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论坛
  • 官方微信
    微信公众号 添加方式:
    1:搜索微信号(888888
    2:扫描左侧二维码
  • 手机访问
  • 随州市新时代文明实践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楼主: 礼多人不怪

    《文史通义》

      [复制链接]

    951

    主题

    4万

    回帖

    45万

    积分

    王牌队员

    Rank: 8Rank: 8

    积分
    458385
    发表于 2016-6-5 22:25:52 | 显示全部楼层
         一、典章宜归详悉也。仆言典章自上而下,可较人物为略,然是极言传之宜更详耳。学校祭祀,一切开载会典者,苟州县所常举行,岂可因而不载?会典简帙浩繁,购阅非易。使散在州县各志,则人人可观,岂非盛事?况州县举行之典,不过多费梨枣十馀枚耳。今志多删不载,未知所谓。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51

    主题

    4万

    回帖

    45万

    积分

    王牌队员

    Rank: 8Rank: 8

    积分
    458385
    发表于 2016-6-5 22:26:29 | 显示全部楼层
        一、自注宜加酌量也。班史自注於十志尤多。以後史家文字,每用自注。宋人刻伪《苏注杜诗》,其不可强通者,则又妄加“公自注”三字。後人觉其伪者,转矫之曰:古人文字,从无自注。然则如司马《潜虚》,自加象传,又何如耶?志体既取详赡,行文又贵简洁,以类纂之意,而行纪传之文,非加自注,何以明畅?但行文所载之事实,有须详考颠末,则可自注。如《潜虚》之自解文义,则非志体所宜尔。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51

    主题

    4万

    回帖

    45万

    积分

    王牌队员

    Rank: 8Rank: 8

    积分
    458385
    发表于 2016-6-5 22:27:03 | 显示全部楼层
         一、文选宜相辅佐也。诗文杂体入艺文志,固非体裁,是以前书欲取各体归於传考。然西京文字甚富,而班史所收之外,寥寥无覯者,以学士著撰,必合史例方收,而一切诗文赋颂,无昭明、李昉其人,先出而采辑之也。史体纵看,志体横看,其为综核一也。然综核者事详,而因以及文。文有关於土风人事者,其类颇夥,史固不得而尽收之。以故昭明以来,括代为选,唐有《文苑》,宋有《文鉴》,元有《文类》,明有《文选》,广为铨次,钜细毕收,其可证史事之不逮者,不一而足。故左氏论次《国语》,未尝不引谚证谣;而十五《国风》,亦未尝不别为一编,均隶太史。此文选志乘,交相裨益之明验也。近楚抚於《湖广通志》之外,又选《三楚文献录》。江苏宋抚军聘邵毗陵修《明文录》外,更撰《三吴文献录》等集,亦佐《江南通志》之不及。仆浅陋寡闻,未知他省皆如是否?然即此一端,亦可类及。何如略仿《国风》遗意,取其有关民风流俗,参伍质证,可资考校,分列诗文记序诸体,勒为一邑之书,与志相辅,当亦不为无补。但此非足下之力所克为者,盍乘间为当事告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51

    主题

    4万

    回帖

    45万

    积分

    王牌队员

    Rank: 8Rank: 8

    积分
    458385
    发表于 2016-6-5 22:27:42 | 显示全部楼层
         一、列女宜分传例也。列女名传,创於刘向,分汇七篇,义近乎子;缀《颂》述《雅》,学通乎《诗》,而比事属辞,实为史家之籍。班、马二史,均阙此传。自范蔚宗东汉书中,始载《列女》,後史因之,遂为定则。然後世史家所谓列女,则节烈之谓,而刘向所叙,乃罗列之谓也。节烈之烈为列女传,则贞节之与殉烈,已自有殊;若孝女义妇,更不相入,而闺秀才妇,道姑仙女,永无入传之例矣。夫妇道无成,节烈孝义之外,原可稍略;然班姬之盛德,曹昭之史才,蔡琰之文学,岂转不及方技伶官之伦,更无可传之道哉?刘向传中,节烈孝义之外,才如妾婧,奇如鲁女,无所不载;即下至施、旦,亦胥附焉。列之为义,可为广矣。自东汉以後,诸史误以罗列之列,为殉烈之烈,於是法律之外,可载者少,而蔡文姬之入史,人亦议之。今当另立贞节之传,以载旌奖之名;其正载之外,苟有才情卓越,操守不同,或有文采可观,一长擅绝者,不妨入於列女,以附方技、文苑、独行诸传之例;庶妇德之不尽出於节烈,而苟有一长足录者,亦不致有湮没之叹云。狂瞽之言,幸惟择之!醉中草草,勿罪。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51

    主题

    4万

    回帖

    45万

    积分

    王牌队员

    Rank: 8Rank: 8

    积分
    458385
    发表于 2016-6-5 22:28:19 | 显示全部楼层
    ○与甄秀才论文选义例书(二)

        辱示《文选》义例,大有意思,非熟知此道甘苦,何以得此?第有少意商复。夫踵事增华,後来易为力;括代总选,须以史例观之。昭明草创,与马迁略同。由六朝视两汉,略已,先秦略之略已。周则子夏《诗序》,屈子《离骚》而外,无他策焉。亦犹天汉视先秦,略已,周则略之略已。五帝三王,则本纪略载而外,不更详焉。昭明兼八代,《史记》采三古,而又当创事,故例疏而文约。《文苑》、《文鉴》,皆包括一代;《汉书》、《唐书》,皆专纪一朝;而又藉前规,故条密而文详。《文苑》之补载陈隋,则续昭明之未备;《文鉴》之并收制科,则广昭明之未登。亦犹班固《地志》之兼采《职方》、《禹贡》,《隋书》诸志之补述梁、陈、周、齐,例以义起,斟酌损益,固无不可耳。夫一代文献,史不尽详,全恃大部总选,得载诸部文字於律令之外,参互考校,可补二十一史之不逮。其事綦重,原与揣摩家评选文字不同,工拙繁简,不可屑屑校量。读书者但当采掇大意,以为博古之功,斯有益耳。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51

    主题

    4万

    回帖

    45万

    积分

    王牌队员

    Rank: 8Rank: 8

    积分
    458385
    发表于 2016-6-5 22:28:51 | 显示全部楼层
    国学△驳文选义例书再答

         来书云:“得兄所论《文选》义例,甚以为不然。文章一道,所该甚广,史特其中一类耳。选家之例,繁博不伦,四部九流,何所不有?而兄概欲以史拟之。若马若班,若表若志,斤斤焉以萧唐诸选,削趾适履,求其一得符合。将毋陈大士初学时文,而家书悉裁为八股式否?东西两京文字,入选寥寥,而班、范两史排纂,遂为定本。惟李陵塞外一书,班史不载,便近齐梁小儿,果选裨史之不逮乎?抑史裨选之不逮乎?编年有《纲目》,纪传有廿一史,历朝事已昭如日星。而兄复思配以文选,连床架屋,岂为风雲月露之辞,可以补柱下之藏耶?选事仿於六朝,而史体亦坏於是,选之无裨於史明矣。考镜古今,论列得失,在乎卓荦之士,不循循株守章句;孺歌妇叹,均可观采,岂皆与史等哉?昔人称杜甫诗史,而杨万里驳之,以为《诗经》果可兼《尚书》否?兄观书素卓荦,而今言犹似牵於训诂然者,仆窃不喜。或有不然,速赐裁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51

    主题

    4万

    回帖

    45万

    积分

    王牌队员

    Rank: 8Rank: 8

    积分
    458385
    发表于 2016-6-5 22:29:09 | 显示全部楼层
         惠书甚华而能辨,所赐於仆,岂浅鲜哉?然意旨似犹不甚相悉,而盛意不可虚,故敢以书报。文章一道,体制初不相沿,而原本各有所自。古人文字,其初繁然杂出,惟用所适,岂斤斤焉立一色目,而规规以求其一似哉?若云文事本博,而史特於中占其一类,则类将不胜其繁。《伯夷》、《屈原》诸传,夹叙夹议;而《庄周》、《列子》之书,又多假叙事以行文。兄以选例不可一概,则此等文字,将何以画分乎?经史子集,久列四库,其原始亦非远。试论六艺之初,则经目本无有也。大《易》非以圣人之书而尊之,一子书耳。《书》与《春秋》,两史籍耳。《诗》三百篇,文集耳。《仪礼》、《周官》,律令会典耳。自《易》藏太卜而外,其馀四者,均隶柱下之籍,而後人取以考证古今得失之林,未闻沾沾取其若《纲目》纪传者,而专为史类,其他体近繁博,遽不得与於是选也。《诗》亡而後《春秋》作,《诗》类今之文选耳,而亦得与史相终始何哉?土风殊异,人事兴衰,纪传所不及详,编年所不能录,而参互考验,其合於是中者,如《鸱枭》之於《金縢》,《乘舟》之於《左传》之类;其出於是外者,如《七月》追述周先,《商颂》兼及异代之类;岂非文章史事,固相终始者与?两京文字,入选甚少,不敌班、范所收,使当年早有如选《文苑》其人,裁为大部盛典,则两汉事迹,吾知更赫赫如昨日矣。史体坏於六朝,自是风气日下,非关《文选》。昭明所收过略,乃可恨耳。所云不循循株守章句,不必列文於史中,顾斤斤画文於史外,其见尚可谓之卓荦否?杨万里不通太史观风之意,故驳诗史之说。以兄之卓见而惑之,何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51

    主题

    4万

    回帖

    45万

    积分

    王牌队员

    Rank: 8Rank: 8

    积分
    458385
    发表于 2016-6-5 22:30:20 | 显示全部楼层
    国学○修志十议(呈天门胡明府)

        修志有二便:地近则易覈,时近则迹真。有三长:识足以断凡例,明足以决去取,公足以绝请讬。有五难:清晰天度难,考衷古界难,调剂众议难,广徵藏书难,预杜是非难。有八忌:忌条理混杂,忌详略失体,忌偏尚文辞,忌妆点名胜,忌擅翻旧案,忌浮记功绩,忌泥古不变,忌贪载传奇。有四体:皇恩庆典宜作纪,官师科甲宜作谱,典籍法制宜作考,名宦人物宜作传。有四要:要简,要严,要覈,要雅。今拟乘二便,尽三长,去五难,除八忌,而立四体,以归四要。请略议其所以然者为十条。先陈事宜,後定凡例,庶乎画宫於堵之意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51

    主题

    4万

    回帖

    45万

    积分

    王牌队员

    Rank: 8Rank: 8

    积分
    458385
    发表于 2016-6-5 22:30:58 | 显示全部楼层
        一,议职掌。提调专主决断是非,总裁专主笔削文辞,投牒者叙而不议,参阅者议而不断,庶各不相侵,事有专责。

        二,议考证。邑志虽小,体例无所不备。考核不厌精详,折衷务祈尽善。所有应用之书,自省府邻境诸志而外,如《廿二史》、《三楚文献录》、 《一统志》、圣祖仁皇帝御纂《方舆路程图》、《大清会典》、《赋役全书》之属,俱须加意采访。他若邑绅所撰野乘、私记、文编、稗史、家谱、图牒之类,凡可资搜讨者,亦须出示徵收,博观约取。其六曹案牍,律令文移,有关政教典故、风土利弊者,概令录出副本,一体送馆,以凭详慎铨次。庶能钜细无遗,永垂信史。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51

    主题

    4万

    回帖

    45万

    积分

    王牌队员

    Rank: 8Rank: 8

    积分
    458385
    发表于 2016-6-5 22:31:47 | 显示全部楼层
         三,议徵信。邑志尤重人物,取舍贵辨真伪。凡旧志人物列传,例应有改无削。新志人物,一凭本家子孙列状投柜,核实无虚,送馆立传。此俱无可议者。但所送行状,务有可记之实,详悉开列,以备采择,方准收录。如开送名宦,必详曾任何职,实兴何利,实除何弊,实於何事有益国计民生,乃为合例。如但云清廉勤慎,慈惠严明,全无实徵,但作计荐考语体者,概不收受。又如卓行亦必开列行如何卓,文苑亦必开列著有何书,见推士林,儒林亦必核其有功何经,何等著作有关名教,孝友亦必开明於何事见其能孝能友。品虽毋论庸奇偏全,要有真迹,便易采访。否则行皆曾、史,学皆程、朱,文皆马、班,品皆夷、惠,鱼鱼鹿鹿,何以辨真伪哉?至前志所收人物,果有遗漏,或生平大节,载不尽详,亦准其与新收人物,一例开送,核实增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IOS版APP下载:

    官方微信

    安卓版APP下载:

    官方微信

    随州市志愿服务联合会主办 手机版 小黑屋 szvf.com.cn Inc. 鄂ICP备20007109号-2 Discuz! X3.4 Powered by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快速发帖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