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文明,引领风尚,关注随州文明建设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凤栖银杏谷 爱心护幼苗 ——记洛阳镇张畈中心小学的两位外地教师
由于农村学生以留守儿童居多,老师既要教学,还要照顾学生的生活,既是老师又是家长。地处洛阳镇张畈中心小学因为地理位置偏远,生活条件艰苦,待遇较低,很少能够吸引年轻教师。就是在这样的条件下,银杏谷里引来了两只金凤凰。
九零后的孩子王 张娜,一位来自千里之外的内蒙包头市的九零后女孩,是今年九月经过统招进入到洛阳镇张畈中心小学的。 2014年9月,怀揣着当一名人民教师的梦,张娜经过考试来到随州市曾都区洛阳镇张畈中心小学。虽然做好了心理准备,但没想到到校报到时与心里想象的还是有着落差的。现实与理想的差距显得那么遥远,使张娜一时陷入了迷茫之中。然而,当她看到那群孩子一双双渴望求知的眼睛时,想到她一走,也许又要很长时间找不到愿意到这偏远小山村来的教师了,也许孩子们又要在山间“撒野”了。思量再三后,她还是决定留下来。 当笔者问到,是什么力量让她选择从繁华的都市来到张畈这个地处偏远的山村小学来教书时,她自豪的说,因为父亲的支持和孩子们信任。张娜的父亲也是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在三尺讲台上辛勤耕耘了几十年。在张娜思想波动时,父亲给了她力量,在电话中父亲非常支持她的决定。
谈及自己最高兴的事,张娜坦言,最高兴的莫过于在课堂上与孩子们的交流。 “我刚接这个班的时候,孩子们的成绩都不理想,这么小的孩子,正是活泼好动年纪。”张娜说,看到孩子们的成绩时,她都愣住了。不过,她告诉自己,孩子们才上二年级,自己还有机会让他们的成绩有所提升。于是,张娜从自我做起:多少个夜晚,一盏孤灯下,她一丝不苟地备课;课堂上,她倾尽自己所学,把知识全部传授给孩子们;课堂下,对于孩子们的提问,她总是不厌其烦地解答,一次不明白讲两次,两次不明白讲三次,直到孩子们彻底掌握。 如今的张娜,已经习惯了和孩子们在一起的生活。在她的眼中,这些小小年纪的孩子们都是那么乖巧懂事,孩子们都把她当成了自己的知心姐姐。 其实,这些孩子们也在感动着自己。张娜如是说。
孩子们的好妈妈 “胡老师不但是一位好老师,还是我们的好妈妈……”在采访过程中,张畈中心小学的同学们围着笔者七嘴八舌的说。
今年28岁的胡燕杰,也是经过统招来到张畈中心小学任教的一名外地老师。几年前,胡老师从河南的开封嫁到随县唐镇。也许是为了圆当年的教师梦,经过考试,胡老师在2014年的9月成为了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 在小同学们的眼中,胡燕杰不但是一位老师,而且还是学生的“好妈妈”。每当学生有个头疼发热,她都要及时送学生去看医生,哄他们服药;发现有学生的衣服脱了线头,她就亲自为他们缝上。胡燕杰特别关注“留守儿童”的身心健康,经常和他们交流谈心。像妈妈一样的关心孩子们生活起居。对于胡燕杰来说,这些学生就是她自己的孩子,她就像一位普通的母亲,孩子的头发乱了,她帮着梳理;衣服脏了,她帮着整理。她用爱心温暖了孩子们幼小的心灵,用自己的言行感染着周遭的村民,大家谈起胡老师都是赞不绝口,在大家心中,是胡老师给山区孩子们带来了希望。
当笔者问到,你自己的孩子还那么小,放在家里,做为妈妈你心疼吗?她说,怎么会不心疼,想孩子的时候,婆婆就会带着孩子来住上几天,这个时候,婆婆也会帮着胡燕杰照顾学校里的孩子们。
胡燕杰说,自己也是一位母亲,知道孩子幼小的心灵不仅仅是要物质上的支持,更多的是希望自己的妈妈能陪在身边。作为母亲的胡燕杰义不容辞的担当起了妈妈这个角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