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文明,引领风尚,关注随州文明建设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代表15户居民写给刘泽富、杨旭同志的信 尊敬的刘主任、杨主任,你们好! 我叫加长春,2010年从市经管局退休。杨主任与我是老相识了,刘主任不一定认识我,你在大洪山风景区时曾与潘书记和我一起吃过饭,2012年我们汉东诗社曾去大洪山搞了一次采风,遗憾的是你出差了,李成盛同志在家接待了我们一行。 出于感动,我以我的“网名”,代表15户居民写了一篇题为《一个电话解民忧》的文稿。对此稿的处理我有二点请求: 一是在适当的会议上宣读此稿,以表达我们这些居民对建委的领导和整个系统员工们的感激、感谢和崇敬之情。而这,就是人们常说的“做了好事有好报”啊!(不能请客——笑) 二是现在有一句时髦的话叫“传播社会的正能量”,我的这篇文稿,内容实事求是,看的见、摸得着,无一句阿谀奉承之词,你们与报社交道多,所以我请托你们转媒体刊登。 再次感谢!(电话:13908665286) 加长春 2016年1月14日 一个电话解民忧 有怨无悔 笔者是代表白云湖东堤中段15户居民而写此篇感言的。目的是谨以此文对随州建委系统的干部职工表示敬意和谢意。 由于我们居住的楼房附近出现局部坍塌而导致排水管道堵塞,引发一楼住户开始积水,如不及时处理,还将严重影响整栋楼房所有住户的厨房、厕所管道排水的通畅。 这类突发困局找谁解决?住户们不是很清楚。于是笔者在2016年1月12日下午,通过一个电话簿,报着试试看和咨询一下的心态,拨通了随州市住建委副主任杨旭同志的手机……。 让我们这些住户谁也没想到的是,仅仅15分钟左右,随州市防洪排水管理处的包新军、冷明娥二同志就赶到了现场,在对坍塌的原因、程度作了分析判断后当场表示:立即向有关领导汇报,争取最迟明日上午能安排施工人员帮助解决。 13日的早上7时50分,包新军、唐勇二同志率领施工队,对坍塌地开展作业,经过近二天的辛勤劳动,清理了坍塌的碎石和堵塞物,修复了坍塌的管道,畅通了排水系统,消除了住户们因怕管道堵塞、排不了水、过不了称心年的担忧。 笔者是已退休的老同志,几乎每天的《随州日报》必读,随州的电视新闻必看,随州的电台广播必听。有人可能会想,这些都是建委系统和工作人员“平常”、“应该”、“份内”的事,但我却从这件小事中,受到了感动,并引发了我的若干联想和思考。 一是服务速度之快。有几句人们耳熟能详的话很流行,如公安部门的“警情就是命令”;消防部门的“火情就是命令”;医疗部门的“病情就是命令”等等。由此我猜想,建委系统内部可能有个“民需就是命令”吧。不然的话,哪有如此之快的服务速度、如此之好的服务态度、如此之好的服务质量啊!当然,根本的原因还是建委领导们秉持了“群众利益无小事”的执政理念。 二是出示《执法证》。时下,有一句形容凛然正气的词叫“敢于亮剑”。由此我联想到包新军、冷明娥二同志赶到坍塌现场的情景:他们到场后第一个动作是出示他们的《执法证》;第一句话是:“他们是奉市防洪排水管理处夏洪国主任的安排来查看现场的”。笔者虽与他们素不相识,但却从他们“敢于亮证”的行为和语言中,看到了建委系统的工作严谨和执法规范。因为“亮证”是工作身份的推介,是敢于负责的宣示,更是能够为人民提供优质服务的底气。我退休后接触的有些在岗人员,不要说主动“亮证”,就是想问问他“贵姓”,有时也是吞吞吞吐吐、含糊不清,因为他们生怕知道了底细或某些服务不够而被追责。 三是宁可信其有。近几年,电视问政已经成为一种治国理政的常态化方式,而我就是每次问政时电视机前的一名专注的观众。有些领导对问政代表指出的问题要么尽力回避掩盖,要么当场百般辩解,生怕被“铁定”而担责。可我们的市建委主任刘泽富同志则不是那样。他对代表们指出的某些问题,少有当场解释,而多的是当场表态立即调查,立即改进。我推导刘泽富同志的认为是:对代表们指出的问题“宁可信其有”,因为他深知自己的旗下有数千名员工,如同“林子大了什么样的鸟都可能有”的道理一样,这么大的系统难免存在不足之处,况且代表们是做了调查且有备而来指出的问题,当面否认或辩解显然不妥。所以他的诚恳既表示出他对代表们的尊重,又体现了他的责任意识、担当意识和谦虚谨慎。由此我推导,可能正是刘泽富同志的这种“宁可信其有”的忧患意识和在大洪山风景区就具有的领导风格,带出了一支干事创业、作风扎实的员工队伍。写到这里,我突发梦想:如果大大小小的当权派们都能按照习总书记“三严、三实”指示去做,如果都能有杨旭、夏洪国、包新军等同志这样的服务态度和速度,如果都能以刘泽富同志那样的胸怀去“纳谏如流”,去抓班子、带队伍、作表率,我们的随州一定会更加和谐稳定,我们随州市委、市政府的“十三五规划”一定会如期实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