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论坛
  • 官方微信
    微信公众号 添加方式:
    1:搜索微信号(888888
    2:扫描左侧二维码
  • 手机访问
  • 随州市新时代文明实践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楼主: 一诺千金

    梦溪笔谈

      [复制链接]

    951

    主题

    4万

    回帖

    45万

    积分

    王牌队员

    Rank: 8Rank: 8

    积分
    458385
    发表于 2017-7-25 21:30:44 | 显示全部楼层
      士人李,忘其名,嘉祐中为舒州观察支使,能为水丹。时王荆公为通判,问其法,
    云:“以清水入土鼎中,其下以火然之,少日则水渐凝结如金玉,精莹骇目。”问其方,
    则曰:“不用一切,但调节水火之力。毫发不均,即復化去。此坎、离之粹也。”曰
    “日月各有进退节度。”余不得其详。推此可以求养生治病之理。如仲春之月,划木奋
    发,鸟兽孳乳,此定气所化也。今人于春、秋分夜半时,汲井水满大瓮中,封闭七日,
    发视则有水花生于瓮面,如轻冰,可采以为药;非二分时,则无。此中和之在物者。以
    春、秋分时吐翕咽津,存想腹胃,则有丹砂自腹中下,璀然耀日,术家以为丹药。此中
    和之在人者。凡变化之物,皆由此道,理穷玄化,天人无异,人自不思耳。深达此理,
    则养生治疾,可通神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51

    主题

    4万

    回帖

    45万

    积分

    王牌队员

    Rank: 8Rank: 8

    积分
    458385
    发表于 2017-7-25 21:31:08 | 显示全部楼层
      药议

      世人用莽草,种类最多,有叶大如手掌者,有细叶者,有叶光厚坚脆可拉者,有柔
    软而薄者,有蔓生者,多是谬误。按《本草》:“若石南,而叶稀,无花实。”今考木
    若石南,信然;叶稀、无花实,亦误也。今莽草,蜀道、襄、汉、浙、江湖间山中有,
    枝叶稠密,团栾可爱,叶光厚而香烈;花红色,大小如杏花,六出,反卷向上,中心有
    新红蕊,倒垂下,满树垂动摇摇然,极可玩。襄、汉间渔人竞采以捣饭饴鱼,皆翻上,
    乃捞取之。南人谓之石挂。白乐天有《庐山桂》诗,其序曰:“庐山多桂树。”又曰:
    “手攀青桂树。”盖此木也。唐人谓之红桂,以其花红故也。李德裕《诗序》曰:“龙
    门敬善寺有红桂树,独秀伊川,移植郊园,众芳色沮。乃是蜀道莽草,徒得佳名耳。”
    卫公此说亦甚明。自古用此一类,仍毒鱼有验。《本草·木部》所收,不如何缘谓之草,
    独此未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51

    主题

    4万

    回帖

    45万

    积分

    王牌队员

    Rank: 8Rank: 8

    积分
    458385
    发表于 2017-7-25 21:31:25 | 显示全部楼层
      孙思邈《千金方》人参汤,言须用流水煮,用止水则不验。人多疑流水、止水无异。
    余尝见丞相荆公喜放生,每日就市买活鱼,纵之江中,莫不洋然;唯??入江中辄死。
    乃知??但可居止水,则流水与止水果不同,不可不知。又鲫鱼生流水中,则背鳞白而
    味美;生止水中,则背鳞黑而味恶;此亦一验。《诗》所谓“岂其食鱼,必河之鲂?”
    盖流水之鱼,品流自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51

    主题

    4万

    回帖

    45万

    积分

    王牌队员

    Rank: 8Rank: 8

    积分
    458385
    发表于 2017-7-25 21:31:45 | 显示全部楼层
      熙宁中,阇婆国使人入贡方物,中有摩娑石二块,大如枣,黄色,微似花蕊;又无
    名异一块,如莲菂;皆以金函贮之。问其人:“真仿何以为验?”使人云:“摩娑石有
    五色,石色虽不同,皆姜黄汁磨之,汁赤如丹砂者为真。无名异,色黑如漆,水磨之,
    色如乳者为真。”广州市舶司依其言试之,皆验,方以上闻。世人蓄摩娑石、无名异颇
    多,常患不能辨真伪。小说及古方书如《炮炙论》之类亦有说者,但其言多怪诞,不近
    人情。天圣中,余伯父吏书新除明州,章宪太后有旨,令于舶船求此二物,内出银三百
    两为价,值如不足,更许于州库贴支。终任求之,竟不可得。医潘璟家有白摩娑石,色
    如糯米糍,磨之亦有验。璟以治中毒者,得汁栗壳许入口即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51

    主题

    4万

    回帖

    45万

    积分

    王牌队员

    Rank: 8Rank: 8

    积分
    458385
    发表于 2017-7-25 21:32:00 | 显示全部楼层
      药有用根,或用茎、叶,虽是一物,性或不同,苟未深达其理,未可妄用。如仙灵
    脾,《本草》用叶,南人却用根;赤箭,《本草》用根,今人反用苗。如此未知性果同
    否?如古人远志用根,则其苗谓之小草;泽漆之根,乃是大戟;马兜零之根,乃是独行。
    其主疗各别。推此而言,其根、苗盖有不可通者。如巴豆能利人,唯其壳能止之;甜瓜
    蒂能吐人,唯其肉能解人;坐掔能懵人,食其心则醒;楝根皮泻人,枝皮则吐人;邕州
    所贡蓝药,则蓝蛇之首,能杀人,蓝蛇之尾能解药;鸟兽之肉皆补血,其毛角鳞鬣皆破
    血;鹰鹯食鸟兽之肉,虽筋内皆化,而独不能化毛。如此之类多,悉是一物而性理相反
    如此。山茱萸能补骨髓者,取其核温涩,能秘精气,精气不泄,乃所以补骨髓;今人或
    削取肉用,而弃其核,大非古人之意。如此皆近穿凿,若用《本草》中主疗,中当依本
    说。或别有主疗改用根、茎者,自从别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51

    主题

    4万

    回帖

    45万

    积分

    王牌队员

    Rank: 8Rank: 8

    积分
    458385
    发表于 2017-7-25 21:32:16 | 显示全部楼层
      岭南深山中有大竹,有水甚清澈。溪涧中水皆有毒,唯此水无毒,土人陆行多饮之。
    至深冬,则凝结如玉。乃天竹黄也。王彦祖知雷州日,盛夏之官,山溪间水皆不可饮,
    唯剖竹取水,烹饪饮啜,皆用竹水。次年被召赴阙,冬行,求竹水,不可復得。问土人,
    乃知至冬则凝结,不復成水。遇夜野火烧林木为煨烬,而竹黄不灰,如火烧兽骨而轻。
    土人多于火后采拾,以供药品,不若生得者为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51

    主题

    4万

    回帖

    45万

    积分

    王牌队员

    Rank: 8Rank: 8

    积分
    458385
    发表于 2017-7-25 21:32:36 | 显示全部楼层
      以磁石磨针锋,则锐处常指南;亦有指北者,恐石性亦不同。如夏至鹿角解、冬至
    麋角解,南北相反,理应有异,未深考耳。
      吴人嗜河豚鱼,有遇毒者,往往杀人,可为深戒。据《本草》:“河豚味甘温,无
    毒,补虚,去湿气,理腰脚。”因《本草》有此说,人遂信以为无毒,食之不疑。此甚
    误也。《本草》所载河豚,乃今之?鱼,亦谓之鮠五回反。鱼,非人所嗜者,江浙间谓
    之回鱼者是也。吴人所食河豚有毒,本名侯夷鱼。《本草注》引《日华子》云:“河豚
    有毒,以芦根及橄榄等解之。肝有大毒。又为?鱼、吹肚鱼。”此乃是侯夷鱼,或曰胡
    夷鱼,非《本草》所载河豚也。引以为注,大误矣。《日华子》称:“又名?鱼。”此
    却非也,盖差互解之耳。规鱼浙东人所呼,又有生海中者,腹上有刺,名海规。吹肚鱼
    南人通言之,以其腹胀如吹也。南人捕河豚法:截流为栅,待群鱼大下之时,小拔去栅,
    使随流而下,日莫猥至,自相排蹙,或触栅,则怒而腹鼓,浮于水上,渔人乃接取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51

    主题

    4万

    回帖

    45万

    积分

    王牌队员

    Rank: 8Rank: 8

    积分
    458385
    发表于 2017-7-25 21:32:52 | 显示全部楼层
      零陵香,本名蕙,古之兰蕙是也,又名薰。《左传》曰:“一薰一莸,十年尚犹有
    臭。”即此草也。唐人谓之铃铃香,亦谓之铃子香,谓花倒悬枝间如小铃也。至今京师
    人买零陵香,须择有铃子者。铃子,乃其花也。此本鄙语,文士以湖南零陵郡。遂附会
    名之。后人又收入《本草》,殊不知《本草正经》自有薰草条,又名蕙草,注释甚明。
    南方处处有,《本草》附会其名,言出零陵郡,亦非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51

    主题

    4万

    回帖

    45万

    积分

    王牌队员

    Rank: 8Rank: 8

    积分
    458385
    发表于 2017-7-25 21:33:11 | 显示全部楼层
      药中有用芦根及苇子、苇叶者。荒、苇之类,凡有十数多种,芦、苇、葭、菼、疎、
    萑、葸、息理反。华之类皆是也。名字错乱,人莫能分。或疑芦似苇而小,则癊非苇也。
    今人云:“葭一名华。”郭璞云:“癊似苇,是一物。”按《尔雅》云:“菼、疎”,
    “苇、芦”,盖一物也。名字虽多,会之则是两种耳。今世俗只有芦与荻两名。按《诗
    疏》亦将葭、菶等众名判为二物,曰:“此物初生为菶,长大为,成则名为萑。初生为
    葭,长大为芦,成则名为苇。”故先儒释为萑,释葭为苇。余今详诸家所释葭、芦、苇,
    皆芦也;则菼、疎、萑,自当是荻耳。《诗》云:“葭菼揭揭。”则葭,芦也;菼荻也。
    又曰“萑苇”,则萑,荻也;苇,芦也。连文言之,明非一物。又《诗释文》云:“疎,
    江东人呼之为乌蓲。”今吴中乌蓲草,乃荻属也。则萑、疎为荻明矣。然《召南》:
    “彼茁者葭。”谓之初生可也。《秦风》曰:“兼葭苍苍,白露为霜。”则散文言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51

    主题

    4万

    回帖

    45万

    积分

    王牌队员

    Rank: 8Rank: 8

    积分
    458385
    发表于 2017-7-25 21:33:25 | 显示全部楼层
    霜降之时亦得谓之葭,不必初生,若对文须分大小之名耳。荻芽似竹笋,味甘脆,可食;
    茎脆,可曲如钩,作马鞭节;花嫩时紫,脆则白,如散丝;叶色重,狭长而白脊。一类
    小者,可为曲薄,其馀唯堪供爨耳。芦芽味稍甜,作蔬尤美;茎直;花穗生,如孤尾,
    褐色;叶阔大而色浅;此堪作障席、筐筥、织壁、绞绳杂用,以其柔韧且直故也。今药
    中所用芦根、苇子、苇叶,以此证之,芦、苇乃是一物,皆当用芦,无用荻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IOS版APP下载:

    官方微信

    安卓版APP下载:

    官方微信

    随州市志愿服务联合会主办 手机版 小黑屋 szvf.com.cn Inc. 鄂ICP备20007109号-2 Discuz! X3.4 Powered by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快速发帖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