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传播文明,引领风尚,关注随州文明建设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说到现在的互联网,耳朵里总是被这样的一个概念灌输着,大数据时代的互联网+。
什么是互联网+?加什么,能创造什么样的价值?互联网+时代不能脚踏实地的做下去,加法将针变成减法。
2013年11月,中国互联网的三套马车(马明哲、马化腾和马云)在众安保险开业仪式上的发言。马化腾提出:“互联网加一个传统行业,意味着什么呢?其实是代表了一种能力,或者是一种外在资源和环境,对这个行业的一种提升。” 两年来,马化腾多次在公开场合表达自己对“互联网+”的看法。2013年底的腾讯WE大会上,马化腾再次系统地阐述了自己对互联网与传统产业关系的看法。他视“互联网+”为通向互联网未来的七个路标之一,“互联网+”式创新正在涌现。
“互联网+”实际上是创新2.0下的互联网发展新形态、新业态,是知识社会创新2.0推动下的互联网形态演进。新一代信息技术发展催生了创新2.0,而创新2.0又反过来作用于新一代信息技术形态的形成与发展,重塑了物联网、云计算、社会计算、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新形态,并进一步推动知识社会以用户创新、开放创新、大众创新、协同创新为特点的创新2.0,改变了人们的生产、工作、生活方式,也引领了创新驱动发展的“新常态”。
2015年3月5日,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互联网+”行动计划。2015年7月,国务院印发《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2015年10月29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指出:实施网络强国战略,实施“互联网+”行动计划,发展分享经济,实施国家大数据战略。
正是缘于李克强总理的提法,在如今的中国大地上,互联网+的创业军团如雨后春笋般冒出,换一种说法叫做“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而近几年来,随着房地产等传统实业的不景气,经济环境较为恶劣的情形下,创业者纷纷将目光对准了互联网领域。而在互联网 等概念的流行、利好政策的支持、投资市场的看好等多重因素影响下,互联网创业不断展现火爆态势。不仅创业者人数飙升,且融资金额总数等也接连创下新高。然而,这一切从2015下半年至今,形势已经急转直下。
除了资本市场进入寒冬期以外,最重要的是互联网创业已经沦为“作秀”的秀场。只有噱头没有实质的互联网创业项目、吹嘘为下一个“马云”的创业者、不断参加各种名义的互联网大会……这样的互联网创业,还能烧多久?
作秀不断 互联网创业核心精神丧失
原本互联网创业与实体创业一样,都是不断迎难而上,努力拼搏的事业。但一夜暴富的互联网创业神话听得太多,却让互联网创业者越来越浮躁。仿佛只要项目噱头起地好、市场营销做到位,就能让自身成为下一个神话的缔造者。很多互联网创业者不再踏踏实实地沉下心来做事,而是将希望寄托于投机之上,妄想成为幸运儿。
我们先来看看互联网+创造出的一个另类人物,打上“95后、女性、高中创业、二次元”等标签的17岁女生王凯歆,其创立的神奇百货获得两轮超过1500万元的融资,其投资方包括著名的天使投资公司经纬、真格等,一时间羡煞众人。但就在前段时间,神奇百货凭空蒸发、疯狂裁员、只是皮包公司等新闻的爆料,瞬间将王凯歆这位所谓的萌妹子拉下神坛。一场似乎是设计好的“作秀”,就这样被戳破,让人唏嘘不已。
我的微信、微博、空间里,经常会看到各种互联网+的创业秀,诸如品牌知名度,又拉到了代理商加盟商,每天上演的N场路演、又参加了创业大赛等活动,俨然就像离马云只有一步之遥了。并且很多创业者不是偶尔参加,而是经常性地参与其中。试想,如果将大部分精力放在这种交流性质的大会、比赛上,又能对项目的根基带来多大影响?其实,就是投机心理在作怪。
作秀不断的互联网创业,已经丧失了锐意进取的核心精神。而这带来的,将是致命打击。互联网创业精神出现断层,将直接影响具有开创性互联网创业项目的诞生。
寒冬已至 作秀只是自绝前程
在互联网创业者还在“作秀”的同时,资本寒冬已经悄然而至,成为幸运儿的可能性越来越小。真正能获得投资者信赖的,是那些真正具有光明未来的创业项目。而从大环境来看,互联网创业项目越是具有潜力,所获得的融资也就越多。越是抱着投机心理,没有打稳根基,反而越得不到投资者的青睐。
日前,《2016上半年中国互联网金融投融资分析报告》显示,上半年中国互联网金融投融资市场发生的投融资案例共计174起,获得融资的企业数为168家(其中有6家获得了两轮融资),融资金额约为610亿元。总的来看,无论是获得融资的企业,还是金额,相比此前都有大幅降低。
但值得注意的是,投资者在优质项目上都投下了重注。从融资规模来看,一半以上获得投资的企业融资规模属于千万元级别,获得亿元及以上的投资案例占全年融资案例数的16.67%。这意味着投资者已经不再盲目,针对的投资项目已经越来越有针对性。
而另一个数据显示,在互联网旅游领域,与2015年下半年的110家融资企业相比,今年上半年融资成功的仅有67家,在旅游行业坚挺到B轮及以上融资的企业很少,大多为初创企业,且融资金额大多在2000万以下。从这一领域就不难看出,投资者已经越来越谨慎,互联网创业者想要一口吃成个胖子,已经不可能。而且融资金额的减少,也不足以支持创业项目以烧钱补贴的形式去抢占市场份额。
只会作秀还能烧多久?创业者需沉下心来
此前众多互联网创业项目之所以能够一夜暴富,原因就在于能够不断进行融资,以烧钱补贴的形式去抢占市场份额。达到一定阶段,或是收购,或是合并,形成垄断之后再进行盈利。而资本寒冬的来临,显然意味着烧钱补贴的形式不能再成为主流。而那些想靠作秀就不断获取融资,进而烧钱换市场,继续再作秀再融资的互联网创业者,显然就没有了烧下去的可能性。
虽然现在的创业环境不是很好,或许很多互联网创业者要怨天尤人。但不妨从另一个角度想一想,这样的创业环境其实恰好是一个难得的去芜存菁、优胜劣汰的机会。那些沉下心来真正具有创新意识的创业者,将真正迎来发展良机。而那些还沉浸在一夜暴富的作秀互联网创业者,将被淘汰出局。
|
|