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论坛
  • 官方微信
    微信公众号 添加方式:
    1:搜索微信号(888888
    2:扫描左侧二维码
  • 手机访问
  • 随州市新时代文明实践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楼主: 遇随而安

    唐诗为镜照汗青

      [复制链接]

    105

    主题

    2336

    回帖

    4万

    积分

    白银队员

    Rank: 5Rank: 5

    积分
    44335
    发表于 2015-3-12 21:56:07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遇随而安 发表于 2015-3-12 21:02
      李白 之 金龟换酒

      天宝初年的一天,我们这位人见人爱花见花开的贺知章贺大人又像往常一样,一路 ...

    这里李白与身怀绝技的大娘,联想的丰富啊,哈哈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5

    主题

    1149

    回帖

    3万

    积分

    白银队员

    Rank: 5Rank: 5

    积分
    32907
    发表于 2015-3-12 22:26:33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有意思,欣赏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8

    主题

    1659

    回帖

    3万

    积分

    白银队员

    Rank: 5Rank: 5

    积分
    39092
     楼主| 发表于 2015-3-15 10:08:21 | 显示全部楼层
     李白 之 沉香亭畔

      话说未来的汾阳郡王郭子仪拜谢了李学士救命之恩,立志将功补过、精忠报国,此事搁过不提。李白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心情自然大好,又约了三五好友到酒肆痛饮,“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不觉酣然睡去。正巧这日宫中沉香亭畔牡丹花盛开,玄宗正与杨贵妃赏玩。说到杨贵妃喜欢赏花,颇有来历,不得不提一下。据说贵妃娘娘有次在御花园中游玩,见一花娇美可爱,便伸手去摘,不料花叶立刻收缩卷起。这幕恰巧被一位宫娥看见,便到处宣扬贵妃和鲜花比美,连花儿都含羞低头了。其实,我们都猜贵妃娘娘摸到的是含羞草,你懂的。这位宫娥...自然是极有前途。自此杨玉环就喜欢在花园里晃荡,成为中国古代四大美女中排位第四的“贵妃羞花”。
      那楼主就倒着倒序顺便把“沉鱼落雁、闭月羞花”的四大美女一炉烩掉吧。东汉末年,貂蝉见义父王允为了国家大事日夜忧虑,叹息自己身为女子不能为父分忧,只能拜月默祷。恰巧此时一阵轻风微拂,浮云将皎洁的明月遮住。这一幕正巧被王允瞧见,灵机一动,逢人就夸耀说我女儿貂蝉如何美丽动人,连月亮见了她也羞愧地躲到云彩后面去了,故意让董卓和吕布闻此艳名,然后用美人计一举成功,激得三姓家奴吕布干掉了第二位干爹大奸贼董卓,差点就挽救了奄奄一息的汉朝。这就是四大美女中排位第三的 “貂蝉闭月”。
      有诗云“汉家青史上,计拙是和亲。”童鞋们不要以为昭君和呼韩邪单于有着CCTV电视剧里那样的甜美爱情,因为在历史问题上CCTV多数时候都是靠不住的。事实上他们老夫少妻,只在一起生活了两年,呼韩邪就病死了。随后王昭君按照匈奴风俗改嫁了呼韩邪的长子,又生活了十一年,按常理可能后一段感情还幸福快乐些。然而,“独留青冢向黄昏”,昭君远嫁匈奴之后,终身未能再看上一眼故土。昭君出塞途中,心情忧郁,在坐骑之上随手拨弦,琴声凄切直冲云霄。一只正在南飞的大雁听着这伤心的旋律,悲伤到忘记了摆动翅膀,竟然跌落下来。更羸射下惊弓之鸟,虽不需用箭,也得用把弓,怎么说也是用了兵器的;而昭君打猎居然不需兵器、只需乐器,实在是位奇女子。这就是四大美女中排位第二的“昭君落雁”。昭君的家乡在湖北秭归,我们很容易记住她有一位著名的同乡名叫屈原。因为屈原被流放前,他的姐姐特地赶回家来宽慰弟弟,后人为了表示对这位贤惠姐姐的敬意,将县名改为“姊归”,后来演变成了现在的“秭归”。
      当年清纯动人的西施在河边浣纱,水中鱼儿看见她美丽的面容,竟忘记了游动,渐渐沉到河底,这就是四大美女中排名第一的“西施沉鱼”。可能东施效颦时,鱼儿看见她恐怖的面容,直接吓死了,也沉到河底。范蠡由此听说西施美绝人寰,遂教以歌舞,然后献给吴王夫差,用美人计灭吴成功。总结一下,四大美人中的前三位都成为了政治和战争的工具,第四位也是老夫少妻且不得好死,可见自古红颜多薄命,不许人间见白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8

    主题

    1659

    回帖

    3万

    积分

    白银队员

    Rank: 5Rank: 5

    积分
    39092
     楼主| 发表于 2015-3-15 10:09:09 | 显示全部楼层
      让我们聊回杨贵妃,她当日对着盛开的牡丹,心情甚佳,便招宫里的梨园子弟们到沉香亭前奏乐。玄宗笑道:“新花怎能用旧曲呢?”便命乐师李龟年速召李学士入宫。这位李龟年说起来在唐诗史上也有一席之地。杜甫有诗云:“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安史之乱后又逢的这位君,就是李龟年了。当年他受到玄宗皇帝的特殊待遇,在东都洛阳为他修造了豪华的住宅,奢华的程度甚至超过了王公大臣。
      安史之乱后李龟年流落到江南,每当良辰美景他为人唱歌,在坐的听众没有一人不停止饮酒而掩面哭泣的。岐王是玄宗的弟弟李隆范,好学爱才,善于音律。有次李龟年应邀到岐王府中作客,乐声刚起,李龟年立即说:“这是秦音的慢板。”隔了一会儿,他又说:“现在是楚音的流水板。”歧王均点头称是。演奏结束后,李龟年径自掀起隔开宾客与乐师的帷幕,把乐师手中的琵琶取过来自己弹奏,看来他喜爱音乐已经到了目中无人的地步。杜甫大概就是在这种场合认识的李龟年。而诗中的崔九,就是楼主前文提到的宰相崔湜的弟弟。
      李龟年带了人出宫要去寻李白,随从们都茫然议论道:“这么大的一座长安城,急切间到哪里去寻李学士啊?”李龟年微笑不语,直奔城中最大的酒楼而去。才到门口,就听得楼上有人作歌道:“三杯通大道,一斗合自然。但得酒中趣,勿为醒者传。”歌声内力十足,直送出两条街去,歌者不是李白是谁?李龟年赶快大踏步上楼,只见李白独占一座,已喝得酩酊大醉。李龟年上前摇醒他:“圣上在沉香亭宣召学士,快随我去吧!”众酒客闻得有圣旨,都好奇地站起来闲看。李白半张醉眼,嘴里嘟嘟囔囔:“我醉欲眠...君且去。”翻个身接着睡觉,居然打出鼾声来。众人不禁哗然,这分明是抗旨不遵嘛,好大的胆子。李白的忠实粉丝杜甫曾经在《饮中八仙歌》里对这一幕有过艺术再现,诗云:“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
      面对着鼾声渐高的李白,李龟年急得一跺脚,走到窗口向楼下一招,七八个随从一齐上楼,不由分说,手忙脚乱地将李白抬下楼去,扶上玉花骢,直奔宫门而去。李龟年策马在后相随,刚跑到五凤楼前,玄宗又遣内侍来催促了,赐李白“走马人宫”的待遇,抓紧时间赶路。“走马入宫”的礼遇可是只有是皇帝非常宠信的少数年迈重臣、亲戚才能享受的。这样李龟年便可不必扶李白下马,而是策马一路小跑,直到后宫沉香亭。玄宗见李白还未醒来,便命宫女含甘泉水喷之。被喷了一头冷水的李白从梦中惊醒,见已在天子贵妃面前,大惊俯伏在地施礼:“陛下恕臣失礼!”
      玄宗微笑亲手搀起:“朕今日同贵妃赏名花,不可无新词,所以召卿前来。”李白应道:“既然如此,请赐臣文房四宝。”一旁李龟年立即递上纸笔。李白醉意朦胧,大笔连挥,立成一首《清平调》: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
      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贵妃一看,把自己与眼前雍容华贵的牡丹花相比拟,又比作了瑶池仙女,不禁芳心大悦:“李学士醉中成诗,才华超子建远矣。” 曹植曹子建七步成诗,是急智做诗的代表人物,但可那是在清醒状态下完成的。李白酒醉而立刻成诗,难度更大。贵妃和玄宗这厢正在摇头晃脑地赞叹,李白那边手不停挥,片刻间又是一首作好,龟年双手奉上玄宗,即是《清平调之二》:
      一枝红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
      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
      这是把鲜花拟人化了。楚襄王为之断肠的巫山神女,只出现过在梦中而已,哪及得贵妃娘娘真实的花容人面、触手可及?汉成帝的皇后赵飞燕据说可作盘中舞,算得上绝代佳人,可李白说她还得倚仗新妆,素颜能不能入眼就很难讲,哪及得上贵妃娘娘丽质天生,即便不施脂粉也是绝色?但楼主认为这个抑古扬今并不很靠谱,属于欺负古人不能辩驳。按今天的审美观,骨感的飞燕应该更受广告商欢迎,而玉环姐姐八成要去做减肥抽脂手术。因为唐朝以胖为美,我们可以看到唐代仕女画上的美女们都是很丰满的。
      李白被玄宗赐给 “走马入宫”的殊荣,而这两首诗内都有流传千古的名句,已足以回报。但他看起来兴致正高,显然没有要收手的意思,须臾之间第三首诗也平空出世,方才投笔捻须大笑。这便是《清平调之三》:
      名花倾国两相欢,长得君王带笑看。
      解释春风无限恨,沉香亭北倚栏杆。
      这三首清平调好比长江三叠浪,一浪更高过一浪。玄宗不禁赞叹道:”爱卿之才,果非人间所能有!”当即命李龟年按调而歌,梨园众子弟丝竹并起,玄宗也亲自吹起玉笛相和,一派靡靡之音、歌舞升平。贵妃娘娘大喜,一连敬了李白三杯西凉葡萄美酒,自己也赏脸陪了一杯,酒兴中随歌起舞,意态似醉非醉,恍若仙女下凡尘,这一段便称为“贵妃醉酒”,后来成为四大名旦之首、京剧大师梅兰芳的拿手曲目。当下玄宗赏赐李白可遍游皇宫内苑,又令内侍推了一小车美酒紧随其后,任其酣饮。自此以后,凡宫中内宴,李白每每被召,连贵妃对他也十分爱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8

    主题

    1659

    回帖

    3万

    积分

    白银队员

    Rank: 5Rank: 5

    积分
    39092
     楼主| 发表于 2015-3-15 10:11:04 | 显示全部楼层
    李白 之 酒中诗仙

      大太监高力士对殿上当众为李白脱靴之事耿耿于怀,一直伺机报复。但见李白圣眷正隆,也无可奈何。一日见贵妃娘娘独自倚栏低唱《清平调》三首,一唱三叹,正在顾影自怜大发花痴,赶紧小碎步上前,给她下药:“老奴原以为娘娘会对此诗怨入骨髓,不料竟然如此喜欢,实为不解。”贵妃诧异道:”此诗有何可怨之处?”高力士道:“娘娘可曾见过画图中,一武士手托金盘,盘中女子举袖凌风而舞,便是赵飞燕,乃汉成帝之皇后,宠幸无比,谁知她竟与燕赤凤私通。李白以飞燕比娘娘,其心可诛。”
      杨贵妃听了此言,一张脸顿时涨得通红。原来她认了胡人安禄山为义子,出入宫禁,关系暧昧。据说安禄山曾经误伤杨贵妃胸前,留下了“禄山之爪”这个典故,还据说杨贵妃为了遮挡伤处,就发明了抹胸。高力士提赵飞燕此事,正刺中她的忌讳。于是心下怀恨李白,常在玄宗面前耳畔说丰白轻狂使酒,无人臣之礼。玄宗见贵妃不喜欢李白,便不再召他内宴。李白情知为人所中伤,再难被重用,只得借酒浇愁,与贺知章、张旭等人结为酒友,每日纵酒高歌,时人呼之为饮中八仙。
      后人论到南唐后主李煜,总道“国家不幸词家幸”,否则就不会有“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这样登峰造极的《虞美人》留给我们了。楼主认为同样的道理,李白如果仕途得意,最好也不过出将入相、位极人臣,但诗歌创作肯定就要黯然失色,中国文明史上会损失最辉煌的一颗巨星。他个人政治上的失意,实是我们中华文化的福气。
      唐朝的几位超一流大诗人,其作品都有着鲜明的个人特色,以至于有些诗句即使我们不知道确切的作者,考试时都可以按风格蒙对连线题。楼主总结李白的特点就是:A.想象力已经丰富到了非人类的程度;B.可以把极大的数目词化成形容词的效果来用,比如“千里江陵一日还”、“飞流直下三千尺”、“白发三千丈”、“轻舟已过万重山”、 “尔来四万八千岁”等等,这种用法只有他最敢用,用得也最臻于化境,从来不怕数字大;C.大开大阖,气势雄伟,走的纯阳刚路子,唯少林派九阳真经可比。
      李白诗歌还有个明显特点,就是常常为酒类做广告代言,著名案例之一是兰陵酒。《客中行》诗曰:
      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
      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
      这里的“郁金香”不是指美丽的荷兰国花,而是指浸在酒里的香草“郁金”的香味。诗中虽藏着一抹作客异乡的哀愁,主色调却是主人的盛情和客人的豪爽,楼主很是喜欢。唐诗中若无李白,就不再成其为唐诗;李白诗中若无饮酒诗,就不再成其为李白。他居然连“一杯一杯复一杯”这种句子也能写得出来,且不显枯燥。但李白最后果然死在酒上,有次他在喝高了以后想去捞水中月,结果自然可想而知。小酌怡情,过则伤身,可见凡事须有节制。当然也有人有人说,李白如此嗜酒,是因为在仕途上不得志。
      曹操在他的代表作《短歌行》里写道:“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概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以帝国总理的身份为杜康酒代言,开了风气之先。此类商业活动的鼎盛期是在唐朝,比如李白代言兰陵酒,杜牧以代言杏花村酒,而王翰觉得只代言一个品牌的收入还不够,遂为整个葡萄酒协会代言。李白以诗仙兼酒仙的身份岂能落人之后?干脆也为整个清酒协会代言...这场代言战还蔓延到酒具行业,金樽、玉碗、夜光杯纷纷参战。大唐经济繁荣,名人代言的消费拉动效应非常强劲。杜牧赋得两句“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就帮助杏花村酒业的股价连拉5个涨停板,赚得盆满钵满。而李白一句“金樽清酒斗十千”,更是拉动整个清酒板块全线上扬,连日本游资都来入市,甚至买下好几个清酒品牌回国经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8

    主题

    1659

    回帖

    3万

    积分

    白银队员

    Rank: 5Rank: 5

    积分
    39092
     楼主| 发表于 2015-3-15 10:11:53 | 显示全部楼层
      继在酒业和酒具业代言成功之后,李白又开始代言酒店业,《金陵酒肆留别》诗云:
      风吹柳花满店香,吴姬压酒劝客尝。
      金陵子弟来相送,欲行不行各尽觞。
      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
      此诗发表之后,南京金陵大酒肆门庭若市,需领号排队等座,年夜饭提前半年预订,且讲明要翻台。
      在目睹了李白代言所带来的经济奇迹之后,一些缺乏自然资源的贫困地区也开始动起了借助诗仙来提升名气的脑筋。一日李白正按其正常生活规律在酒肆间逍遥,突然收到了一封装帧精美的邀请信,拆封一看:“先生好游乎?此地有十里桃花。先生好饮乎?此地有万家酒店…”再看落款,是一个陌生的名字:泾州汪伦。
      地球人都知道,李白的两大爱好就是到处旅游和喝酒,接到这么有吸引力的信,自然兴高采烈快马加鞭而去。一见到汪伦,简单寒暄一下,便要他赶快领着去看看“十里桃花”和“万家酒店”。不料汪伦微笑道:“敝处有桃花潭,方圆十里,可惜未种得桃花。敝处有一家小酒店,店主姓万,倒并无一万家酒店。”李白一愣,随即大笑道:“原来如此,佩服啊佩服!” 汪伦遂邀他小住几天。李白是随性之人,既来之则安之。汪宅群山环抱,曲径通幽,恍若仙境。每日里汪伦美酒佳肴款待,嘉宾满座相陪,借酒高谈阔论,正是白哥喜欢的生活style。两人酒逢知己千杯少,相见恨晚。然而千里搭长棚,人生没有不散的筵席,再长的黄金周假期也终究会过完的,终于到了李白要回去的这一天。
      在汪伦家中喝完饯行酒,李白到了桃花潭边上船,正要离岸,忽然听得一阵歌声,回头一看,只见汪伦和许多村民一起正在岸上踏步唱歌,为自己送行。古朴的送客方式中蕴含的深情厚谊使白哥十分感动,当即赋出这首流传千古的送别诗《赠汪伦》: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李白走后,汪伦立刻组织人手,把诗仙手书的这首《赠汪伦》印成单张,背面画上桃花潭自驾游路线图及驴友攻略,并以白哥的卡通风格头像作为LOGO,到各大城镇免费派发。桃花潭随即名声大噪,节假日游人如织。当地村民依靠农家乐旅游业的发展,从此一举脱贫。镇长汪伦每年为李白送去好酒二十坛,作为代言费。
      在李白无数的名篇佳作里,小伙伴们应该都是各有所爱,正所谓各花入各眼。假如在只能选一首作为他的代表作来介绍的场合,楼主将毫不犹豫地割爱其他所有的,只留下这一篇《将进酒》: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
      将进酒,杯莫停。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
      五花马,千金裘,
      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李白的嗜酒如命、极度夸张、一掷千金、怀才不遇等等特色,在这首诗中均展露无遗。背得出这首诗,就能了解李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8

    主题

    1659

    回帖

    3万

    积分

    白银队员

    Rank: 5Rank: 5

    积分
    39092
     楼主| 发表于 2015-3-15 10:12:51 | 显示全部楼层
      李白 之 败走黄鹤楼

      李白既知得罪权贵仕途无望以后,也不愿留在帝都继续虚耗光阴,就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高唱道:“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安得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恢复了驴友的身份。幸得如此,在祖国名山大川间留下了他无数诗篇。从天门山到敬亭山,从白帝城到岳阳楼,白哥一路走、一路喝、一路题诗。他这个恶习给后来的诗人们造成了很大压力,因为别人到了这些景点,兴致一来正打算题诗,抬头却发现白哥的作品已经涂鸦在墙壁上了,盘算一下无法抗衡,只好掩面飘下。
      话说这一日,白哥来到了长江上的名楼黄鹤楼,一顿喝高之后,习惯性地要来纸笔正准备涂两句,抬头就看见墙上一首七律龙飞凤舞地题在那里: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落款“汴州崔颢”。
      白哥在墙下踱来踱去,呆了半晌,长叹一声:“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把笔一搁,泪奔而出。
      崔颢这首《黄鹤楼》确实很脍炙人口。抗日战争初期,国民党一些高级人物消极抗日,危急时放弃北平,只顾自己,并抢运古董狼狈逃窜。鲁迅先生为此曾经做过一首剥皮诗:“阔人已乘文化去,此地空余文化城。文化一去不复返,古城千载冷清清。专车队队前面站,晦气重重大学生。日薄榆关何处抗?烟花场上没人惊。”
      有一首诗谜,谜面是元朝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谜底打唐诗一句。标准答案便是这句“日暮乡关何处是”。有人说“日暮客愁新”亦可,那就亦可罢。
      白哥是何等样人,在崔颢手下输了一招,自然心有不甘。从黄鹤楼飘下之后,便在不远处的鹦鹉洲赋出一首《鹦鹉洲》:
      鹦鹉来过吴江水,江上洲传鹦鹉名。
      鹦鹉西飞陇山去,芳草之树何青青。
      烟开兰叶香风暖,岸夹桃花锦江生。
      迁客此时徒极目,长洲孤月向谁明。
      此诗与崔颢的《黄鹤楼》相比孰高孰低,相信大家自然能看得出来。而且框架完全仿照崔诗,与其说是在比拼,毋宁说是在致敬。而让李白如此衷心佩服,楼主实在想不出还有其他人。当然,那句“生不愿封万户侯,但愿一识韩荆州”的马屁诗不能算数。
      我等闲人都能看出高下,白哥自己心中当然更是有数。在汉阳有了心理阴影写不出,就去金陵,好容易憋出了这首《登金陵凤凰台》: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这首诗终于在艺术境界上可和崔颢诗并驾齐驱了。但另一方面,崔诗的影子依然浮现其中。可见黄鹤楼上看见崔诗对李白的心理冲击有多大。崔颢流传下来的作品不多,但即使仅有此一首亦足矣。
      楼主忽然想出一道题目。谜面就是李白这首《登金陵凤凰台》,谜底打著名古文一长句。不必浪费时间去百度,绝对原创
      即使李白的这首《登金陵凤凰台》终于可以和崔颢的《黄鹤楼》平起平坐,但若论到写黄鹤楼的七律第一,始终公推崔诗。白哥绝对是个好胜心很强的人,后来逮住机会又跑到黄鹤楼边借着送别友人的机会写了一首七绝,终于在写黄鹤楼的七绝中拔得千载头筹,这就是小伙伴们都耳熟能详的《送孟浩然之广陵》: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楼主觉得,以李白的性格,大概不干上这漂亮的一票是绝不会放手的。
      李白的一个梦想是当大官,其实还有另一个毫不相容的梦想,就是当大侠。他在天宝初年所做的《侠客行》中有诗句:“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这首诗被金庸大侠用来发挥成了同名小说。该诗主干是战国时信陵君窃符救赵的故事,端的是浓墨重彩,可惜楼主不能扯得太远,不然再写它几千字。《笑傲江湖》里面的衡山派掌门莫大先生的风采,就是“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可见金大侠深受此诗的影响。最后一句“谁能书阁下,白首太玄经”,说的是西汉著名的辞赋家杨雄(不是今天的上海市长)在书阁之中白首穷经,咱们谁能去干那无聊的事情啊!李白和诸葛亮对杨雄都不怎么待见,诸葛亮说杨雄侍奉逆贼王莽,大节有亏。但也有很多人很推崇杨雄的学问,在刘禹锡的《陋室铭》中“西蜀子云亭”中的子云,就是杨雄的字。
      李白的年轻时的武功究竟有多高我们不知道,只知道他年纪大了以后懂事理多些,不再那么喜欢杀人,比如在《战城南》中写下了“乃知兵者是凶器,圣人不得已而用之”的诗句。当时公认的武林顶尖高手是公孙大娘,和李白有没有过交集也不清楚。但有一位大诗人为她留下了一首诗歌《公孙大娘舞剑器行》:“昔有佳人公孙氏,一舞剑器动四方。观者如山色沮丧,天地为之久低昂。霍如羿射九日落,矫如群帝骖龙翔。来如雷霆收震怒,罢如江海凝清光…” 他就是当年李白的小朋友,接下来要出场的主角,后来成为和诗仙李白双峰并峙的诗圣杜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8

    主题

    1659

    回帖

    3万

    积分

    白银队员

    Rank: 5Rank: 5

    积分
    39092
     楼主| 发表于 2015-3-20 10:26:27 | 显示全部楼层
      杜甫 之 剑悟三圣

      如果你读了杜甫这首《公孙大娘舞剑器行》,就以为这位大娘是李白和杜甫的时代第一剑术高手的话,那就错了。当时的第一高手并不是公孙大娘,而是有“剑圣”名号的将军裴旻。李白号称向裴旻学过剑术,公孙大娘也号称被裴旻指点过,这样看来李白和公孙大娘有可能是同门师兄妹。大娘在剑术上虽然没能排名第一,在教学生出成绩这一点上却是当之无愧的第一。古龙先生说她的徒孙公孙兰曾经打得陆小凤一身冷汗,可惜后来却死在叶孤城手下,这个是小说的虚构。但大娘真实地造就了至少三位圣人—诗圣杜甫、画圣吴道子、草圣张旭,我不知道历史上另外还有谁能不发一言就成为了这么牛的老师,还是跨界的。
      我们通过杜甫诗中的描写,可以想象公孙大娘激昂顿挫的舞姿对以后诗圣的创作风格起到了巨大的启发作用。吴道子曾通过观赏公孙大娘舞剑,体会到用笔之道,画中人物的衣袖、飘带都具有迎风起舞的动势,成语“吴带当风”就是形容画技到了这种神妙的境界,后来成为画圣。苏东坡评价说:“诗至于杜子美(杜甫),文至于韩退之(韩愈),书至于颜鲁公(颜真卿),画至于吴道子,而古今之变,天下能事毕矣!”而这位颜真卿曾经两度辞官,拜张旭为师专心学习写字。
      颜真卿的堂曾祖父,就是楼主前文提到写了《汉书注》但是被九岁的天才儿童王勃揪出了一大堆错误的大儒颜师古。颜真卿的堂兄颜杲卿,曾是安禄山的部下。安禄山反叛之后,颜杲卿死守常山不肯投降叛军,城破力尽被俘后送至洛阳。安禄山斥责他说:“从前是我把你奏请升官,我什么事有负你而背叛我?”杲卿嗔目而骂:“我家世代为唐朝大臣,即使得你奏请署官,难道还应跟着你反叛吗?况且天子又有什么事有负于你,而你竟反叛呢?”这叫不以私恩而废公义。安禄山大怒,命人钩断了他的舌头:“看你还能骂吗?”颜杲卿毫不屈服,依然在含糊不清的骂声中死去。文天祥《正气歌》里那句”为颜常山舌“,便是颂扬这位常山太守颜杲卿。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8

    主题

    1659

    回帖

    3万

    积分

    白银队员

    Rank: 5Rank: 5

    积分
    39092
     楼主| 发表于 2015-3-20 10:27:44 | 显示全部楼层
      张旭谈到自己写草书的经验时说:“始吾见公主与担夫争路,而得笔法之意;后见公孙大娘练剑演武而得其神”,从此茅塞顿开,笔走龙蛇。他极有个性,常常喝得酩酊大醉后呼叫狂走,然后落笔成书,甚至把头发浸入墨汁后用头书写,酒醒后看见昨天用头写的字,自己都觉得真是神来之笔而不可复得,世人称他为“张颠”。张旭曾经担任常熟尉,上任后十多天有位老人来因事告状,张旭便在状纸上写了批示。不料几天后这位老人又来为了鸡毛蒜皮的小事告状,张大人大怒:“大胆老头!你竟敢用闲事来屡次骚扰公堂?”老人回答说:“我这次确实真不是来告状的。我是看到大人您批状纸的字写得奇妙珍贵,想拿回去收藏起来呀。”杜甫在他著名的《饮中八仙歌》里描写到:“张旭三杯草圣传,脱帽露顶王公前,挥毫落纸如云烟。”
      有次吴道子随玄宗到了东都洛阳,见到草圣张旭和剑圣裴旻,三人各自表演了绝技:裴旻舞剑一曲,张旭作书于壁,吴道子也作画“俄顷而就、有若神助”。洛阳市民大饱眼福,都高兴地说:“一日之中,获睹三绝”。后来裴旻的母亲去世了,想请吴道子在天宫寺作画数壁,吴道子回答说:“我很久没画啦。如果将军有意为我舞剑一曲,也许能激励出我的灵感吧。”裴旻遂脱去丧服,一身短打,走马如飞,将宝剑舞成一团光影,好似冲虚道长。舞到兴头上,忽地将剑抛向高空,距地面有数十丈,如电光下射般落将下来。裴旻举起剑鞘,只听“锵”的一声,宝剑不左不右正好插入鞘内。观者千人,彩声如雷。吴道子灵感大起,挥毫作画,“飒然风起,为天下之壮观”,画出了他一生的杰作,“得意无出于此”。
      裴旻不但是剑圣、武术家,还是杀敌疆场的将军。他曾经北伐奚人,被敌人重重包围,乱箭齐发,一般这种情况下再猛的人也挂了。因为猛将不怕千军,只怕寸铁,强弓硬弩雨点般一阵乱射,任你多勇悍也得变成个大刺猬,罗成、杨再兴不都是这么挂掉的?但裴旻立于马上,将宝剑舞成一团光影,飞矢四集却迎刃而断。奚人大惊,解围而去。王维以此做《赠裴将军》诗曰:
      腰间宝剑七星文,臂上雕弓百战勋。
      见说云中擒黠虏,始知天上有将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8

    主题

    1659

    回帖

    3万

    积分

    白银队员

    Rank: 5Rank: 5

    积分
    39092
     楼主| 发表于 2015-3-20 10:29:4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遇随而安 于 2015-3-20 10:31 编辑

    杜甫 之 名门之后

      唐朝开元、天宝年间非常富庶,文人们都喜欢游历祖国的大好河山,李白、杜甫和著名边塞诗人高适也曾组团自助游,并且留下了深厚的友谊。杜甫比李白小11岁,而且李白天纵英才、名满天下,杜甫对他自然是很欣赏和怀念的,曾写下了一堆赞美和怀念李白的诗歌,除了前面提到的《饮中八仙歌》,还有著名的《春日忆李白》:“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何时一樽酒,重与细论文?”李白也曾写下《沙丘城下寄杜甫》一诗:“我来竟何事,高卧沙丘城。城边有古树,日夕连秋声。鲁酒不可醉,齐歌空复情。思君若汶水,浩荡寄南征。”但相对来说比杜甫写给他的诗歌流传下来的要少得多,所以有很多人就认为杜甫当时可能就是个屌丝、小号,在李白等当时著名诗人面前比较自卑,这完全是一个误解。
      首先,让我们来看看杜甫的家世。杜甫可被查考的著名祖先,是晋初的征南大将军杜预,史书上说此人不会骑马,射箭的水平也差劲,但是战略眼光冠于当世,人们说他是用计谋打仗,以一当万。当时为晋朝镇守军事重镇荆州的名将羊祜临终前向晋武帝司马炎推荐杜预接替自己,认为他将来一定可以灭吴。羊祜羊叔子,就是在襄阳城外有市民为他立了堕泪碑的那一位,熟悉《神雕侠侣》的小伙伴们应该不陌生。在东吴大将陆抗(就是在夷陵之战火烧连营大败刘备的陆逊之子,而他的儿子是后来西晋的著名文学家陆机和陆云)死后,杜预终于说服司马炎发动了灭吴的战争,并成为重要的统帅。在初期取得阶段性胜利以后,晋朝内部又泛起见好就收的的言论氛围,杜预却力排众议说:“现在我们接连取胜,士气大振,正需要一鼓作气。打仗好比劈竹子,只要劈开几节,底下就会迎刃而解了。”这就是成语“势如破竹”的来历。后来果然如杜预所遇见的,晋军顺利灭亡了东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最终三国归晋。
      杜甫的爷爷杜审言,与李峤、崔融、苏味道合称“文章四友”,号称“崔李苏杜”,很早就被武则天赏识。李峤就是小学课本那首《风》的作者:“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崔融的诗楼主不记得,只记得他去应考八个科目都及第,那就是有八个专业学位,楼主推算他的智商至少在自己的四倍以上。苏味道曾经贬官到四川眉州,在那里留下后裔,有位大大有名的后人便是苏东坡,大概和李白算是中国历史上最天才的两位了,如果李白说自己写诗第二那就没有人敢称第一,同理如果苏东坡说自己写词第二那就没有人敢称第一,而且苏东坡的诗也是第一流的。中国最伟大的诗人和词人都诞生在天府之国,四川在出才子这一项上说自己第二也没有人敢称第一。
      杜审言的同事郭若讷蛊惑了杜审言的长官周季童,将杜审言冤枉下狱,定了死罪。杜审言十六岁的儿子杜并为父报仇,潜入将周季童刺成重伤,杜并也被侍卫当场杀死。周季童临死前感叹说:“没想到杜审言有这样的孝子,郭若讷误我。”此事震惊全国,杜审言因此得救。当时和张说并称“燕许大手笔”的许国公苏颋亲自为杜并写了墓志铭,杜并也成为全国性的孝子模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IOS版APP下载:

    官方微信

    安卓版APP下载:

    官方微信

    随州市志愿服务联合会主办 手机版 小黑屋 szvf.com.cn Inc. 鄂ICP备20007109号-2 Discuz! X3.4 Powered by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快速发帖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