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论坛
  • 官方微信
    微信公众号 添加方式:
    1:搜索微信号(888888
    2:扫描左侧二维码
  • 手机访问
  • 随州市新时代文明实践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楼主: 超视距

    中国书法发展史

      [复制链接]

    951

    主题

    4万

    回帖

    45万

    积分

    王牌队员

    Rank: 8Rank: 8

    积分
    458385
     楼主| 发表于 2016-9-10 22:09:08 | 显示全部楼层
      3 、王献之(344-386 )

      字子敬,王羲之的第七个儿子。官至中书令,世称“王大令”。他的书法,兼精楷、行、草、隶各体。幼时从他父亲学书,后来取法张芝,别创新法,自成一家,与父齐名,人称“二王”。南朝宋,齐,梁,陈之间,人多崇尚他的字。

      他的楷书以《洛神赋十三行》为代表,用笔外拓,结体匀称严整,如大家闺秀,姿态妩媚雍容。其行书以《鸭头丸帖》最著。草书名作《中秋帖》,列为清内府“三希”之二,笔划连续不断,世称“一笔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51

    主题

    4万

    回帖

    45万

    积分

    王牌队员

    Rank: 8Rank: 8

    积分
    458385
     楼主| 发表于 2016-9-10 22:09:44 | 显示全部楼层
      其主要作品有:

    1 )洛神赋十三行:洛神赋(十三行)

      《洛神赋》是王献之的小楷作品,据说王献之好写洛神赋,写过不只一本。共计十三行,真迹已不复存在。今只传贾似道所刻石本,因石色如碧玉,世称“碧玉十三行”。现藏首都博物馆。

      王献之所书《洛神赋》(十三行)体势秀逸,笔致洒脱,清杨宾《铁函斋书号》认为“字之秀劲园润,行世小楷无出其右”。从《洛神赋》(十三行)中可看出,王献之的楷书笔法不再带有隶意,字形也由横势变为纵势,已是完全成熟的楷书之作。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51

    主题

    4万

    回帖

    45万

    积分

    王牌队员

    Rank: 8Rank: 8

    积分
    458385
     楼主| 发表于 2016-9-10 22:10:03 | 显示全部楼层
      2 )鸭头丸帖 。王献之行草书。二行,文曰:“鸭头丸,故不佳。明当必集,当与君相见。”共十五字,系王献之给友人的便札。真迹现存于上海博物馆。全帖用墨枯润有致。

      姜夔《续书谱。用墨》说:“凡作楷,墨欲干,然不可太燥。行草则燥润相杂,以润取妍,以燥取险。”《鸭头丸帖》两层意思,蘸墨两次,一次一句,墨色都由润而枯,由浓而淡,墨色分明。从而展现出全帖的节奏起伏和气韵自然变化。“稿行之草”的行草是王献之独创的书体,《鸭头丸帖》又是他行草的代表作。

      3 )中秋帖 。《中秋帖》传为王献之所书,与王羲之的《快雪时晴帖》,王询的《伯远帖》合称“三希”,现藏故宫博物院。《书断》中说:“字之体势,一笔而成,偶有不连,而脉不断,及其连者,气候通其隔行”。《中秋帖》书法纵逸豪放,应是王献之创造的新体。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51

    主题

    4万

    回帖

    45万

    积分

    王牌队员

    Rank: 8Rank: 8

    积分
    458385
     楼主| 发表于 2016-9-10 22:10:17 | 显示全部楼层
      4 、王洵(350 - 401 )

      字元琳,小字法护。临沂(今山东临沂县)人。官至尚书令。他是“书圣”王羲之的族侄,出生在一个精于书法,几代不衰的名门望族。其父王恰,其祖父王导均善书,所以史称“三代以能书称,家范世学,洵之草圣,亦有传焉”。其草书《伯远帖》,一直被后代书法家、鉴赏家、收藏家视为瑰宝,是因为它是十分难得的东晋名人书法真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51

    主题

    4万

    回帖

    45万

    积分

    王牌队员

    Rank: 8Rank: 8

    积分
    458385
     楼主| 发表于 2016-9-10 22:10:21 | 显示全部楼层
      其主要作品有:

    1 )伯远帖 。东晋王洵真迹。历来为后世书法家,鉴赏家,收藏家视为瑰宝。

      《伯远帖》是王给亲友的一通书函。它行笔峭劲秀丽,自然流畅,是我国古代书法作品中的佼佼者。被列为“三希”之三。它的笔画写得较瘦劲,结体较开张,特别是笔画少的字显得格外舒朗,飘逸,真有点“如升初日,如清风,如云如霞,如烟,如幽林曲洞”的晋人韵味。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51

    主题

    4万

    回帖

    45万

    积分

    王牌队员

    Rank: 8Rank: 8

    积分
    458385
     楼主| 发表于 2016-9-21 21:24:13 | 显示全部楼层
      五)民间书家大显身手的南北朝书法

      晋至八王之乱,王室内讧以后,势力逐渐衰微。在北方,随着西晋的灭亡。形成了“五胡十六国”的混乱时期。后拓跋氏结束十六国,建立北魏,促成了一百四十九年的相对统一。这是北朝。晋室东迁至灭亡,从公元三一七年至公元四二零年,是南朝。

      此时书法,也继承东晋的风气,上至帝王,下至士庶都非常喜好。南北朝书法家灿若群星,无名书家为其主流。他们继承了前代书法的优良传统,创造了无愧于前人的优秀作品,也为形成唐代书法百花竞妍群星争辉的鼎盛局面创造了必要的条件。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51

    主题

    4万

    回帖

    45万

    积分

    王牌队员

    Rank: 8Rank: 8

    积分
    458385
     楼主| 发表于 2016-9-21 21:24:29 | 显示全部楼层
      南北朝书法以魏碑最胜。魏碑,是北魏以及与北魏书风相近的南北朝碑志石刻书法的泛称,是汉代隶书向唐代楷书发展的过渡时期书法。康有为说:“凡魏碑,随取一家,皆足成体。尽合诸家,则为具美”。唐初几位楷书大家如虞世南,欧阳询,褚遂良等,都是直接继承智永笔法取法六朝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51

    主题

    4万

    回帖

    45万

    积分

    王牌队员

    Rank: 8Rank: 8

    积分
    458385
     楼主| 发表于 2016-9-21 21:24:47 | 显示全部楼层
      ★主要书法家及作品:1 、智永(南朝-隋唐)

      是王羲之的七代孙子,王羲之第五子王徽之的后代。他是严守家法的大书法家。他习字很刻苦。冯武《书法正传》说他住在吴兴永欣寺,几十年不下楼,临了八百多本《千字文》,给江东诸寺,各送一本。他用废的笔,埋起来象冢一样。后人讲“退笔成冢”的典故就是从这儿来的。明董其昌《画禅室随笔》说他学钟繇《宣示表》,“每用笔必曲折其笔,宛转回向,沉著收束,所谓当其下笔欲透纸背者”。他所写的《千字文》清何绍基说:“笔笔从空中来,从空中住,虽屋漏痕,犹不足以喻之”。我们细读他的墨迹《千字文》,看得出他用笔上藏头护尾,一波三折,含蓄而有韵律的意趣。董、何之说可谓精确、具体、恰当。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51

    主题

    4万

    回帖

    45万

    积分

    王牌队员

    Rank: 8Rank: 8

    积分
    458385
     楼主| 发表于 2016-9-21 21:25:11 | 显示全部楼层
      其主要作品有:

    1 )《千字文》 。此为智永《真草千字文》,线条饱满,笔意飞动,运笔,结体的技巧都十分精熟,前人评其书谓“智永得右军之肉”,于此可得印证。

      其《楷书千字文》用笔遒劲,结构端庄,笔画的起止提按痕迹十分清晰,富有虚实变化,与晋唐写经非常接近,便于初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51

    主题

    4万

    回帖

    45万

    积分

    王牌队员

    Rank: 8Rank: 8

    积分
    458385
     楼主| 发表于 2016-9-21 21:25:31 | 显示全部楼层
      ★魏碑代表作

    1 )爨宝子碑:南朝沿袭晋制,禁止立碑,故碑刻极少,而云南“二爨”(《爨宝子碑》,《爨龙颜碑》)可谓灿若星辰,光耀夜空。《爨宝子碑》是云南边陲少数民族的首领受汉文化的熏陶,仿效汉制而树碑立传的。此
    碑刻于东晋大亨四年(405 )。

      书体是带有明显隶意的楷书体。碑中一部分横画仍保留了隶书的波挑,但结体却方整而近于楷书。用笔以方笔为主,端重古朴,拙中有巧。看似呆笨,却飞动之势常现。康有为在《广艺舟双楫》中评此碑为“端朴若古佛之容”是很恰当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IOS版APP下载:

    官方微信

    安卓版APP下载:

    官方微信

    随州市志愿服务联合会主办 手机版 小黑屋 szvf.com.cn Inc. 鄂ICP备20007109号-2 Discuz! X3.4 Powered by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快速发帖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