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论坛
  • 官方微信
    微信公众号 添加方式:
    1:搜索微信号(888888
    2:扫描左侧二维码
  • 手机访问
  • 随州市新时代文明实践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楼主: 礼多人不怪

    《文史通义》

      [复制链接]

    951

    主题

    4万

    回帖

    45万

    积分

    王牌队员

    Rank: 8Rank: 8

    积分
    458385
    发表于 2016-6-5 22:37:16 | 显示全部楼层
    国学○天门县志五行考序

         尧水汤旱,圣世不能无灾。回星反火,外物岂能为异?然而石鹢必书,螟蝗谨志者,将以修人事,答天变也。自《援神》、《钩命》,符谶荒唐,遂失谨严。而班、范所录,一准刘向《洪范》之传,连类比附,证合人事,虽存警戒,未始无附会矣。夫天人之际,圣人谨焉。春秋二百四十二年,五行灾祥,杂出不一;圣人第谨书之,而不与斤斤规合,若者应何事,若者应何人。非不能也,盖徵应常变之理,存其概,足以警人心,而牵合其事,必至一有不合,或反疑灾变之不足畏,毋乃欲谨而反怠欤?草木变异,虫兽祸孽,史家悉隶五类,列按五事。余以为祥异固有为而作,亦有不必尽然,难以附合者。故据事直书,不分门类,不注徵应,一以年月为次。人事有相关者,杂见他篇,可自得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51

    主题

    4万

    回帖

    45万

    积分

    王牌队员

    Rank: 8Rank: 8

    积分
    458385
    发表于 2016-6-5 22:38:01 | 显示全部楼层
    国学○天门县志学校考序

        阙里备家乘矣,成均辑故事矣。胶庠泮水,寰宇同风,曷事连编采摭,更为专考?抑自两汉以下,政教各有所崇,而学校有兴无废。披水筑宫,拂虡拭履,有事则於中讲明而施行之;无事则父老子弟,於以观游自淑,而礼法刑政,民彝物则,胥出於是焉。则学校固与吏治相为表里者也。典型具在,坠绪茫然,抚钟鼓而想音徽,可以蹶然兴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51

    主题

    4万

    回帖

    45万

    积分

    王牌队员

    Rank: 8Rank: 8

    积分
    458385
    发表于 2016-6-5 22:38:24 | 显示全部楼层
    国学○与石首王明府论志例

         志为史裁,全书自有体例。志中文字,俱关史法,则全书中之命辞措字,亦必有规矩准绳,不可忽也。体例本无一定,但取全书足以自覆,不致互歧;毋庸以意见异同,轻为改易。即原定八门大纲,中分数十子目,略施调剂,亦足自成一家,为目录以就正矣。惟是记传叙述之人,皆出史学。史学不讲,而记传叙述之文,全无法度。以至方志家言,习而不察,不惟文不雅驯,抑亦有害事理。曾子曰:“出辞气,斯远鄙倍矣。”鄙则文不雅也,倍则害於事也。文士囿於习气,各矜所尚,争强於无形之平奇浓淡。此如人心不同,面目各异,何可争,亦何必争哉?惟法度义例,不知斟酌,不惟辞不雅驯,难以行远;抑且害於事理,失其所以为言。今既随文改正,附商榷矣。恐未悉所以必改之故,约举数端,以为梗概。则不惟志例洁清,即推而及於记传叙述之文,亦无不可以明白峻洁,切实有用,不致虚文害实事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51

    主题

    4万

    回帖

    45万

    积分

    王牌队员

    Rank: 8Rank: 8

    积分
    458385
    发表于 2016-6-5 22:39:07 | 显示全部楼层
         如《石首县志》,举文动称石邑,害於事也。地名两字,摘取一字,则同一字者,何所分别?即如石首言石,则古之县名,汉有石成,齐有石秋,隋有石南,唐有石岩,今四川有石柱厅,雲南有石屏州,山西有石楼县,江南有石埭县,江西、广东又俱有石城县,後之观者,何由而知为今石首也?至以县称邑,亦习而不察其实,不可训也。邑者城堡之通称,大而都城省城府州之城,皆可称邑。《诗》称京邑,春秋诸国通好,自称敝邑,岂专为今县名乎?小而乡村筑堡,十家之聚,皆可称邑,亦岂为县治邪?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51

    主题

    4万

    回帖

    45万

    积分

    王牌队员

    Rank: 8Rank: 8

    积分
    458385
    发表于 2016-6-5 22:39:36 | 显示全部楼层
         至称今知县为知某县事,亦非实也。宋以京朝官知外县事,体视县令为尊,结衔犹带京秩,故曰某官知某县事耳。今若袭用其称,後人必以宋制疑今制矣。若邑侯、邑大夫,则治下尊之之辞;施於辞章则可,用以叙事,鄙且倍矣。邑宰则春秋之官,虽汉人施於碑刻,毕竟不可为训。令尹亦古官名,不可滥用以疑後人也。官称不用制度而多文语,大有害於事理。曾记有称人先世为司马公者,适欲考其先世,为之迷闷数日,不得其解。盖流俗好用文语,以《周官》司马,名今之兵部;然尚书侍郎与其属官,皆可通名司马,已难分矣。又府同知,俗称亦为司马,州同亦有州司马之称。自兵部尚书以至州同,其官相悬绝矣。司马公三字,今人已不能辨为何官,况後世乎?以古成均称今之国子监生,以古庠序称今之廪增附生。明经本与进士分科,而今为贡生通号,然恩、拔、副、岁、优、功、廪、增、附、例十等,分别则不可知矣。通显贵官,则谥率恭文懿敏;文人学子,号多峰岩溪泉。谥则称公,号则先生处士,或如上寿祝辞,或似荐亡告牒,其体不知从何而来。项籍曰:“书足以记姓名。”今读其书,见其事,而不知其人何名,岂可为史家书事法欤?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51

    主题

    4万

    回帖

    45万

    积分

    王牌队员

    Rank: 8Rank: 8

    积分
    458385
    发表于 2016-6-5 22:40:09 | 显示全部楼层
        又如双名止称一字,古人已久摘其非。如杜台卿称卿,则语不完,而荀卿、虞卿,皆可通用。安重荣称荣,则语不完,而桓荣、寇荣,皆可通用。至去疾称疾,无忌称忌,不害称害,且与命名之意相反,岂尚得谓其人欤?妇女有名者称名,无名者称姓。《左》、《史》以来,未有改者。今志家乃去姓而称氏,甚至称为该氏,则於义为不通,而於文亦鄙塞也。今世为节烈妇女撰文,往往不称姓氏,而即以节妇烈女称之,尤害理也。妇人守节,比於男子抒忠;使为逢、比诸公撰传,不称逢、比之名,而称忠臣云云,有是理乎?经生之为时艺,首用二语破题。破题例不书名,先师则称圣人,弟子则称贤者,颜、曾、孟子则称大贤;盖仿律赋发端,先虚後实,试帖之制度然尔。今用其法以称节孝,真所谓习焉不察者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51

    主题

    4万

    回帖

    45万

    积分

    王牌队员

    Rank: 8Rank: 8

    积分
    458385
    发表于 2016-6-5 22:40:30 | 显示全部楼层
         柳子曰:“参之太史以著其洁。”未有不洁而可以言史文者。文如何而为洁,选辞欲其纯而不杂也。古人读《易》如无《书》,不杂之谓也。同为经典,同为圣人之言,倘以龙血鬼车之象,而参粤若稽古之文;取熊蛇鱼之梦,而系春王正月之次;则圣人之业荒,而六经之文且不洁矣。今为节妇著传,不叙节妇行事,往往称为矢志柏舟,文指不可得而解也。夫柏舟者,以柏木为舟耳。诗人讬以起兴,非柏舟遂为贞节之实事也。《关雎》可以兴淑女,而雎鸠不可遂指为淑女;《鹿鸣》可以兴嘉宾,而鸣鹿岂可遂指为嘉宾?理甚晓然。奈何纪事之文,杂入诗赋藻饰之绮语?夫子曰:“必也正名乎。”文字则名言之萃著也。“名不正则言不顺”,而事理於焉不可得而明。是以书有体裁,而文有法度,君子之不得已也。苟徇俗而无伤於理,不害於事,虽非古人所有,自可援随时变通之义,今亦不尽执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51

    主题

    4万

    回帖

    45万

    积分

    王牌队员

    Rank: 8Rank: 8

    积分
    458385
    发表于 2016-6-5 22:40:56 | 显示全部楼层
    国学○记与戴东原论修志

        乾隆三十八年癸巳夏,与戴东原相遇於宁波道署,冯君弼方官宁绍台兵备道也。戴君经术淹贯,名久著於公卿间,而不解史学;闻余言史事,辄盛气凌之。见余《和州志例》,乃曰:“此於体例,则甚古雅,然修志不贵古雅。余撰《汾州》诸志,皆从世俗,绝不异人,亦无一定义例,惟所便尔。夫志以考地理,但悉心於地理沿革,则志事已竟。侈言文献,岂所谓急务哉?”余曰:“余於体例,求其是尔,非有心於求古雅也。然得其是者,未有不合於古雅者也。如云但须从俗,则世俗人皆可为之,又何须择人而後与哉?方志如古国史,本非地理专门。如云但重沿革,而文献非其所急,则但作沿革考一篇足矣,何为集众启馆,敛费以数千金,卑辞厚币,邀君远赴,旷日持久,成书且累函哉?且古今沿革,非我臆测所能为也。考沿革者,取资载籍。载籍具在,人人得而考之,虽我今日有失,後人犹得而更正也。若夫一方文献,及时不与搜罗,编次不得其法,去取或失其宜,则他日将有放失难稽,湮没无闻者矣。夫图事之要,莫若取後人所不得而救正者,加之意也。然则如余所见,考古固宜详慎;不得已而势不两全,无宁重文献而轻沿革耳。”戴他顾而语人曰:“沿革苟误,是通部之书皆误矣。名为此府若州之志,实非此府若州也而可乎?”余曰:“所谓沿革误,而通部之书皆误者,亦止能误入载籍可稽之古事尔。古事误入,亦可凭古书而正之,事与沿革等耳。至若三数百年之内,遗文逸献之散见旁出,与夫口耳流传,未能必後人之不湮没者。以及兴举利弊,切於一方之实用者,则皆覈实可稽,断无误於沿革之失考,而不切合於此府若州者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51

    主题

    4万

    回帖

    45万

    积分

    王牌队员

    Rank: 8Rank: 8

    积分
    458385
    发表于 2016-6-5 22:41:16 | 显示全部楼层
         冯君曰:“方志统合古今,乃为完书,岂仅为三数百年以内设邪?”余曰:“史部之书,详近略远,诸家类然,不独在方志也。《太史公书》详於汉制,其述虞、夏、商、周,显与六艺背者,亦颇有之。然六艺具在,人可凭而正史迁之失,则迁书虽误,犹无伤也。秦楚之际,下逮天汉,百馀年间,人将一惟迁书是凭;迁於此而不详,後世何由考其事邪?且今之修方志者,必欲统合今古,盖为前人之修是志,率多猥陋,无所取裁,不得已而发凡起例,如创造尔。如前志无憾,则但当续其所有,前志有阙,但当补其所无。夫方志之修,远者不过百年,近者不过三数十年。今远期於三数百年,以其事虽递修,而义同创造,特宽为之计尔。若果前志可取,正不必尽方志而皆计及於三数百年也。夫修志者,非示观美,将求其实用也。时殊势异,旧志不能兼该,是以远或百年,近或三数十年,须更修也。若云但考沿革,而他非所重,则沿革明显,毋庸考订之,州县可无庸修志矣。”冯君恍悟曰:“然。”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51

    主题

    4万

    回帖

    45万

    积分

    王牌队员

    Rank: 8Rank: 8

    积分
    458385
    发表于 2016-6-5 22:41:31 | 显示全部楼层
         戴拂衣径去。明日示余《汾州府志》曰:“余於沿革之外,非无别裁卓见者也。旧志人物门类,乃首名僧,余欲删之,而所载实事,卓卓如彼,又不可去。然僧岂可以为人?他志编次人物之中,无识甚矣。余思名僧必居古寺,古寺当归古迹,故取名僧事实,归之古迹,庸史不解此创例也。”余曰:“古迹非志所重,当附见於舆地之图,不当自为专门,古迹而立专门,乃统志类纂名目,陋儒袭之,入於方志,非通裁也。如云僧不可以为人,则彼血肉之躯,非木非石,毕竟是何物邪?笔削之例至严,极於《春秋》。其所诛贬,极於乱臣贼子。亦止正其名而诛贬之,不闻不以为人,而书法异於圆首方足之伦也。且人物仿史例也,史於奸臣叛贼,犹与忠良并列於传,不闻不以为人,而附於地理志也。削僧事而不载,不过俚儒之见耳。以古迹为名僧之留辙,而不以人物为名,则《会稽志》禹穴,而人物无禹;《偃师志》汤墓,而人物无汤;《曲阜志》孔林,而人物无孔子,彼名僧者,何幸而得与禹、汤、孔子同其尊欤?无其识而强作解事,固不如庸俗之犹免於怪妄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IOS版APP下载:

    官方微信

    安卓版APP下载:

    官方微信

    随州市志愿服务联合会主办 手机版 小黑屋 szvf.com.cn Inc. 鄂ICP备20007109号-2 Discuz! X3.4 Powered by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快速发帖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