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文明,引领风尚,关注随州文明建设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驾驭命运的舵 ——记中国作协会员、随州籍作家刘公 每个人的人生都如同一条正在航行的船,驾驭这条航船命运的的舵,对于我们的人生,驾驭命运的舵则是是奋斗。在人生的历程中,奋斗有可能不成功,但不奋斗,永远不会成功。 在军营里锻炼成长 1960年农历二月初二,刘公出生在随县国营万福农场朱家湾一个普通农民家庭。17岁那年,部队征兵,经过体检和其它品格的考察、政审,他完全合格。在当年那个唯成分论的年代,成分问题曾经在他的经历中多次成为拦路虎,这不能不让他担忧。那天他步行近25公里,一整天没吃没喝,终于找到接兵部队领导,流着泪水,诉说自己要当兵的强烈愿望。当部队首长和农场武装部长知道这个少年步行50里来找他们时,深深感动了,答应他只要身体合格思想品德过关,就收他,同时耐心地劝慰他,成分问题可以突破。不管怎么说,经过自己的努力,和邓小平复出后,国家大形势的好转,刘公没有受到母亲的成分问题影响,最终成为一名军人。 刘公如愿穿上军装,来到了八百里秦川。部队是个大熔炉,在新兵连,他是班里排头兵,用心训练,很少做错动作。新兵集训结束时,班长很欣赏他,私下里跟他谈话说,“只要你能跟上我,今年底能当新兵班长,就不错了”。班长一句不经意的话,刘公已经给自己规划了新的理想和目标,随着身体的强壮,他的思想和心智同步成熟起来。这棵来自民间的小草开始茁壮了,他的心里有个声音在召唤他: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这个梦想发芽了! 从下到连队第一天起,刘公面对工作,无论是军训,还是内务卫生,他无一不积极主动。全团骨干集训每年一次,都是连队预提班长的人选参加。刘公被推荐去了,这意味着他双脚踏上了梦想之路。回到连队的第二个月,刘公直接被提拔为班长。第三年,全团推荐两名战士到野战军47军学习火炮知识,刘公有幸再次被推荐,回到连队,刘公当上了代理排长。不久做了团里的迫击炮连教官,卓有成效的工作业绩,让他再次得到重用,被省军区借调,担任陕西省军区教导队炮兵教员。他是唯一的代理干部教员。 在文字中绽放光彩 喜欢看书,是刘公的喜好之一。八九岁的时候,他从一些大哥哥那里借到无头无尾的大本头,如饥似渴地读着。成年之后他才知道,那是《野火春风斗古城》、《铁道游击队》、《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刘公还在读高中的时候,曾给一位工农兵大学的女学生写了8页的信件,那女孩收到信,被刘公信中洋溢着的文学天赋吸引了,她一定要见到刘公,可是学校不给假,这个女孩以三天不吃饭的装病行为终于获得了老师的批准,回来见刘公,只为畅谈两人都热爱的文学。正是这次青春浪漫的邂逅,让刘公更加热爱文学,更激发了他对未来的向往。 其实,刘公的文学梦有着丰厚的家族学养。刘公的上几代都是书香门第人士,爷爷90多岁还捧着线装本的老三国看,也许受祖辈的遗传,文学的天赋流淌在他的血液中。 参军之后,他一度迷恋橄榄绿,暂时放弃了文学的梦想。但是坚持读大量的文学名著,以提高文学修养,没有停歇过。刘公担任警务股长时,司令部的大稿子都是刘公挑担。后来陆续的,从公文拓展到了文学体裁。刘公写的第一篇散文,以文刀为笔名,《飞机跑道之联想》就上了《中国青年报》。他的第一篇小小说《专家门诊》,就上了《咸阳日报》副刊。省作协的《延河》杂志,多次刊登刘公的诗歌和小说。几年里,刘公秣兵历马,写了大量的文字。同时,刘公经过思考觉得应该有所侧重,不能像天上的星星,看起来很多,耀眼的却很少。他理智地选择了小小说,通读了当时国内一家出版社出版的外国小小说集十多卷,并订阅了《微型小说选刊》和《小小说选刊》,对优秀的小小说进行圈点,受益匪浅。 积累是为了爆发,很快,刘公迎来了自己文学创作的爆发期,发表了大量的小小说,频频在国内外知名报刊亮相,多篇被各种报刊转载。同时他还兼顾中短篇小说和长篇小说的创作,成为一名底蕴深厚的作家。作品登上了如《解放军报》、《人民武警报》、《橄榄绿》、《小说界》、《羊城晚报》、《南方周末》、《安徽文学》、《朔方》、《文学港》、《中华日报》(泰国)、《澳中周末报》(澳大利亚)、《先驱报》(新西兰)等各种报纸和文学期刊,部分被《作家文摘》、《小小说选刊》、《微型小说选刊》等转载。 在文学路矢志不渝 刘公的文学艺术之树不断地蓬勃、壮大,他脚踏实地地做好部队中的本质工作。后来他被提拔到宝鸡任职,工作进一步创新拓展,领衔搞了支队机关正规化、中队正规化的样板建设,受到总队肯定并开了全省现场会。新兵训练,一直是全省倒数一二名的宝鸡支队,经刘公主抓后,三个月跃为全总队考核的第二名。 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金字塔的顶部永远不会容纳更多的人。本世纪初,刘公不受时弊所染,毅然选择了退出现役。脱下军装后,他全身心地投身文学事业,2002年被郑州《小小说出版》报评为“中国小小说名片”,2005年被评为市“德艺双馨文艺工作者”,2009年被评为陕西省劳模,2011年被评为全省先进。 小说《打个报告来》入选国家权威读本《中国新文学大系》(1976-2000年卷),小说《生死抉择》被翻译到加拿大多伦多大学作为华语教材。小说《行长的乡村情结》2004年8月入选中学生语文读本初二下册。小说《虎痴》入选英语版本《珍珠夹克及其他故事》,小说《原来如此》被土耳其大学选为大学教材。 他的肖像和创作简况,上了中国作家协会《文艺报》第二版、中国作协会刊《作家通讯》封三、《解放军报》第三版、《人民武警报》第四版、《百花园》和《微型小说选刊》、《小小说月刊》、《小小说读者》的封二。咸阳电视台2003年10月以“作家刘公”为题播放了专题片,《咸阳人手册》的咸阳名家档案栏目中刘公位居第三。国务院人事部主办的《中国人才》杂志2006年第9期以《人生再现光泽》为题,对他进行了大篇幅报道。 刘公从入伍到转业,一直旅居外地,但对随州的文学创作非常关注,他执行主编的《幽默讽刺精短小说》自创刊以来,深受广大文学爱好者,特别是小小说爱好者的亲睐, 最新力作长篇小说《爱好痛》被誉为“最激荡情怀的都是情感小说,中国新经济文学的标志性作品。” 由于对家乡有一份特殊的感情,对随州文学爱好者的小小说作品有一种难舍的情怀,该杂志曾经推出“随州专辑”。刘公坦言,今后将不定期在他领衔主编的杂志上推出随州作家作品以及反映随州人文风貌和风土人情的小小说(如随州方言小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