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论坛
  • 官方微信
    微信公众号 添加方式:
    1:搜索微信号(888888
    2:扫描左侧二维码
  • 手机访问
  • 随州市新时代文明实践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1078|回复: 9

    网友见闻 “电梯吃人”事件引发的争论与思考

    [复制链接]

    164

    主题

    1066

    回帖

    3万

    积分

    白银队员

    Rank: 5Rank: 5

    积分
    37904
    发表于 2015-8-2 06:07:3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传播文明,引领风尚,关注随州文明建设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7月26日,湖北荆州一家商场发生的“电梯吃人事件”引起了公众对电梯安全的高度关注。据不完全统计,仅7月以来,全国发生4起“电梯吃人”事故,造成数人伤亡。发生在各地的多起电梯“吃人事件”,拷问着公共安全,也引发了很多争论与思考。

      关于此次“电梯吃人事件”的过程已有媒体对此做了非常充分的报道,无需我再次赘述,本文先重点关注这一事件引发的一个争议:是否有必要对电梯紧急制动按钮的使用进行科普宣传。科普先锋果壳网的观点认为应该大力科普电梯紧急制动按钮的功能,避免悲剧再次发生;而央视名嘴王志安则认为对于眼下鱼龙混杂的公众而言,大力科普紧急制动功能,添乱可能多于帮忙。

      我个人倾向于认同果壳网的观点,但认为王志安的担忧也不无道理,如何既做好科普,又避免出现“帮忙变成添乱”,是本文想探讨的第一个重点。咱们先来看看王志安在微博中表达的担忧,其博文摘录如下:

    分享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64

    主题

    1066

    回帖

    3万

    积分

    白银队员

    Rank: 5Rank: 5

    积分
    37904
     楼主| 发表于 2015-8-2 06:07:57 | 显示全部楼层
    “电梯紧急按钮不需要宣传,因为普通乘客有能力判断是否该按紧急按钮的可能性约等于零,或者你虽有能力判断,但却无法及时去按。不同的电梯,紧急按钮的位置各不相同,等你找到,事故的伤害可能早就造成了。相反,不恰当的宣传会造成大量的乘客由于误判或者纯粹无聊按紧急按钮的案例。不信走着瞧。”

      我个人认为且不论中国的民众是否真的智商和情商都低到了无法判断电梯故障的程度,假定王志安说的是对的,这恰恰说明了科普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而不能成为拒绝科普的理由。至于说紧急按钮的位置各不相同,这个问题很好解决,只需在一旁位置贴出醒目标识,便不难在短时间内找到。如果说贴了标识反而会令好奇者频繁去按,造成更大的安全隐患,这个问题完全可以通过宣传教育和严格追责来解决。

      如果公共宣传媒介更多地做一些公益的宣传,扶梯等大型公共设备的使用单位提前做好员工的安全使用培训,很多悲剧可以避免发生。而如果我们的学校教育加入更多的安全常识教育和常用公共设施的使用规范教育,既可以引导未成年人及时有效地使用一些紧急制动设备,又可以减少未成年人出于好奇而故意去尝试这些设备。如果教育失效,电梯管理单位可以依据监控录像对相关责任人进行追责,如果是未成年人,则向其监护人追责。所以关键要建立起明确的“告知+问责”制度并严格执行,有了制度的保障,就算智商和情商再低的国人也会慢慢提高觉悟的。

    一身正气   仰不愧天  俯不愧地   除恶扬善   心无私念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64

    主题

    1066

    回帖

    3万

    积分

    白银队员

    Rank: 5Rank: 5

    积分
    37904
     楼主| 发表于 2015-8-2 06:08:15 | 显示全部楼层
    总之,我个人的观点是不仅要科普,而且还要加强宣传教育力度,相关的安全教育最好能够进课堂,除此之外,还要建立起严格的监督和问责机制,减少对紧急制动设备的误操作。另外,要尽量把宣传教育工作做在前面,不要等事故发生了之后再来“亡羊补牢”,要防患于未然。这一事故中,如果两位商场工作人员接受过相关的培训,知道如何使用紧急按钮停止电梯,并及时设置安全警戒线或站在入口处制止乘客(从发现电梯故障到电梯吃人,前后将近五分钟,时间比较充足),这起悲剧是完全可以避免发生的。

      在探讨完是否有必要对紧急制动按钮的使用进行科普之后,接着咱们再来探讨一下此次“电梯吃人事件”的定性与追责问题。经过安监部门的调查,已经确定这起事件为安全责任事故,而且确定了主要和次要责任单位:负责电梯生产、安装的申龙电梯股份有限公司和此次发生事故的商场所属的湖北安良百货集团有限公司要对这一事故负主要责任;负责电梯日常维护保养的湖北德富机电设备有限公司负次要责任。

    一身正气   仰不愧天  俯不愧地   除恶扬善   心无私念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64

    主题

    1066

    回帖

    3万

    积分

    白银队员

    Rank: 5Rank: 5

    积分
    37904
     楼主| 发表于 2015-8-2 06:08:28 | 显示全部楼层
    责任主体明晰后,接下来的关键问题便是如何进行问责,并通过有效的问责来减少此类事件的发生。从以往发生的多起电梯安全事故来看,往往是责任单位花钱免灾,私下了结。然而这种善后处理方式既没有让本单位引起足够的重视,更没有能够给其他的同类单位起到明显的警示作用,因为违规成本太低。对于几个大公司而言,一条人命赔偿几十万根本就是毛毛雨,人家不在乎,这才导致这类安全事故频繁发生。而且不光是电梯事故,各行各业的安全事故基本都是如此,按下葫芦起了瓢,前车之鉴变不成“后事之师”。如何能够让一次事故的教训令所有同行都得到惊醒呢?咱们可以借鉴一下英美法系“判例法”的神奇功效。

    一身正气   仰不愧天  俯不愧地   除恶扬善   心无私念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64

    主题

    1066

    回帖

    3万

    积分

    白银队员

    Rank: 5Rank: 5

    积分
    37904
     楼主| 发表于 2015-8-2 06:08:43 | 显示全部楼层
    先来看看著名歌星麦当娜的故事。麦当娜曾经朝一位老太太的脸上吐了一口痰。这件事情如果发生在中国,如果碰上是个麦当娜的脑残粉,她可能还要津津乐道几天。哪怕不是,顶多要求明星大腕赔礼道歉,最多再赔点精神损失费。但是,美国的这位老太太可不干,果断将麦当娜告上法庭,用法律手段来解决民事纠纷。最终美国法院判决麦当娜赔偿该老太太500万美元。法官在判决词中解释说,如此判决并不是因为一口痰对老太太带来的伤害有这么大,而是对于麦当娜这么有钱的人来说,判她赔偿5万,她也许还会对10个路人造成类似的伤害。很多情况下,英美法系的判案不是从被害人遭受伤害的程度来判,而是从阻止伤害再次发生的角度。这一点非常值得中国的司法机关借鉴。

    一身正气   仰不愧天  俯不愧地   除恶扬善   心无私念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64

    主题

    1066

    回帖

    3万

    积分

    白银队员

    Rank: 5Rank: 5

    积分
    37904
     楼主| 发表于 2015-8-2 06:08:57 | 显示全部楼层
    说完麦当娜,再来看“麦当娜的妹妹”——麦当劳,说说美国历史上极为著名的“麦当劳咖啡案”。这是一起产品责任诉讼案,又是一名老太太(看来美国的老太太都很有维权意识),在麦当劳餐厅购买了一杯热咖啡,在准备饮用时不慎将咖啡打翻,导致她的大腿皮肤严重烫伤,经医院鉴定为3级烫伤,前后花了两年时间才治愈。这位老太太自然也不能放过麦当劳,虽然很多媒体都认为这一事件的主要责任在于老太太的个人过失,而不在于麦当劳,即便换一家公司的咖啡,如果个人不小心,同样也有被烫伤的风险。然而法院最终法院裁定麦当劳赔偿这位老太太64万美元,这起事件发生在1992年,这笔钱可不是一个小数目,虽然对于麦当劳来说可能是九牛一毛,但此案的判决已经起到了明显的警示作用,不管是对麦当劳还是他的同行。即便是麦当劳的中国餐厅出售的热咖啡,上面都已经有了明显的“热饮烫口”的提醒。该案在美国引起了很大反响,反对的舆论认为这是一宗浪费司法资源的无聊诉讼,而支持的舆论则认为该案促进了美国的食品安全。因为麦当劳的咖啡比其他同行销售的咖啡平均温度高了十多度,确实存在更加严重的烫伤风险。

      从以上两个案例不难看出,英美法系的判决逻辑不在于对等责任赔偿,而在于减少下一次再犯的风险,使每一个“判例”都能起到敲山震虎的作用,不仅是对案件中的侵权者,更是对其他潜在的违反者。

    一身正气   仰不愧天  俯不愧地   除恶扬善   心无私念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64

    主题

    1066

    回帖

    3万

    积分

    白银队员

    Rank: 5Rank: 5

    积分
    37904
     楼主| 发表于 2015-8-2 06:09:11 | 显示全部楼层
    相比之下,中国的司法体系不同于英美法系的“判例法”,而是在欧陆法系的基础上建构起来的“成文法”。欧陆法系最经典的成文法典有拿破仑在1804年颁布的《法国民法典》以及1896年德意志帝国颁布的《德国民法典》。与“判例法”相比,“成文法”的好处在于清晰明确,可操作性强,任何法院和法官只需依据成文法条即可判案。凡事有一利必有一弊,成文法有一个明显的好处,也有一个极大的弊病:“计划赶不上变化”,“法律滞后于现实”。因此当出现无法可依的情况时,就只能重新立法,或者对原有法典进行修订和补充。而这往往是严重滞后于案件审判的,很多无法可依的案件就不得不一拖再拖,或者法院充当和事佬,协调当事人进行庭外和解。

      在这一点上,英美法系反而显现出极强的生命力。“判例法”的每一个判决都将成为下一次相似判决的法律依据,当然法官还会依据情况的变化而酌情调整判罚,因此英美法系具有很大的弹性和张力,当然这对法官的职业素养要求非常之高。而当没有前例可循的时候,对法官的要求就更高了,因为他们的判决将成为后人的参考依据,因此所有的法官都会慎之又慎,确保自己做出的判决经得起历史的检验和后人的推敲。而且判决并非由一人做出,最高法院共有九名大法官,遇到分歧时投票表决,这就使得英美法系像一棵不断生长的大树,每一个案件的审判都有可能给法系本身带来新的成长。

    一身正气   仰不愧天  俯不愧地   除恶扬善   心无私念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64

    主题

    1066

    回帖

    3万

    积分

    白银队员

    Rank: 5Rank: 5

    积分
    37904
     楼主| 发表于 2015-8-2 06:09:25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到安全责任事故的问责上来,由于中国民众缺乏美国老太太那样的维权意识(其实美国民众的维权意识普遍都很高),中国的法律体系又不够完善,案件的判决又往往是本着息事宁人的态度来进行判决,哪怕死刑也是变相地帮助侵权者逃避了赔偿责任,既很难保障受侵害者的权益,更很难警示他人不要犯同样的错误。

      希望这起“电梯吃人”事件在民众的广泛关注之下,能够推动紧急安全设备的使用宣传,也能促进更有力度的问责机制的形成。如果达成不了一定的共识,引起不了疗救的注意,而仅仅是简单的赔偿私了,那么还有很多电梯正在张着“血盆大口”等着“吃”下一个倒霉的人,这个社会就会像鲁迅先生描述的那样,是一个“吃人的社会”。

      被吃者已矣,活着的总得做点什么……
    一身正气   仰不愧天  俯不愧地   除恶扬善   心无私念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13

    主题

    2万

    回帖

    33万

    积分

    观察员

    Rank: 8Rank: 8

    积分
    330361
    发表于 2015-8-2 08:34:16 | 显示全部楼层
    被吃者已矣,活着的总得做点什么……
    我的新浪博客http://blog.sina.com.cn/szlsmtz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964

    主题

    3万

    回帖

    37万

    积分

    执行干事

    Rank: 8Rank: 8

    积分
    379814
    发表于 2015-8-3 10:48:27 | 显示全部楼层
    搞得现在做电梯都心慌慌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IOS版APP下载:

    官方微信

    安卓版APP下载:

    官方微信

    随州市志愿服务联合会主办 手机版 小黑屋 szvf.com.cn Inc. 鄂ICP备20007109号-2 Discuz! X3.4 Powered by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快速发帖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