,建成启用摩托车专用道,在城区起到了“分道保安全、扩路保畅通、买险保稳定”的综合作用。 下一步,还将开展摩托车、电动车“清伞”行动,摩托车“断粮”行动,三轮车超长超宽集中整治行动,努力实现市政府提出的“行车有号牌、上路有保险、进城有专道、停车有场所”的工作目标。 市交警支队希望广大车主积极配合,10月下旬正式落实摩托车(电动车)交通安全管理机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